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间净土
2010年11月30日 16:09真禅法师 】 【打印共有评论0

佛教中所讲的净土,意指一种良好的社会,或完美的世界。土,即国土,指世界而言,凡世界中一切人事、物象都是庄严、清净、完美、良好者,即为净土。大乘佛教把佛所居住的世界称之为净土,亦称净刹、净界、净国、佛刹、佛国等等。佛典中所谓净土,是与我们现在所居住的“秽土”、“秽国”相对比而言的。因为佛有无数,所以净土也是无数的,如阿弥陀佛西方净土、阿閦佛东方妙喜世界、药师佛东方琉璃世界等。但是,慧远大师于一千六百年前在庐山创立东林莲社时所讲的净土,则是专指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言的。慧远大师与其弟子刘遗民、周续之等共一百二十三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净土。此后净土的信仰者即以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作为修行的最终目标。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后来通称为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思想来源于《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等,这些经典描绘了西方净土的无上庄严和美妙的境界。如《无量寿经》说:其国土谓安乐净土,无量功德庄严,国中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宫殿、楼观、宝树、宝池等均以七宝严饰,百味饮食随意而至,自然演出万种伎乐,皆是法音。其国人等智慧高明,颜貌端庄,但受诸乐,无有众苦,皆能趋向佛之正道。又说:诸天人等,只要备勤精进,不存怀疑,信心回向,便能在彼国七宝华中化生。《阿弥陀经》也说:西方极乐世界无上庄严,有七宝严饰的树林、楼阁,有八功德水池,诸色微妙的莲花,妙声自然的众鸟。众生但受诸乐,无有众苦。只要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名号,死后即可往生该处。这些经典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的种种美妙境界的描绘,吸引了广大的佛教徒,一些信仰净土者,就是根据这些经典修行,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以期往生西方净土的。

但是,也有一些大乘佛教的经典和教义,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无须在世间之外另外建立净土。如《维摩经·佛国品》认为,心净则土净,娑婆世界即常寂光净土。说:“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意思是说,只要内心觉悟,所居之地即为净土,不需要另外再去建立净土。根据这种心净则土净的说法,其他一些经典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净土。如《法华经》讲灵山净土,《华严经》讲莲华藏净土,《大乘密严经》讲密严净土等。

中国佛教禅宗南宗提倡即心是佛,反对向外求索,特别强调心净则土净的唯心净土思想。慧能在《六祖坛经》中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此去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同时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还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慧能在这里所阐发的唯心净土思想,也就是人间净土思想。因为只要内心觉悟,人间即是净土,无须念佛求生西方或东方。这可以说是把唯心净土即人间净土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六祖坛经》所阐发的人间净土思想,对后来佛教学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近代,许多高僧和佛教学者,都提倡人间净土的思想,其中典型的代表人物是近代高僧太虚大师。他主张今后的佛教应多注意现生的问题,不要专门去进行死后问题的探讨;应该着重研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以指导世界人类向上发达而进步。本着这一精神,他写下了许多有关建设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的文章,其中主要有《建设人间净土论》、《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等。他的《建设人间净土论》一文,对什么是人间净土,怎样来建设人间净土,都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说:“什么是人间净土?近之修净土行者,多以此土非净,必须脱离此恶浊之世,而另求往生一良好之净土。……然遍观一切事物无不从众缘时时变化的,而推原事物之变化,其出发点都在人等各有情之心的力量。既人人皆有此心力,即人人皆已有创造净土本能,人人能发造此土为净土之胜愿,努力去作,即由此人间可造成为净土,固无须离开此龌龊之社会而另求一清净之社会也。质言之,今此人间虽非良好庄严,然可凭各人一片清净之心,去修集许多净善的因缘,逐步进行,久而久之,此恶浊之人间便可一变而为庄严之净土,不必于人间之外另求净土,故名为人间净土。”这些说法,是对《六祖坛经》提出的唯心净土即人间净土思想所作的进一步发挥。太虚大师还指出:“人间净土,是要创造的。”在他看来:“当下的人间确是不完美的,但是人等有情如愿意要去创造成净土,并不是没有可能的。”这就是说,作为一个佛教徒,不应厌弃现实世界,而是要用自己的一片清净之心,去改造和建设现实世界,使之变成净土世界。

太虚大师在《怎样来建设人间佛教》一文中,还对什么是人间佛教作了解释。他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人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造的佛教。”又说:“人间佛教,并非人离去世界,或做神奇鬼怪非人的事。即因世人的需要而建立人间佛教,为人人可走的坦路,以成为现世界转变中的光明大道,领导世间的人类改善向上进步。”这是说,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这就是人间佛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太虚大师所阐发的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在四十年代有很大影响。一九三四年的《海潮音》月刊,特刊出《人间佛教号》专辑,发表了有关人间佛教的论文十八篇,把佛教界开展的人间佛教宣传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在佛教界是影响巨大的。但是,在他那个时代,人间何处有净土,因此要实现他这种人间佛教的理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的思国佛教已有近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在当今的时代,中国佛教向何处去?什么是需要我们发扬的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这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正确解决的两个重大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认为在我们信奉的教义中应提倡人间佛教思想。它的基本内容包括五戒、十善、四摄、六度等自利利他的广大行愿。《增一阿含经》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六祖坛经》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阐明了佛法与世间的关系。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在人间,佛法是源出人间并要利益人间的。我们提倡人间佛教的思想,就是要奉行五戒、十善以净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以利益人群,就会自觉地以实现人间净土为己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崇高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最后还特别强调指出:“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佛教徒,对于自己信奉的佛教,应当提倡人间佛教思想,以利于我们担当新的历史时期的人间使命。”(《法音》一九八三年第六期)

近十年来,全国佛教徒在中国佛教协会的号召下,以人间佛教思想作指导,正在积极建设人间净土。他们按照“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一中国佛教传统教义的基本精神,在爱国爱教的基础上,积极从事适合寺庙情况与宗教习惯的农业、林业、副业、手工业的生产劳动和文教、卫生以及其他适当的社会服务工作,为社会创造财富。这种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在佛教徒的心目中,也就是建设人间净土。因此,他们都在竭尽全力,积极工作和劳动。同时,广大佛教徒还以大乘佛教教义中利他的精神,全心全意地做好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目前,在全国佛教徒中,每年都涌现出一批爱国爱教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先进工作者,他们都在为建设人间净土而贡献着自己的一切。

传统佛教教义中的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所以会受到全国佛教徒的热烈拥护和积极支持,这固然是由于中国佛教协会的大力号召,同时也由于这一思想完全适合于我国的国情。长期以来,广大佛教徒和勤劳勇敢的中国劳动人民一样,都把建设好自己的祖国,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看作是自己的天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佛教传统思想,是每个佛教徒必须奉行的基本信条,也是每个佛教徒修行的基本出发点和追求的最终目标。所有这一切,都是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内容。因此,中国广大佛教徒对于人间净土和人间佛教的思想,感到格外亲切,不仅乐于接受,而且日益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目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广大佛教徒正在不断努力,继续为建设人间净土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光和热。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