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六祖坛经:唯一的中国人创作的佛经

2013年04月01日 09:46
来源:凤凰卫视

小片1:1934年,一代高僧虚云和尚来到南华禅寺,因四梦六祖催归,虚云大师立志振兴祖庭,他耗十年心血重建古刹。

主持人:这个就是南华禅寺的大山门。

嘉宾:对。

主持人:这上头曹溪,然后这里又南华禅寺挂两块匾。

嘉宾:这个南华禅寺是宋初祖赵匡胤赐名,曹溪两个字就是代表了中国禅宗的源头之意,但它的得名是因为有曹操的一个后人,曾经在此居住过。

主持人:这里曹溪开洙泗禅门,那就是把禅和儒结合起来了嘛,洙泗,代表孔圣人,孔孟嘛。

嘉宾:就是说禅宗的曹溪之后在整个中国佛教界的地位,它就如同孔老夫子在我们儒家的地位,它对整个中国佛教,它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

主持人:所以说是中国三大圣人,是孔子,老子,和惠能。

嘉宾:对,他几乎成了中国佛教的代名词。

小片2:惠能,俗姓卢,唐贞观十二年生于广东新兴县。父亲卢行韬,原本在河北为官,因受陷害而被贬岭南。惠能三岁的时候,其父病故。从此,幼小的惠能与母亲相依为命。

做为六祖出生地的广东新兴县,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各种关于他的传说。

主持人:这个就是六祖父母的合葬墓是吧。对,一直就是葬在这里吗?

嘉宾:对,一直都葬在这里,说起来还有一个很生动的故事呢,就是有一天晚上,有一个老人头发已经发白了。衣衫褴褛。

主持人:穿得很破烂。

嘉宾:破破烂烂,来到惠能所在那个村庄投宿,惠能母子看到这个老人很可怜,就热情地接待了他,将家里最好的东西来招了他,晚上又让自己那个床给这个老人住。这个老人晚上太疲劳了,所以很早就睡觉了,但是一翻身呢,这个床咿呀,一翻身咿呀。

主持人:这个床四个脚高低不一样,这个床不稳。

嘉宾:对对,所以惠能在另一个房间听到这个声音啊,觉得这个老人睡得不好,爬起来钻到床底下,用那个手垫在那个凳底下,一直到天亮,老人一起床,哎呦,看到这个床下面有一个小孩,正用一个手垫着那个凳底,非常感动,哎呦,你这个人。

主持人:母子两个人太善良了。太善良了。

小片3:为了感激惠能母子,老人给他们指出了一块新兴地区适合安葬先人的风水宝地。

主持人:等于这个老人其实是个风水大师,是个风水大师,他其实在这边已经看了一圈风水了,就是这个位置,现在我们站的这个位置是个宝地。

嘉宾:就是这个位置,问题是方向不同,那个效果就不一样。如果按照这个寅申去安葬的话呢,九代都可以中状元。如果这样东西走向的话,就可以享受万年香烟。

主持人:两个选择。

嘉宾:你究竟要万年香烟还是九代状元,那惠能母亲想,唉呦,他父亲本来就是个做官的,你中状元还不是又做官,是不是?我们不希望九代状元,只希望我们世世代代平平安安,传子延孙,过平安生活就可以了,那好,那结果呢,惠能母子就将他的父亲按照东西走向。

主持人:就把惠能的父亲卢行韬安葬在这了。

嘉宾:对,所以呢后来惠能母亲也过生了嘛,后来呢,惠能就叫他的门人,将他母亲一起葬在这里。

主持人:合葬在这里,那么怎么解释这个万年香火呢,你看等于就是惠能没有结婚之前就出家了,等于他家里头这个香火实际上就断了啊。

嘉宾:它是另一种万年香烟,另一种含义,世世代代供奉的。

主持人:世世代代所有的人都给他上香。

嘉宾:都给他上香,是这么一种万年香烟,不是传子代孙,延续下去这么万年香烟是这么个效果。

串场2:当时身在偏僻的岭南山村,生活拮据的惠能靠砍柴养活自己和母亲,因为家贫,惠能从来没有机会去上学识字。唐代,佛教盛行,新洲地区佛教寺院也不少,惠能经常去卖柴的集市旁就有一个庙,金台古寺,他经常能听到和尚的诵经声,日长月久,惠能对佛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天,他卖完柴后,看到一个客人在诵读一本经书,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深感经文中含有许多玄机妙理,于是上前与客人探讨。这时,一旁的长者见他有慧根,慷慨解囊,资助惠能去五祖弘忍大师门下求法。

主持人:那么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学的人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悟性呢?

