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滇缅公路:最后的生命线

2012年09月19日 14:3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滇缅公路(图片来源:资料图)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北方的京津地区,南京、上海、汉口、广州等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中国主要的大城市,95%的工业,50%的人口,中国沿海几乎所有的港口,先后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迅速占领中国的沿海重要城市和港口,不仅可以摧毁中国本来就十分可怜的国防工业,还可以堵死国际上援助中国的海上通道,这样,孤立无援的中国就只能一步步灭亡。

日军进攻上海时,中国向国际社会发出救援呼吁,但只有苏联表示支持,因为它自己的远东边境同样受到日本人的威胁。1937年8月中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贷款总价值3亿美元用于中国,400架飞机提供给中国空军,另外500名苏联军事顾问和6个空军战斗机中队也在中国战斗,直到欧洲战争全面爆发。

当时,一条长达2700公里从兰州到苏联边境的公路已经开通,从1938年到1940年足够武装15个中国师的苏联装备通过这条西北公路进入中国。1941年4月,苏联和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从此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停止了。

苏联在对华援助上的局限性,国民政府看得很清楚。所以早在抗战一开始,就在考虑另外的求助渠道。当时,旅居在海外的华侨得知祖国遭遇日本侵略后,纷纷捐款捐物,筹集了大批国内急需的药品、棉纱、汽车等物资。同时迫于当时抗日救亡的严峻形势,国民政府还拿出极为珍贵的外汇从西方购买了大量的汽车、石油、军火等。这些物资就堆放在越南的海防港。

海防港是前法国殖民地越南的一个港口,也是滇越铁路的起点,这条铁路从海防港到云南的昆明。中国的沿海港口被日军占领后,滇越铁路成为中国唯一的国际运输通道,而堆放在海防港的中国进口军火物资就成为了关系中国生死存亡的希望所在。但是,滇越铁路距离日本人占领的广东太近,而且铁路一路穿行在高山峡谷之中,一旦遭遇日军轰炸很容易全线瘫痪。所以从安全、实际的角度看,中国应该在大后方云南建设一条通往印度洋的交通线。云南省主席主动建议

1937年8月,云南省主席龙云乘飞机从昆明到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向蒋介石提出一项宏大计划,即《建设滇缅公路和滇缅铁路的计划》。

龙云此举固然是基于抗日救亡的考虑。但另一方面也想借此来发展云南的地方经济。滇西是云南较富饶的地方,但在地理方面,这里是中国也可能是世界最崎岖的山区。因受横断山脉的大山大河所隔,这里山高谷深,民众备受交通不便之苦,往来交通唯有山间驿道,物资全靠马帮驮运。抗战爆发,云南成了大后方,如果能够借助中央的财力、物力和技术人员把梦寐以求的滇缅路修通,岂不是天赐良机?

对于蒋介石来说,开辟新的国际运输通道当然是此时头等重要的军国大事。当时日军正疯狂进攻上海,这座中国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眼看就要落入日本人之手,40万中国军队在上海拼死抵抗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从上海尽可能地撤出工厂、抢运物资而争取时间。所以蒋介石对龙云提出建设滇缅路的计划非常赞同。建设滇缅铁路由于工程过于艰巨,暂缓修建。而滇缅公路的建设则马上着手进行。

1937年10月,也就是上海沦陷前的十多天,国民政府官员火速赶到昆明,同云南省政府协商,11月初,即确定了滇缅公路的路线。

滇缅公路的路线确定后,龙云旋即派特使缪云台前往缅甸,与统治这里的英国殖民政府洽谈在缅甸修路事宜。双方经过谈判最终达成协议。

就在谈判期间,抗战局势急转直下,11月20日,日军占领上海,接着又攻占杭州、苏州等地,首都南京危在旦夕,国民政府被迫宣布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消息传出,全国军民悲愤万端,发誓决不屈服、抗战到底。但此时,仅存的国际运输通道滇越铁路由于日军的破坏,每天的运输量正日渐减少。计划修建的滇缅公路一下子成了全国关注的焦点。蒋介石严令:滇缅公路要如期完工

