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佛教修学体系的实践与展望
2009年03月28日 22:13 】 【打印已有评论0

2、戒定慧三学的传统与当代蕴含

发菩提心后,要务实学佛,真正落实持戒、禅定、慧观。戒是一切善法的基础,所谓五戒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大智度论》云:“十善为总相戒,……说十善道,则摄一切戒。”

戒,就是规矩,能随时管控、审核自己的心念。戒,是具足学习灵性之法的条件。藉由戒行摄身,使自己不去触犯粗重的烦恼。所以,戒是保护生命的原则和道理,引导我们过严谨、慈悲、符合中道的生活,在惊涛骇浪的现代世界中,守护人生旅途不迷失生命方向。而“七佛通戒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过去七佛以之作为生命实践的方向准则,依循这一原则、轨道,串连到未来的生命基因,成就善的回圈网路。

事实上,这个优良的传统依然是今天全球化时代下的伦理准则。不杀生即是尊重他人生命;不偷盗即是尊重他人财产,经济平等;不邪淫即是尊重他人家庭,两性平等;不妄语即是讲求信用,尊重承诺;不酗酒即是尊重法理,不乱性而迷失理智。

修学禅定,是在善持戒法之后,把生命中不好的杂质慢慢清理掉后,修禅定会较为容易。故“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才能“自净其意”。由自净其意而契入禅定,进入禅定便容易任持觉性光明、悟明心地。佛教中有许多不同的禅定法门,无论是呼吸观,或耳根圆通,或修学各种三昧,都需要以般若正见契入甚深禅定。

慧学是透过闻思学习而来的佛法义理。佛经狭义有三藏十二部,广义则为一切法界智,需经禅定方能持明观照,观照诸法缘起性空,而获得真正智慧。《楞严经》说:“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4]当心意识不颠倒,念念都能转识成智,则渐能达到光明自在。此时,大悲心起,则能究竟利他。

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一切佛法修学体系的共法,而以我自己的修学体会来说,整体佛法的义理和修行系统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透过阿含守戒与定慧修行,修习达到圆熟阶段,便得着禅的真实智慧;并对众生发起慈、悲、喜、舍的心,这即是法华的菩萨道精神;广度众生,从自度到度他,从自觉到觉他,以华严精神来说,这是实践生命、服务生命、生命奉献生命的理念,到达无处不是华严世界,实现华严净土的目标;当信、解、行、证当下圆满呈现,这即是禅的证量、华严的呈现。整体佛法的修学体系可以从这里开展出来,教化培育佛门龙象,利益群生。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释心道   编辑: 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