传正:他这个六祖呢,到中国弘法,它是一种示象,他的聪明智慧跟一般的人不同,从哪方面看出来,他到黄梅五祖问他,你是哪里人,我是岭南,你来干什么,我来学做佛,他说你们岭南的人啊,人说跟动物一样,跟猲獠一样,所以六祖当时说,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应该是平等,猲獠的形容跟和尚不同,但佛性即平等啊,哪有说什么南北跟猲獠啊,从这方面可知道六祖的智慧根器有过人之处。

小片4:虽然五祖被这个年轻而鲁莽的少年一句“佛性没有南北”而打动,但是却把他发配到后院,让他干杂役,其实也是在暗中观

察和历练惠能。在南华禅寺藏经阁里,还保存着一些六祖当年使用过的东西。

纪实:当年这个惠能大师就把这块石头绑到他的身上,增加他自己身体的重量。

主持人:就是舂米的时候踩的时候能增加一些重量。

嘉宾:这就是坠腰石。

主持人:这个坠腰石起码有一二十斤。

小片5:惠能并未因这样的待遇而低沉,反而他更加刻苦的舂米,并且常常面露开悟的喜悦之态,五祖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串场3:春去冬来,惠能来寺庙已经八个多月了。五祖也觉得要到自己传袈裟衣钵的时机了,他想考验门下弟子,看谁的智慧最高、悟性透彻,于是他召集门徒,让他们各写一首偈。当时寺中最德高望重的一个弟子是神秀上人,他也是众望所归的五祖衣钵继承者,大家一致认为只有他才有资格作偈。对此神秀有一些踌躇,他既想让五祖赏识自己,又怕自己修行不够、恐有争位之嫌。于是,到夜里三经时,他悄悄将一段偈子写在了走廊的墙壁上,一共四句,“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日五祖看过后,对这首偈评价颇高,但却很遗憾地说“此人修行还差一层”。当时还在做杂役的惠能得知此偈,也摇头说此人未悟道,于是他托人代笔,在墙上写下了另外一个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主持人:那么我们都知道,六祖他是在黄梅东山寺,在那个地方做一个杂役,舂米扫地,然后最后就是一偈成举,就是他那个著名的四句偈语,那么他的这个四句偈语和神秀的那四个偈语,到底区别在什么地方呢?为什么这个五祖弘忍,看了神秀的四句偈语以后,觉得他还隔一层,而看了惠能的偈语后觉得很好但是又把它擦掉呢?

传正:他这个有几种寓意在里头,神秀大师并不是写不对,但是从究竟方面还是差一段。还不究竟啊!这都是在那里,时时勤拂拭,六祖就是说,本来无一物,这两句话差距是很大的,我把它看作没有了,我不接触它。我不把它看作这个妄想有的,你不用防它,把它更早一步,更夸大一步,把它看作没有,我要防它干什么,我不受戒,但是我不犯戒,那你不犯戒是最好,还要守呢?所以禅宗的法语、造诣都在这方面,都是智慧嘛!所以六祖说本来无一物你不用防,你防它不如我就跨越它。

主持人:直接,就是一超就入如来地,是吧。

传正:对,所以讲这个顿跟渐就在这方面,神秀大师这个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一个镜子要照人必须每天要擦,如果没有擦,那个灰尘会把它粘住,粘住就想像不出我这个人面目了,莫使惹尘埃,尘埃找你?尘埃谁给你的,尘埃是逐渐产生出来的。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烦恼,尘埃就是烦恼,本来不给你,你偏偏找烦恼,那你痛苦了。

主持人:烦恼是擦不尽的。

传正:是永远擦不了的,所以六祖就聪明在这方面,菩提本无树,有跟无是相跟性的区别,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进一步你跨越它,超越它,这个是我目前所用的,不是我这个烦恼不是用去避开它,也不是用什么办法去制服它,但是我用这个智慧制服这个烦恼,所以这方面得到究竟解脱,主要在这方面。

小片6:五祖看过惠能的偈语,心中大喜却摇头说了句“也未见佛性”,随后用鞋底把这首偈语擦去。但是当天夜里他来到柴房,与惠能有一番机锋对话。

传正:擦了以后,第二天六祖在舂米,五祖到那边,那个拐杖,杵三下,他舂米嘛

主持人:在山上舂米。

传正:米,白没有,他说你这个米加工到现在好没有啊,米上那个糠脱了没有,他说白了,早早已白了。正在筛掉上面那些糠,这个什么意思,一语双关,你心意明白没有,我早明白了。

主持人:这都是暗语呢。禅语。

传正:叫机锋嘛,这些人他不跟我们这么讲这么白的,米白了,你这个心印明白没有?我早明白了,祖师你来证明一下就行了。对。

主持人:然后再顿三下就知道三经。

传正:就顿了碓头三下,他知道祖师要传法给他,这些明白人不需要多讲,它是一种,这种一种禅理,默契就行,他擦掉这些是保护他,这方面实际上就是暗示,我这个禅法我老了要传给你了。

[责任编辑:张领栓] 标签:六祖 南华 曹溪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