1938年1月,滇缅公路总工程处紧急成立。随后,滇缅公路的全线开始了具体线路的勘测工作。

据当年滇缅公路管理局局长谭伯英回忆:勘测工作始终是由不到30个人进行并完成的。仅有的测量工具是普通的酒精水准仪。

1938年1月日本政府发表声明,不再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为谈判对手。蒋介石毅然辞去所有行政职务,宣布从今以后,专门率领军队与日军作战。并严令:无论有多大困难,滇缅公路都要如期完工。

由于抗战形势日益紧迫,滇缅公路的很多路段只好一边勘测一边施工。此时,真正的麻烦来了。公路建设需要大量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在战前就十分缺乏。抗战开始后尤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滇缅公路的总工程处只好对流落到昆明的一些有文化的年轻人进行培训。

由于时局的空前紧张,龙云主观地认为滇缅公路可在3个月内修通。因此他严令公路沿线地方当局必须在1937年底以前开工建设,限期3个月之内先建成一条可以通车的简易公路。这种公路只需先把路基平整出来,再在它的上面铺上碎石,用压路机压平就行。筑路中坚:老人、妇女和孩子

1938年初,滇缅公路沿线约20万各族劳工被征集到公路上。由于严重缺乏施工机械,他们只能用自己的双手来修筑一条世界最崎岖的长达上千公里的公路。

各族劳工中的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因为云南的青壮年大都已开赴中原参加抗战。

工程开始后,人们害怕的事情终于发生了,疟疾大规模爆发,很快夺去了很多筑路者的生命。原滇缅公路工程师娄性回忆了那触目惊心的日子:怒江芒市这些低洼的地方都有恶性疟疾,恶性疟疾就是牛蚊叮了以后,发抖、发烧,然后贫血就死掉了。一批人倒下,又来一批轮换上,死得太多了。

疟疾尽管如此猖狂,但滇缅公路的建设却从未因此而停止过。在一些人死去之后,马上又会有一些人替补上来。但是在云南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能够替补的只能是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

说到滇缅公路修建之难,其实主要难在公路经过的80%的路段是崇山峻岭。而这其中有一半是要通过坚硬的岩石地段。在这些地方,筑路者只能通过爆破来开山劈石,为滇缅公路强行开辟出道路。

滇缅公路不仅穿越了中国最崎岖的山区,而且也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澜沧江。怒江的意思就是一条容易发怒的河流。每当雨季来临,暴涨的江水毫无阻挡,一泻千里。澜沧江也完全一样。

费时一个月,材料运抵建桥工地。两边的桥塔已经建好,下一步就是铺设钢索。这需要派人把一卷很长的绳子带过河去,绳子的另一端连着建桥用的钢索,人过河以后,就可以在对岸把钢索拉过河去。工程师们试图用船把人渡过去,但是,往往船刚一下水,就被湍急的河水冲向河中的礁石,撞成碎片。无奈之下只有派水性好的人带着绳子冒险游过去。一些水性很好的汉子陆续下水,但大多都失败了。最后,终于有一位强壮的汉子成功地游到了对岸。今天,在他生前居住的大桥附近的村子里,他的名字“王兆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1938年间,怒江和澜沧江上一共架起了3座大型的钢索大桥。

它们分别是:惠通桥、昌淦桥和功果桥。这些桥成为滇缅公路上的咽喉,没有它们,整个滇缅公路的畅通就无从谈起。

1938年8月底,经过20万人的艰苦努力,滇缅公路终于通车了。由于武汉会战局势紧张,公路修通后几乎没有举行任何仪式。其时《云南日报》专门为此发表社论,称滇缅公路的完工,就像给中国建立了一条强有力的输血管一样。在大后方,几乎所有的报纸都争相报道了这个极其鼓舞人心的消息。

滇缅公路的建成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据不完全统计,有两三千人将生命永久的留在了这条公路上。

然而在整个滇缅公路上,没有一座纪念这些劳工的纪念碑。据说在松山曾经有过一块纪念碑,但后来因为日军入侵滇西而毁于战火。

如今,当地政府正计划重新建造一座碑,以纪念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劳工们,尤其是那些老人,妇女和孩子们!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李保华] 标签:生命线 海防 滇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