西藏拉萨罗布林卡
2007年05月28日 18:56华人佛教 】 【打印共有评论0

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位于拉萨西郊约三公里处的拉萨河畔,始建于1755年。全园面积约36万平方米。这里树木葱郁,花卉繁多,景色秀丽,是历史上达赖喇嘛专用的园林。历经约200多年的历史,其整体建筑、生态环境基本完好,集中体现了藏族园林、建筑、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建筑成就与艺术风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族建筑文化对藏族园林艺术的鲜明影响,是一处独特的集园林建筑、宫廷建筑、寺院建筑为一体的别墅式园林,是西藏历史上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建筑艺术最精美的历史文化及园林遗产。

传说,罗布林卡未修建之前,这里柳棘丛生,灌木浓荫,水草丰美,野兽出没,人称“拉瓦采”,意思是“灌木丛林”。拉萨河古道从这里流经,形成了众多的水塘,浇灌了丰沃的草地和灌木丛林,水草丰美,风景秀丽。 

相传,五世达赖喇嘛执政期间,就喜欢常来这里搭起帐篷,小栖数日,避暑消夏。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在哲蚌寺学经期间,也常来这里沐浴、纳凉。据说,丛林中的一眼清泉治好了他的病,从此“拉瓦采”身名远播。 

由于,七世达赖喇嘛十分喜欢这里清凉幽静的自然环境。所以,当时的清朝驻藏大臣便搭设了一些帐篷,以供达赖休息和诵经之用,这就是“乌尧颇章”,意思是“帐篷宫”,也就是罗布林卡的前身。后来七世达赖在“乌尧颇章”东侧,修建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三层宫殿“格桑颇章”,并取名“罗布林卡”。 

七世达赖喇嘛晚年时,奏请清世宗皇帝批准,允许他每年夏季在格桑颇章处理政务。从此,罗布林卡逐渐由休闲疗养之地演变为处理政教事务的夏宫。此后的历辈达赖也遵从了七世达赖的定制,均在每年的藏历三月十八日从布达拉宫移居罗布林卡,处理政教事务,举行庆典,消夏避暑,享受布达拉宫以外的轻松生活。直到十月底再迁回布达拉宫。因此,罗布林卡也被称为是“夏宫”。此外,亲政之前的达赖喇嘛则常年在这里学修佛经,聆听上师的教诲。 

1781年,八世达赖喇嘛降白嘉措执政时期,这位活佛也像他的前世一样,醉心于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的罗布林卡静坐禅修。他着力推进了罗布林卡的设计与扩建。在他执政间,增建了格桑颇章后苑的辩经台、鲁康奴(西龙王宫)、措吉颇章(湖心宫)、珠增颇章(持舟殿)以及宫墙。与此同时,还在园内大量种植了各类花草树木,使得罗布林卡初具园林规模,由此奠定了后来人工造园的良好基础。

然而,初具规模的罗布林卡在九世和十二世达赖喇嘛执政的近70多年中,并没有增加新的宫殿和寺院建筑,只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整。 

直到二十世纪初期,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1876—1933)执政时,罗布林卡才得以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与扩建。1908年,五世达赖进京朝觐,得以游览了北京皇家宫苑,这对日后罗布林卡的扩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他执政期间,首先完善了格桑颇章和措吉颇章两个景区的营造,其后,他又指令规划兴建了著名的“金色颇章”(宠幸宫)、“格桑德奇颇章”(贤劫福旋宫)和其他附属建筑。据说,全园的围墙也是这一时期最后完成的。1930年,五世达赖又指令修建了“其美曲结颇章”。1933年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该宫殿。 

1954年至1956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出资,十四世达赖喇嘛耽增嘉措在措吉颇章景区之北,由藏族设计师车仁·晋美松赞旺布设计并主持施工,修建了近代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达旦明久颇章”,意思是“佛法永住”。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桑吉扎西 编辑:崔明晨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