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开启中国宗教研究新局面

2013年06月05日 18:28
来源:中国道教 作者:尹志华 郝光明

千册巨制《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是迄今为止中国地方志文献最大规模的专题历史文献结集,也是继佛教《大藏经》、《道藏》和“佛寺志”“道观志”等教内文献及“正史”文献之外最重要的佛教和道教的主流和主要文献。较已有的各类教内和“正史”佛教道教文献典籍,它更全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和近代社会中的佛教和道教文化的本来面目,充分展现了二千多年来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传统的历史性、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色及其与当代佛教和道教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历史联系。

本项目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及哲学院教授何建明博士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方志佛教道教文献汇纂(1949年前)》的主要成果。从2006年筹划、2008年初全面启动,到今年初全面完成,整个编纂工作是在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学术机构的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指导和帮助下由二十多位高素质的专职人员五历寒暑而完成的,现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共收录1949年以前编纂的全国和各省市区县及乡镇的各种地方志文献6813种。全书总计1039册(大32开精装本),其中,寺观卷408册、人物卷133册、诗文碑刻卷498册、目录各卷两册。

全书依照2012年中国官方公布的最新行政区划,按地区(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港澳台)及所属的省市区县乡镇和方志版本的历史时间顺序,依次先后排列,并将全部的各甄选文献的前面统一新增该文献所属方志的版权页,标明类别、地名--省市区(到地级市区)、方志名、修纂者及时代、版本种类及时间等重要信息。全书主要采用原方志文献影印的形式,对有污损和缺陷的版面进行电子化处理,力求保持原始文本的逼真效果,不仅使全书较原方志文字更清晰可读,因聚集了数千种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献版本及近千种不同时代、不同人物的稿本和抄本等,从而具有不可替代的集版本、书法和文物于一体的重要的文化收藏和学术研究价值。  

《中国地方志佛道教文献汇纂》的结集与编纂,得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积极肯定。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教授说:“过去我们研究中国宗教史,主要是利用儒家修纂的‘二十四史’和佛教大藏经及道藏等资料,而正史对于佛道教的记载都很忽略。相对于其他资料,地方志通常直接反映各个地方不同时期各方面的文化状况,包括佛教和道教文化,相关的史料记载比'正史‘多得多,而研究者却很少去利用。因此这套文献汇纂对于研究中国宗教的人来说无疑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提供了几乎不同于以往研究这两大宗教的大量的重要历史资料。这个项目在获得国家社科重大基金支持之前已经做了三、四年,这是令人敬佩的。这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急功近利的人是做不了的。这件事不但对于宗教研究者来说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对于各省市县等地方开展文化建设来讲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为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特别是为佛教和道教文化的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的参考。这是一个自己很辛苦却给别人提供极大方便的重要工作,所以我从心里非常敬佩。文献汇纂的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现在能把佛、道教部分做出来真是不简单了,这个工作要比编佛教《大藏经》,编《道藏》等,都要难得多。《道藏》咱们已经做过了,《大藏经》主要是以影印为主,这个项目虽然也是影印,但它首先需要从巨大量的地方志文献中人为地加以甄选并进行重新编纂,还要做目录索引和名目检索系统。这不仅非常有意义,而且工作量巨大,真是功德无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室主任王卡教授认为:“对研究资料进行覆盖式的搜索,对学术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的道教研究,对于几大类的研究资料都没有进行覆盖式的系统梳理,所以在研究的时候心里没有底,地方志是这几类文献里面最重要的一种,但是我们除了正史和《道藏》,从来没有对地方志等几大类文献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所以本项目的意义非常重大。”

本项目组在对方志文献进行集中搜集、整理、校勘、甄选和编纂的过程中,对《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和《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等权威方志学成果进行了重新校正,根据方志的内容,纠正了六十余处明显的重大错误,涉及方志名称、编纂者姓名、版本、时代或年代及方志归属地等,从而大大增强了这项成果的历史可靠性。

近些年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其中有关中国宗教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佛教和道教文化历史的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态势,并成为国际中国学的热点。而有关中国佛教和道教的历史及其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也已成为当代海峡两岸宗教学及中国文化史研究的热点领域。这都对于系统掌握中国地方志佛教道教文献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项目可说是应运而生,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其一,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社会、文化差异很大,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仅依照通行的“二十五史”、“四库全书”和各宗教教内编纂的“大藏经”“道藏”之类的全国性史料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使用直接反映各地方不同社会状况和文化特色的“地方志”文献,这是国内外学术界的共识。因此,对中国地方志中的佛教和道教文献进行全面和系统的汇集、整理、编纂和出版,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其二,中国历代的宗教文化与各地方的民俗文化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同一种宗教文化在不同地区往往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以佛教和道教为代表的中国宗教文化的地域性非常强。因此,本项目对于突破已有的国际性中国宗教文化史研究模式的局限性,推动真正全面、深入地开展中国宗教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三,要系统地查阅和真正深入地利用其中的佛教和道教文化资料极其困难,而在现有地方志出版和收藏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编选、整理和出版,充分发挥地方志文献对于不同学科和领域的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功能,无疑将极大地满足国内外广大中国文化爱好者和从事中国佛教和道教文化研究的学者的迫切需要。

第四,明清时期的佛教和道教一直是中国佛教史和中国道教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被误解或曲解也最多,主要原因就是系统的、且能够反映明清时期佛、道教特点的第一手文献资料比较缺乏。而地方志中所记录的地方民众文化与生活中的佛教和道教状况,成为明清佛教和道教历史研究极其重要的文献资料。因此,本项目将改变明清佛教和道教史研究格局,极大地助推明清佛教和道教史的研究,也将有力地推动明清民国史的研究走向深入。

第五,以欧美日为代表的西方中国学历来非常关注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地方性,因此对地方性文献、特别是地方志文献资料的搜集和运用一直非常重视,可是长期苦于不能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卷帙浩繁的地方志文献,许多西方中国学学者非常期待对全国地方志中有关佛教和道教文化的专题文献资料的系统搜集、整理和出版。本项目无疑将极大地推动国际中国学不断取得新进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