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圆瑛大师开辟现代僧侣教育新道路

2011年11月24日 14:3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林孝立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圆瑛大师1878年5月12日出生在福建省古田县平湖乡端上村,古田极乐寺是大师重建并住持中兴的众多寺院之一,因是大师家乡的道场,大师对此尤为厚爱,倾注了大量心血。大师任极乐寺住持直至圆寂,前后共20年,圆瑛大师留在古田极乐寺的一首七绝、一幅对联、一尊佛像、一件法罄,见证了大师与极乐寺的甚深渊源。2011年11月23日-24日,圆瑛大师与佛教文化研讨会在福建古田县召开,古田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的林孝立在研讨会上了发表了题为《圆瑛大师与教育》的论文。文中提出圆瑛大师通过成立佛教组织、佛教专修学院、国民教育以及弘法等形式,提高僧侣和信众的整体素质,推动了现代佛教的发展,为现代僧侣教育开辟了新的道路。文章摘要如下:

一、具备扎实的儒学知识根基

圆瑛大师从小聪慧,生活在儒家理学土壤深厚的福建古田县,从小接受理学思想的熏陶,系统地学习了儒家的经典课程。大师8-14岁(1885-1891年),在家乡古田县平湖镇端上村私塾读书,15岁(1892年)在古田旧城县学读书,16岁(1893年)应古田县秀才之试,17岁(1894年)中秀才。在其家乡文风淳厚,仅宋朝就出了进士近百人,圆瑛大师从小正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才有日后的学佛成就和心得,才能楞严独步。

二、通过开展僧侣教育提高其素质

圆瑛大师认为要振兴佛教,必须提高僧侣的文化水平和佛学修养。1908年辅佐寄禅长老力拒日僧,自兴僧学。1911年建造宁波接待讲寺讲堂。大师在任中华佛教总会参议长时就主张护教保僧,提倡教育。1919年4月,创办宁波接待寺佛教讲习所,任主任;1929年9月,创办宁波七塔报恩佛学院,任院长;1937年9月,创办福州法海寺法界学院,任院长;1938年10月创办槟城佛学研究会,任会长;1945年1月,设立上海圆明讲堂楞严专宗学院,任院长;1948年9月,任上海圆明讲堂圆明佛学院院长。圆瑛大师早期生活在重视教育的故土,接受传统的儒学的教导,在其少年时期还目睹了英美传教士在福建古田县开办多所学校的情况,对西方的教育也略有了解。从1908年以来,圆瑛大师就仿效西学国民教育学校模式,亲自对僧侣进行系统的教育,提高僧侣的文化和佛学水平,从而提高僧侣的整体素质,为佛教在西学冲击下进行护教活动培植了大量的较高素质的佛教人才并使佛教进入积极出世阶段,指明了现代佛教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方向。大师通过50年的苦读、钻研和教学心得,完成了佛学院重要教材《首楞严经讲义》这部5册24卷巨著,为培养现代佛学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通过慈善行为资助社会教育

圆瑛大师还通过创办国民教育学校和设立孤儿院等方式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技能。1917年3月,任宁波普益第一第二小学董事长,1917年4月,任镇海僧立国民学校董事长,1917年5月任安海职业学校董事长,1947年9月创办古田圆瑛小学,任董事长。

1918年创办宁波白衣寺佛教孤儿院,任院长,先后培养孤儿200余人,1924年创办泉州开元寺慈儿院,任院长,先后培养孤儿300余人。

圆瑛大师在长期的弘法过程中,经常接触社会各个阶层,了解百姓的疾苦和呼声,也知道通过接受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故其在修学过程中发慈悲心,通过办国民教育学校和孤儿院,对部分适龄的孤儿进行文化课程的学习和谋生技能的培养,使这些孤儿能够走上社会,融入社会,独立生活。

