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古田孕育了圆瑛文化

2011年11月24日 10:0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唐仕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圆瑛法师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著名爱国高僧,其一生弘化万方,德行兼备,在爱国护教、慈善事业、佛教行为规范、佛教教育等方面创下了不朽的功勋。正因为其德行合一的事迹,而感动了众生,影响了人们遂形成了圆瑛文化。要研究其博大精深的文化不可不追究其滥觞。因此本文根据“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地缘文化价值观展开对圆瑛文化来源的探究,提出端上村是圆瑛文化的诞生地、平湖滋补了圆瑛文化的诞生、古田促进了圆瑛文化初见端倪,因此整个古田孕育了圆瑛文化。

端上村是圆瑛文化的诞生地

首先,圆瑛法师的母亲及祖母对他的影响和村里的浓厚佛教环境对其日后走向佛教并践行佛教精神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据族谱记载,圆瑛法师的爷爷生有五子,只有他父亲吴元云娶了邻村阙氏为妻,其余均末娶。据村里人说,他父亲与阙氏结婚多年没有生育,为此他母亲心急为焚,天天吃素,四处求神拜佛,终日叨念观世音菩萨,祈求赐子。虽然0-5岁期间关于他的一些资料甚少,尤其是关于他父母的资料。但其中有一点是明确的,他母亲是忠诚的佛教,按照佛家在农村的习惯,必定每天拜佛烧香。虽然当时他年纪小,但母亲的这一印象对于他来说应该是耳濡目染。另外,祖母的无意教育给了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一次因抱不平与邻里儿童打架,那儿童输了,便向其祖母告状。祖母责备他说:“我以为是观音送来的好孩子,谁知送了个坏小子”,圆瑛追问这句话的来历,祖母告诉他母亲求子经过。圆瑛把这句话牢记心头,并对人说:“我是观音菩萨送来的,将来要为观音争气。可见,母亲和祖母的无意识教育对他日后步入佛教并践行佛家精神产生深刻影响。

佛教信仰氛围在端上村十分浓厚。一般随便走进一家房子的正厅都可以看到案头摆放着观世间菩萨的雕像;现在,村里老一辈仍然保留着每年观音菩萨生日的时候搞祭拜活动的习俗,并且每到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必定庙里烧香拜佛。2008年,圆瑛故里管委会在整理圆瑛故居时还发现了其母阙氏用过的拜佛香坛。这些无疑进一步加深了圆瑛对佛教的初步认识和理解。

其次,圆瑛法师个人的生活经历及私塾儒家教育对其个性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并且为他日后在佛教界的造诣打下基础,同时为他那种爱国出世精神亦奠定基础。在圆瑛的性格中,首先就表现出儒家文化的精忠报国的社会责任感,这与他自身所受到的教育及社会思潮等有密切的联系。

圆瑛能走入佛门,并对佛经义理阐释精辟到位与其儒学功底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说,深厚的儒学功底为他在佛学造诣上和佛教事业发展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儒家中的慈悲之心影响了他后来提出的三大精神中的大慈悲。

平湖镇滋补了圆瑛文化的诞生

平湖素有“一都二县”的美誉,这个在历史上曾经比古田城关的排名还靠前的地方,滋补了圆瑛文化的诞生。

其一、平湖的社会思潮和鲜明的人物性格特征深深地影响了他。一方面,圆瑛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的爱国高僧,这与他所处的社会现实及思潮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乡里人经常议论朝野大事,社会动态、绯闻传说。在议论中他们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自己生活前景的担忧。这些都让圆瑛法师了解了不少国家大事及周围群众的真实想法。这都对他的生活改变起了一定的作用,他也时常思考自己的未来,自然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所以感触也就更深一层。另一方面,乡里人经常议论到乡里的历史风俗及贤人壮举等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事例。其中富达村蓝文卿居士把整个雪峰的田产家业捐献出来,兴建雪峰寺,自己去重新开辟一块自己的土地,表现出了乐善好施,与人方便性格特点和豁达精神;梅洋出了个有名的达本和尚,并重兴雪峰寺成为一代宗师,表现了他不断进取的精神和人生智慧。这些事例都展现了平湖地域典型人物的鲜明性格特点,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日后的修行道路上他把这些鲜明性格和精神境界都身体力行,一以贯之。

其二、地理环境也是影响人的思想性格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因素。不同的地理环境以其特有的地貌特征对人们的思维、性情等都产生很大的影响。生活在不同地理区域的人们性格迥然不同。平湖“一都二县”名不虚传,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使得人员和信息流通较其他地方相对充裕和快速。因此也促成平湖人民开放的思想。圆瑛生于斯,长于斯受其影响,容易接触到比较先进的思想,自然思想比较开放,思想自然比较活跃。

