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王志远(图片来源:资料图片)
王志远简历
王志远,字正斋,号沛溪、盘石山人,祖籍山东省海阳市盘石镇,1948年农历四月十五日生于北京。文学博士、哲学硕士。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佛教文化》杂志创刊主编、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宗教艺术史》主持人,北京大通智胜景观规划设计院院长。曾主编《宗教文化丛书》、《中华佛教二千年》等大型图书,出版《中国佛教表现艺术》等专著。发表论文数十篇。2008年主编出版《中国佛教百科》;出任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宗风》杂志社社长兼主编。2009年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2010年出任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中华佛教宗风论坛”秘书长;同时担任绍兴会稽山弥勒净土兜率天宫、上海金山东林寺景区、广西上林金莲湖金珂玄雷景区等处的总策划设计师。
编者按:2010年9月9日,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在香港隆重开幕。香港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王志远在论坛发表题为《中国佛教居士的百年道路》的演讲。以下为演讲摘要:
本文论述了中国佛教居士在佛教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在未来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一、在辛亥革命前后对变革佛教现状的启动,包括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前导的把佛教作为社会改革思想资源的思潮和以杨文会、欧阳渐为主流的力争恢复佛教作为社会主流意识之一的思潮;
二、在1949年之前数十年间对僧团的护持和对佛教理念的共同积极推进,包括对人生佛教、人间佛教理念的回应与实践,对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的回应与实践,以及对传统佛教理念的维护和护持;
三、在1949年到1978年之间,中国大陆和香港、台湾两岸三地居士的不同作用;包括大陆的思想改造运动、香港的生存空间拓展和台湾的弘法利生实践;
四、1978年至今,居士作用的时代变化,包括居士活动的恢复、类居士组织的出现和居士概念的泛化;
五、居士作为组织和作为个人在未来的不同发展趋势。
作者:王志远 编辑:李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