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华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
2008年04月12日 10:06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 】 【打印共有评论0

四、道谛,梵语末伽(Marga),可修为性,即八正道(1、正见--Samyakarsti 2、正思惟--samkalpa 3、正语--vac 4、正业--karmanta 5、正命--ajava 6、正精进--vyayama 7、正念--samyti 8、正定--samadhi)也。

此二重因果,前一流转,属世间摄,后一还灭,出世间摄。所以皆前果后因者,果易见而因难知,故先示苦果令其厌恶而断集因;举涅槃妙果,使其欣乐而思修证。若有众生应以声闻身而得度者,菩萨即现声闻之形,为其说法,令其速证,然后诱之不滞化城,令进大果也。

《楞严经》云:「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上明应三圣身竟。

【「应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现梵王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也。

梵王,即色界(Rupadhatu),初禅大梵天王也:初禅有三天:一、梵众天(Brahmakayika),梵世之庶民也;二、梵辅天(Brahmapurohita),梵王之臣佐也;三、大梵天(Mahabrahman)王,名尸弃(Sikhin译顶髻),统摄梵众,为初禅之王,娑婆之主。

梵是净义,以离欲染故。欲天但十善感生,梵天须兼禅定。设有众生,了知欲界是苦、是粗、是障,色界是净、是妙、是离,厌欲欣禅,故菩萨现身为说四禅出入定法,令其决定离欲生于梵世。《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应以帝释身得度者,即现帝释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也。帝释者,梵语释迦提桓因陀罗(Sakradevanam-Indra)译曰能天帝。简称释提桓因,亦名憍尸迦(Kausika《杂阿含》云:「比丘复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为憍尸迦族姓。以是因缘,彼释提桓因,复名憍尸迦。」《智论》云:「昔摩诃陀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姓峤尸迦,有大福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终皆生须弥山顶第二天上。」)亦名富兰陀罗(Purandhara《杂阿含》云:「……佛告比丘:彼释提桓因,本为人时,数数行施,衣服饮食,乃至灯明。以是因缘,故名富兰陀罗。」)居须弥山顶喜见城,为忉利天(Trayastrmsa译曰三十三天)主,统领四方之三十二天。设有众生应以帝释身得度者,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上品十善之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

此应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也。自在天居欲界顶,即他化自在天也。梵语婆舍跋提(Paranirmitavasavartin),谓假他所作,以成己乐,故曰他化自在。《智论》云:「此天夺他所化而自娱乐,故言他化自在。」慈恩云:「得异熟果,随意所念,胜下二天。下二天果,依树而得,今随欲得,故名自在。」设有众生,应以自在天身得度者,菩萨即现同类之形,为说上品十善,及未到地法,令其成就。《楞严经》云:「若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知定 编辑:梅文惠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