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寺建筑之戒坛堂

2013年08月06日 09:43
来源:凤凰卫视

相关阅读:

戒坛:指举行授受戒律仪式的场所。戒律之授受,原仅挑选清净地方结界举行,后来才以土、石、砖等筑成三层平坛作为戒律授受处,故戒坛又称戒场。如《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之二云(大正40·206a):“戒坛者,谓于场中别更封土,若据初开,未必有坛,所以律中约通从本但云场耳。”戒坛之初建,据《释氏要览》卷上记载,始自天竺楼至菩萨请筑戒坛为比丘受戒,佛许之,遂于祇园精舍外院之东南隅建坛。

中国戒坛的设立风气,系在戒律经典及其仪式传入之后所陆续兴起。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五所载,魏明帝嘉平二年(250),中天竺三藏昙摩迦罗至洛阳,译出《僧祇戒》。又于正元元年(254),与安息国沙门昙谛共出《昙无德部四分戒本》,十人受戒羯摩法,沙门朱士行为受戒之始。另据《比丘尼传》卷一〈晋竹林寺净检尼传〉所载,升平元年(357),沙门昙摩羯多于洛阳立戒坛,为净检等四人授具戒。此为中国比丘尼受戒的最早记录,也是中国北方寺院建立戒坛见于文献之始。

其后,南方寺院亦有戒坛之设。如《宋高僧传》卷八〈唐韶州今南华寺慧能传〉云(大正50·755a):“印宗辞屈而神伏,乃为其削椎髻,于法性寺智光律师边受满分戒,所登之坛,即南宋朝求那跋摩三藏之所筑也。”此外,晋·支道林曾于石城、汾州各立一坛;宋·智严于上定林寺立坛;梁·僧祐于上云居、栖霞等处亦曾立坛;唐·道宣尝于净业寺建石戒坛,并撰有《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后来,建立戒坛之风气乃渐盛行全国。官设私设均有。

中国的戒坛在创建之初极为简单,入唐以后渐形华丽。如河南嵩山会善寺的戒坛,系用石栏筑成,雕刻极精,曾有“琉璃戒坛”之称。至后世,更有以戒坛为寺名者,如北京西山戒坛寺,原名慧聚,后改名万寿,但因寺中建有高大的戒坛,故一般人皆称之为戒坛寺。又,往昔之禅、律诸宗寺院,每在寺门前建石碑,上书戒约,如“禁荤酒入山门”等字样,因其多立于戒坛前右方,故俗称为“戒坛石”。

有关戒坛的型式,据明·周永年所撰《吴都法乘》卷十〈坛宇篇〉引朱希周“苏郡开元寺重建万善戒坛碑”文所载,明·嘉靖十四年(1535),曾就开元寺故地建室,并筑坛其中,越三年而告成。坛有二级,高七尺余,广二十九尺,四面列阶而升;坛上设毗卢遮那如来像,护戒诸神围绕其侧。坛外设普门法王子大悲像,像之左右有十八应真。由此可知,戒坛的建筑至明代已相当发达,而且是在室内筑坛。

另依道宣《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所载,戒坛之规制为:三层坛,下坛四方宽二十九点八尺,高九尺。中坛四方宽二十三尺,高四点五尺。上坛四边宽七尺,高二寸,上面供奉佛舍利塔。或谓道宣此制系参考中国古来祭坛之形式而订者。

日本天平胜宝六年(754),东渡日本的唐僧鉴真于东大寺大佛殿前设戒坛,为天皇等人授菩萨戒。此为日本设立戒坛之始。翌年十月在大佛殿之西常设戒坛。天平宝字五年(761)另在下野药师寺与筑前观世音寺立戒坛,后二者与东大寺戒坛合称“天下三戒坛”。

平安时代,最澄欲于比睿山延历寺建大乘戒坛,然与僧纲展开论争。终于在弘仁十三年(822)最澄殁后七日,始获敕许。故延历寺戒坛与三戒坛合称“四戒坛”。其后,园城寺(三井寺)脱离延历寺,自立戒坛,长久二年(1041)请求敕许,遭延历寺反对而未实现。此一请求敕许之事,反覆持续至十四世纪犹未成功。

镰仓时代,唐招提寺随着复兴戒律之势,也在寺内设置戒坛。南北朝时代,虽由延历寺分置出镇兴寺、宝戒寺、等妙寺、药师寺等“远国四戒坛”,但都毁于战国时代的兵火。今仍屹立不变的东大寺、观世音寺、延历寺、唐招提寺之戒坛,自兴建以来,皆曾历经颇多变迁。

[责任编辑:张领栓] 标签:中国佛教 日本 佛寺建筑 戒坛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