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地山:佛教“多苦”观下的文学创作
图片来源:资料图
许地山,1893年出生于台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著名作家,其文学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
许地山的父亲许南英是晚清进士,是一位在台湾颇有影响的诗人和爱国官员。他的母亲和舅父笃信佛教,所以许地山自幼就受到佛教思想的熏陶,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曾以毕生精力从事佛学和宗教比较学的研究,因此其文学作品中亦不自禁地折射出一些宗教思想。他曾在《创作底三宝和鉴赏底四依》一文中,比较全面地说明了他的文学理念,他说:“创作底三宝不是佛、法、僧,乃是与佛、法、僧同一范畴底智慧、人生和美丽。”据此,许地山认为,文学创作必须讲求“三宝”——“智慧宝、人生宝、美丽宝”。具体而言,“智慧宝”指的是生活经验,“美丽宝”指的是作品语言,这是一般创作都离不开的两项内容,而“人生宝”则强调“人间生活不能离开道德的形式”,无论创作什么文学作品,都要对人和社会有益。关于鉴赏之“四依”,他说:“佛家底四依是‘依义不依语,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鉴赏家底四依也和这个差不多。”他认为,要评论一件作品,首先要“依义”,即看其主旨,而不要计较语言,“真理有时会从土话里表现出来”;其次要“依法”,即不要带着个人感情评论,而是要按照创作规律鉴赏,看作品是否表达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再次要“依智”,即用心发现和体会作品的新意,不要轻易放弃或忽略;最后要“依了义”,即读懂作品以后再评论,评论者应当谦虚。
从这些关于文学创作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许地山的人生观充满了宗教“普度众生”的意味,而这必然会反映在他的创作中,特别是他的早期作品中,更是带有异常鲜明的佛教色彩。
作者:冯弘 编辑:梁莉娜
|
频道头条 Big News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