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与做人
2010年11月30日 16:05华人佛教综合 】 【打印共有评论0

佛法与做人,关系最密切不过了。佛陀出生在人间,说法度生也是在人间,可说是做人需要懂得佛法,佛法为了使人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出家人,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

有人或许会说,你们出家人,只知一心修行,追求解脱,不问世俗之事,如果社会上的人都像你们出家人,社会怎么能发展?国家怎么能富强?人类怎么能进步?其实这是不懂得大乘佛法。因为大乘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教导我们如何去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乘佛法主张自利利他,普度众生,要求净化自己,做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里就有一个如何做人和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

我们人类生存于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民的奉献,就难以生存。既然社会与人民奉献于你,使你有吃有穿、有住有用,那么,你就应该考虑如何去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这就是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人的问题。

佛法就是教人如何回报社会,如何回报人民,如何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对于“佛法与做人”,我们的先辈圆瑛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有精湛的论述。今天我在这里介绍给大家,和大家一起共沾法益。

圆瑛大师于一九四三年在上海静安古寺星期佛学讲座作了《佛教与做人》的讲演。他根据大乘佛法的精神,讲了佛如何教人做人的道理。他说:

“做人第一须除悭贪心。悭者悭吝,身己财物,不能施舍,乃至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为;贪者贪婪,他人财物,最好都为我所有。悭贪是病,故佛教人做人,应行布施以度悭贪。第二做人须断恶念。恶念不起,身自然不行恶事,口自然不道恶言。故佛教人做人,必须持戒以度诸恶。第三做人须断嗔恨心。惟是逆境之来,必要忍受。要明反忍、亡忍、观忍、慈忍四种工夫。故佛教人做人,当修忍辱以度嗔恨。第四做人须除懈怠心。无论何人,心多懈怠,一生功业无成。故佛教人做人,须要精进以度懈怠。第五做人要止散乱心。如若散乱,没有把握,难免为境所动,为物所转。故佛教人做人,应学禅定以度散乱。第六做人要断愚痴心。愚则不能成事,痴则不能明理。触向多乖,心常暗昧。故佛教人做人,须求智慧以度愚痴。”

圆瑛大师在这里指出:佛法教人做人,必须广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能六波罗蜜,以除悭贪、断恶念、断嗔恨、除懈怠、止散乱、断愚痴。他认为,我们“若能依佛教之做人,不但可以完全人格,而且照此六度之法修去,即成佛也是不难。以六度具足万行,前四度以求福,后二度以求慧。福慧满足,自能成佛”。他还进一步发挥说:“我们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当作佛。迷之则为众生,佛性埋没于五蕴山中,如金埋在矿中;悟之修之,则烦恼断尽,佛性现前,可以成佛。如一座矿山,已知有金,肯加开采锻炼之功,则渣滓既尽,真金出矿,可以不受埋没而为世间之宝。众生成佛而为佛宝,亦复如是。”他最后教导大家说:“我们做人的人,当先以佛教做人,再进一步而求成佛。”

太虚大师则于一九三三年在思明县佛教会作了《学佛先从做人起》的佛学讲演。他认为做人必须学习佛法,倘若不学佛法,就是“在人生道上空跑一趟”。同样,学佛也先要从做人起。他指出,做人必须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要对父母孝顺恭敬奉养。

他说:“我们毕竟是人世间的人,我们不是披毛戴角的动物,因为我们有人的身体。然而,我们的人身究竟从何而来呢?”太虚大师按照佛教的教义作了回答。他说:“从自身过去世造作了能得人身果报的福业--因,再凭借了现在世父母的遗体--缘。由此,可知道我们此身的来之不易。倘若没有过去世福业的因,和现在世父母的缘,我们做人基础的身体即无由成立。了知构成此身体的因和缘,所以我们要继续培修福业,而同时对于父母要孝顺恭敬奉养,这是人生应作的第一要事--培本报恩,也即是开辟未来世的升进之路。”