四、与时俱进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石

圆瑛大师在长期的弘法和开办教育的过程中,其教育思想也在不断的升华,“利生为事业,弘法是家务”,圆瑛大师早年就深感中国佛教界如不加强团结,结集于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内,对内对外都将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所以在1907年当寄禅和尚住持宁波教育会时,他就大为襄赞,诸多计划。1917年担任宁波教育会会长。大师三十一岁开座以来,不断积累和丰富其弘法内容,提升其教育思想。通过讲解经文如《楞严经》、《法华经》、《心经》、《金刚经》、《弥陀经》、《弥陀要解》、《弥陀疏钞》、《大乘起信论》、《性相通说》、《百法明门》等,深入浅出,座无虚席。大师的教育思想通过讲义、诗集、书法、讲座和问答等多种形式得以弘扬。通过互动,丰富了僧侣和信士的佛教知识,大师也从中明察了时代的要求,提升丰富了他的教育思想。在大师青年时期,护教成为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如在寄禅长老进京请愿殉教后的第12年,大师以大无畏的精神,进京请愿,陈明已颁布的《保管寺庙条例》不符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请予修正。当局遂改《保管寺庙条例》为《监督寺庙条例》,佛教财产赖以保全。之后在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则成为大师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爱国每垂忧国泪,感时深抱救时心”就是其思想的自然流露。他曾致书北京中国佛教院的师生,郑重叮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佛教兴衰,教徒有责。”到了新中国成立后,追求和平、致力于佛教徒的团结成为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在遗嘱中强调:“愿我全国佛教徒同心同德,积极参加爱国运动,致力和平事业。应思利民护国,饶益有情,乃成佛之基,众善之首”。随着岁月的流逝,大师的教育思想不断升华,与时俱进。

五、因材施教是其教育实践的心得总结

圆瑛大师在长期的弘法实践中,在禅修方面有甚深的造诣和见地。后又参学天台、贤首,亦深有所得。大师二十九岁时,于宁波七塔报恩寺,拜谒慈运老和尚,亲承法印,传临济正宗为第四十世,而在三十六岁(1913)时,大师于接待寺读永明延寿、莲池株宏的著作后,又归心净土。他通过自己自修净土法门的经验认为与其他修习相比净土法门最易为众生接受。众生根器不同,有上、中、下三根之分。如禅宗是最上一乘,只利上根,而净土法门,是男是女总堪修,若智若愚皆有分。总结出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修习佛法的心态是简单、方便,于是他大力推行修习净土法门,因为净土“实为了脱生死,求生西方,至简易、至稳当、至圆顿之法门也”。在弘法教育过程中,大师还把修习心得与大家交流,如他在晚年总结一生的修持:“禅净双修数十年,了知净土即深禅,有人问我其中意,云在青山月在天”,就是一例。

六、通过弘法开示教育和引导信众

圆瑛大师通过长期的弘法实践教育和引导广大信众,正如明旸法师在《佛门高僧圆瑛法师》一文中所说:“先师除到处讲经说法,以法布施外,尤重视福利的施为。清末,他初任宁波佛教会会长时,即创立僧民二校,僧校以教育出家青年,民校以教育贫寒子弟。一九一八年,又创办宁波佛教孤儿院,兼施工读,多所造就。……先师博通三藏,著作等身,已刊行者近二百余种,其中关于般若者,有仁王般若、金刚般若、心经等讲义;关于净土者有:弥陀经讲义,弥陀经要解,普门品等讲义,劝修念佛法门;关于教育者有:大乘起信论,法华经弘傳序,楞严经等讲义,此外还有一吼堂诗集,一吼堂文集和讲演录,住持禅宗语录等。……先师秉信笃敬,其修学也,博览精究,勤奋严谨,顺应潮流,坚持进步;其修持也,以戒为师,解行并进,福慧双修。禅净结合,净土为归;其住持丛林也,兴建梵宇,整肃清规,树立道风,功成身退;其衍经释教也,圆融事理,深入浅出,随机演说;其说教也,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为法忘身;其护国利民也,兴办福利,敬老育幼,饶益有情,共御外寇,威武不屈,坚持气节,先师一生,实乃我佛门一代师表,明旸终身学之不尽”。

明旸法师所说的也正是所有佛教信众的心声,也正是圆瑛大师弘法开示教育和引导信众的真实写照。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圆瑛大师 现代僧侣教育 新道路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