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曾文:唐代马祖和中国禅宗
2009年09月07日 17:55《马祖道一与中国禅宗文化》 】 【打印共有评论0

六、禅宗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八世纪后期至九世纪中后期的一百多年间最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是禅宗的迅速兴起。慧能之后的两代,南岳怀让-马祖禅系和青原行思-石头希迁禅系从湘、赣两个领域崛起,迅速传播到各地,并且在各地形成很多传法中心。

马祖门下著名的弟子有上百人之多,受其法者超过千人。《宋高僧传·太毓传》说:“于时天下佛法,极盛无过洪府。”在唐末,马祖的法系最有影响,其弟子大义、怀晖、惟宽先后在唐德宗、唐宪宗时期应请进京,受到皇帝和朝中士大夫的礼敬。百丈怀海(750-814)制定《禅门规式》,对设立禅宗独立的寺院和禅僧的修行、生活仪规提出具体的规章,并且付诸实行。其他如智藏、慧海、普愿等也都是名高当时,影响很大。百丈的弟子希运、普愿的弟子从谂和尚的禅法也别有风格。

当马祖在洪州盛传南宗禅法,名震大江南北的时候,行思的弟子石头希迁(700-790)在衡岳弘传南宗禅法,也名声远扬。希迁在对心性的解释中更加侧重心性的空寂无为的方面,而论及如何达到解脱时,特别引导人们树立自信心。他的禅法受到《肇论》和华严宗的影响,在《参同契》中所表达的理事相融、物我一体的思想,无论在佛教史上还是在哲学史上都很有意义。

宗密(780-8410),是唐代著名的华严宗学僧,被华严宗奉为继澄观之后的五祖。然而他同时信奉禅宗,主张以神会的荷泽为禅宗正统,自己则以直承神会的法系自许,他既著书立说发挥法藏以来的华严宗的教理,又撰写《中华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禅源诸诠集都序》等专门阐述禅宗史论,他的会通禅、教的著作和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宗在马祖、石头法系兴盛之后,迅速发展为禅宗主流,到唐末五代时期,从中产生了五个流派:属于南岳怀让-马祖法系的有义玄,创立的临济宗;灵佑(771-853)和慧寂(807-869)创立的沩仰宗;青原行思-石头法系有洞山良价(807-869)和曹山本寂(840-901)创立的曹洞宗;文偃(864-949)创立的云门宗和文益(885-958)创立的法眼宗。从此,中国禅宗进入五宗迭兴、相继盛行的时期。

禅宗在唐末兴起的过程中得到各地军政官员以至藩镇的支持,同样,在禅门五宗的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得到他们的支持,进入五代之后创立的云门宗和法眼宗分别得到南汉、南唐的国主和官员的支持。在五宗中,临济宗发源地在现在河北省正定市;沩仰宗的发源地和传法中心在现在的湖南省宁乡县、江西省宜春县;曹洞宗在江西省宜黄县、宜丰县;云门宗在广东省乳源县;法眼宗在江苏省南京市。只有临济宗发源于江北,其它皆发源于江南。

进入宋代,禅门五宗中,沩仰宗已经消亡,法眼宗不久也衰微下去,只有云门宗、临济宗兴盛,曹洞宗兴起较晚。

云门宗到云门之下二世、三世时,得到迅速发展,而到云门之下四世和五世时(从仁宗到哲宗时期,1023-1101),是云门宗在北宋最为兴盛的时期。三世的著名代表人物有雪窦重显(980-1052),著有《颂古》百则,是宋代文字禅的代表作之一。四世的代表人物有育王怀琏,奉诏入京因寺传法;另有佛日契嵩(1007-1072),进京向仁宗上书并献上所著《传法正宗记》等,影响很大。五世有慧林宗本、波云法秀,皆应诏请入京住入皇家寺院传法。然而进入南宋以后,云门宗逐渐衰微下去。

北宋临济宗的振兴始于临济下四世首山省念(926-994)及其弟子,在弟子中尤其以汾阳善昭的影响最大。善昭(947-1024)在传法过程中,很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善于运用代语、别语、反诘语等禅语表达形式,还编撰《颂古百则》,推动了宋代文字禅的发展,他培养出石霜楚圆(986-1039)等十几位杰出弟子传法于大江南北。楚圆的弟子黄龙慧南、杨歧方会分别创立临济宗的黄龙派和杨歧派。此后,临济宗迅速向南方传播,进入南宋之后特别繁盛,称为禅宗最有势力的宗派。杨歧派影响较大,代表人物有圆悟克勤(1063-1135),在雪窦重显的基础上编撰《碧岩录》,是宋代文字禅的另一代表著作。弟子大慧宗杲(1089-1163)著有《大慧书》、《正法眼藏》等,在禅法上提倡“看话头”,影响深远。克勤的弟子虎丘法系绍隆的法系,历代出了很多的著名禅师,其中不少人东渡日本传法。虎丘下四世出了无准师范(1177-1249),他的法系一直延续到明清,其中著名的禅师有元代的高峰圆妙、中峰明本;明代的有幻有正传、天童圆悟等。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邢彦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