第二,要服务社会,要替社会谋利益。

他说:“我们从生身起以至老死,每天所需要的衣食住行之具,从何而来?你如果肚皮饿了,有食物来充饥;冷了,有衣服来遮体;风雨袭来,有房屋给你住;你如果往何处去,有道路给你走。这些资生的赠与,都是仗人类互助的能力--大众的力量而得到的。人世间林农工商的共同能力,维持了你的生命,资养了你的生命。换句话说,你的生命,完全依靠社会大众的能力来维持、资养。所以你要去服务社会,替社会谋利益,凡是社会各种辛苦事业,你要耐劳的去做。”

第三,要报答国家恩,要以爱国心为前提。

他说:“人生在世,要怎样才能安居乐业?固然,我们的生命由社会群众的力量来资养,但社会如何能使它安宁?我们常能得到丰乐的生活呢?这即是要有国家。有国家,则有政治、法律;对外有保护疆土之责的军队,使强暴之外患不能侵入,奸逆之内乱可以弭除,即天灾疫难,亦可设法防止。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要报父母、社会恩亦无从报起。所以,我们更要报答国家恩,大家要以爱国心为前提……一致奋起建设光荣的国家。”

第四,要进德修道,走学佛的道路。

他说:“德者,德行也。即以做人而言,因为过去世造作了德行的福业,才有现在世的人身。所以,我们在享受人世间福乐的时候,我们要能在人生道上更进一步……要一步一步的上升,不要糊里糊涂的醉生梦死,要企图向上进步。因为要进德,所以我们要修道。要依据真正贯通万事万法的道理--佛法去修习,我们才能进德。倘若此生所修的福德,比较前世更进了一步,也就不‘枉在人间走一遭'!”又说:“要进德修道,便须依佛而学,走上学佛的道路。”因为佛“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究竟觉悟的大觉者,假若你要了解人生真义,免除人生道上的危险,应找这条道儿走,这就是要依佛的教法,请明师指教去修行--归依三宝。依佛的法而行住坐卧不离,才有出离生死苦海之一日”。

太虚大师认为,做人必须做到以上四点,但四点之中,以第四点最为重要。他指出,你仅仅能行前三种,还是“没有了知人生真意义,没有得到人生真价值。若要了知人生真意义和得到人生真价值,要看你能行第四种到如何程度为标准。若能行此第四种,则人生永远是上进的。此第四种是修学戒定慧的途径,是佛法的精髓”。他的最后结论是:“人为万物之灵,佛法唯人类才可以修学,由此可以见到人生真价值之所在。”我们“既来到这人世间,既入宝山,切莫空手而归!我们要誓愿成佛,才能获得做人的价值”!

以上两位大师所讲的,都是佛法与做人的问题。虽然他们所讲的角度不同,各有侧重,但都是阐述佛法如何教人做人,做人的标准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等等。他们的这些言论,深入浅出,道出了佛法与做人的真谛,对我们来说,可说是获益匪浅。佛法与做人,从佛法教人如何做人来说,不外乎做一个“自利利他”的人。佛法中所说的“自利利他”,用世间的语言来说,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人类社会所奉行的一条道德准则。因为,在整个社会大家庭中,只有每个人都尽其所能,广泛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他人,反过来,整个社会、他人,才会在你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义不容辞地伸出友谊之手,把温暖送上你的心坎。

但是,社会上总有一些人,只希望人人为我,不愿意我为人人。不仅不为人人,而且在“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想指导下,为了自己的享乐,专门破坏他人的幸福和安宁。这种人,任何时期、任何社会都有。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提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提倡佛法的“自利利他”。

要做到“自利利他”,首先要“利他”,即要把个人的力量,毫无保留地献给大众的利益。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够“利他”,即都能为他人利益而献出自己一切的时候,也就达到了每个人的“自利”目的。要做到“自利利他”,要为别人作奉献,要在人生道路上更进一步,就必须努力工作。佛法中有句名言,叫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可说是佛法教人做人的一条最最基本的原则。

一个人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为。我们要把工作视为一种人生的必需,这样才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干各项工作,才会感到干任何繁重的工作,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所谓乐在其中。

佛法教人做人,就是要做这样的人。而且表明:一切做人的道理,唯有从佛法中才能求得;而佛法的真谛,又是唯有人类才可以修学,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最后,愿我们大家都在佛法的光辉照耀下,努力学习做人的道理,在“自利利他”的大道上奋勇前进。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真禅法师 编辑:王丽君
华人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