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信仰最不掺假的表现就是爱
2010年12月15日 09:13北京青年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曾以一部《藏獒》惊艳文坛的作家杨志军,其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情歌为线索的长篇悬疑小说新作《伏藏》,日前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接受记者采访时,杨志军表示:“仓央嘉措和他的情歌时时刻刻诱惑着我,但这并不是写作《伏藏》的全部理由,更重要的理由还在于当下生活中日益严重的精神冲突。”他试图写出一个“人人都明白的西藏”,因为在他看来,“信仰的表现最不掺假的方式就是爱”。

“用仇恨消除仇恨,永远不是我们的需要。”

“伏藏”是一个宗教词汇,指的是“把信仰或经典埋藏起来,让千百年后的信徒发掘而成为当代的精神资源”。小说《伏藏》中,被埋葬与被发掘的“伏藏”,是被视为宗教叛逆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遗嘱;掘藏的密码,则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且举世闻名的仓央嘉措情歌。仓央嘉措因为他的情歌,成了西藏历史上最富争议的人物,通常认为仓央嘉措是宗教的叛逆。

但在杨志军看来,仓央嘉措不仅没有背叛宗教,反而是对宗教精神的弘扬。因为杨志军认为,宗教的终极精神和世俗的最高理想应该不谋而合,它们的彼岸都是“爱”。

小说《伏藏》里,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边巴被杀,引出古老神秘的暗杀组织,中国藏学研究会藏学家香波王子,从北京逃亡到拉萨,从雍和宫追踪到布达拉宫,用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历史和藏地人心的隐秘深处,破译西藏最大悬疑,发掘救世的密钥……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杨志军“试图表达这样一种信念——其实也是事实:用仇恨消除仇恨,永远不是我们的需要。世界的力量,能够撼动我们的力量一定是友善与高尚,是爱。信仰的表现最不掺假的方式就是爱。”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行尸走肉?我不敢数,一数就会把自己数进去。”

杨志军称,写作《伏藏》,就因为精神冲突每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发生着。“蝇营狗苟的人际以及强大的力量不时拖累着我们。无聊纠缠着,庸俗纠缠着,乏味纠缠着。这个世界上有多少行尸走肉,有多少没有灵魂的躯壳,我不敢数,一数就会把自己数进去。”“没有道德约束,没有良心发现,没有神,没有魂,没有救赎,没有主宰,自然就没有诚信、包容和善良,成人之美和与人为善已是难上加难。当早已沉入渊谷之底的‘底线’仍然被我们践踏得七零八碎时,我找到了写作《伏藏》的现实理由。”

在杨志军的定义里,《伏藏》是一本关于人与灵魂的书。“灵魂就是信仰。皈依宗教是寻找一个集团,而皈依信仰才是真正的精神出路。佛说既没有众生也没有佛,只要你积德行善,你就是佛。作为包括宗教在内的人类精神现象,信仰首先关注的是人类精神的纯洁与高尚,是虔诚的自我奉献而不是可耻的损人利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清贫、节制、利他、救度、和谐等等而不是相反。”

“一个选题,他至少激动三年,否则成不了长篇小说。”

杨志军称,从2007年告别“藏獒三部曲”之后,他就投入《伏藏》之中,前后历时两年多,写下85万字。“《伏藏》写得艰难,想写一个让人人都明白的西藏。全世界都关注西藏,那么西藏的精神是什么?我也一直在思考。写这部小说,不是作为小说家的存在,更是朝拜者、修行者的存在。”

杨志军1995年才离开青海去青岛,之前在青海生活40余年,且从1993年开始食素。“突然有一天,不想吃肉,不想抽烟,不想喝酒了。当时并无什么特别的事情发生,是食素的缘分到了。”

在青海的著名寺庙里,杨志军有好些佛友。编辑问他的佛学水平如何,他含笑道:小学还没毕业。但审读《伏藏》的藏学家却认为,杨志军关于藏传佛教和西藏历史文化的研究,已经是专家水平。

但杨志军自称,写作《伏藏》,谈不上什么知识的积累,更多是情感的积累。“一个选题,他至少激动三年,否则成不了长篇小说。”

【头条】:张艺谋打造《印象·普陀》首演在即 百余高僧将祈福

【观点】:余秋雨:佛教的生命力最终意义在何处?

【两岸】: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

【觉悟】:吃饭就是修行 从饥饿中找到蕴藏的智慧

【影音】:学诚法师:苦乐人生第十一讲

【图片】:海上升明月 圣像普照十方

【朝圣】:遥远的传说 圣洁的神山:西藏神山之墨尔多山

【众生】:杨志军:信仰最不掺假的表现就是爱

【一日禅】:机遇对主动者就是成功的火种

【素食】:巧吃三种蔬菜 大病小病都能防

【禅茶一味】:茶与藏传佛教

【心灵物语】:欲之锁链与禁欲苦行修道者

【慈善】:圣辉法师到医院看望并资助白血病儿童

【佛艺】:密教观音之像

【佛教常识】: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法讯】:南京举行世界和平法会悼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

【书店】:南怀瑾: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读书连载】:说法:世间的八法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梁莉娜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