其三、周围文化事业也相对发达,对其价值观和文化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平湖儒学时兴,民风崇文尚礼。在人口集中的玉库、钱坂、新舫等村都有族办私塾,人口少的自然村,三五家凑在一起共办私塾。平湖当时的私塾比比皆是,多达30多所。

其四、重儒之外,佛学盛行,寺庙遍布,对其起到价值观和文化的形成同样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几乎每个村都有一个佛殿或寺庙,烧香拜佛,祈祷国泰民安形成一方风俗。

古田促进了圆瑛文化初见端倪

历史上的古田是有名的望县,建县于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千年岁月悠悠,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且儒道释三家都在古田这里融合、开花,结果。

其一、宋庆元二年(1197年),朱熹避难古田,在溪山书院讲学,并题匾“溪山第一”尔后,还在蓝田书院,魁龙书院等多个书院收徒授业,培养了一大批古田门人,并在古田不断传承和发扬。圆瑛当时为了考取功名学习主要就是“官学”也即儒学。有资料记载,圆瑛15岁到17岁这几年一直在古田城关求学。他当时因为家境贫寒只得寄宿在距县学不远的关帝庙。由于当时圆瑛出众的文章,当时教谕特地到关帝庙去看他。教谕看到破落的关帝庙冬天十分寒冷,并见圆瑛在一间阴冷的土房间点着残烛苦读,心里十分感慨,便出口一句:“夜雨寒窗谁剪烛”。圆瑛随口对曰:“残灯古庙我攻书”。教谕看到饭桌上只有一盘青菜一碟盐,又一阵激动,便又道:“盐蔬滋味分清白,”圆瑛也对上一句:“孔孟诗书识圣贤”。可见他对儒家文化理解和运用甚是熟练。

其二、圆瑛在县城念其间,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烈。他除了专攻儒学外,受县城佛教影响也比较深。县城寺庙宫观遍布。城内以极乐寺,吉祥寺、关帝庙为主的佛门胜地。他自己就住在关帝庙内,自然对接触佛教就更方便一程,在有闲暇时他经常到极乐寺请教主持,了解佛学要义。发现儒学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与佛门五戒“不杀生仁也、不偷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同出一理。

其三、民间流传女神陈婧姑,也影响着圆瑛法师。陈婧姑被尊为“救国佑民”、“扶胎救产”、“保赤护童”的道家女神,在古田影响甚广,其古田的大桥更有专门敬奉她的祖庙临水宫。作为陈婧姑道教文化盛行的古田,圆瑛法师在这里成长,自然对她的文化有所感动和感化。在圆瑛出家后的精研教典中,他自己不自觉地提到了道家的看法,并在践行中吸取了其思想文化中优良的一面。

在研究古田文化对圆瑛法师的影响方面也有学者和专家与本人持有相同意见有。如:李扬强在圆瑛法师与古田乡土文化中写道:古田的佛教文化相当悠久是催发圆瑛出家的重要成因;古田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尊儒重教之风历代不辍,为少年圆瑛法师打下了深厚的儒学功底和思想基础;古田民俗文化祈祥扬善,淳朴多采,对圆瑛法师的崇高精神、品格气质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儒道释三教文化在古田的交融与践行让圆瑛法师了解其深刻内涵,并对圆瑛法师的思想产生深远影响。游友基在圆瑛法师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中一段关于古田乡土文化对圆瑛法师的影响中写道:古田是先哲过往教化之地。自然环境和人文氛围,特有的山区地理与淳朴民风民俗,培养了古田人特有的性格。例如:敢于闯天下,能吃苦耐劳,聪明务实。圆瑛法师凡事敢为天下先,坚忍不拔、孜孜以求正是古田乡土文化的地域性格的体现。

总之,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灵魂,它主张积极入世,关注社会的现实,所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注重人伦观念,把“忠、孝、信、义”视为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从这段话不难看出儒家文化有其身的缺陷性,穷和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当时的封建社会固的的社会阶层。达应该就是指作为统治阶层的士大夫,而穷则是不得志,没能够走向士大夫或者在士大夫中受排挤打压有才无法施展的人。话中把两个绝对地对立起来,而忘记无我之大用,我们应该积极去寻找一个新的途径,既善其身又济天下。圆瑛法师在仕途受阻的情况下,而选择佛门救国的方式,是对既善其身又济天下的最好体现,也很好地体现了圆瑛法师对儒、道、释三家理解甚深、三家的融会贯通。他在国运危难、仕途受阻之际,毅然选择佛门不拘一格救国。他摆脱各家的局限性走向一个新的思想和实践高度。由此可见圆瑛文化初现端倪。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古田 孕育 圆瑛文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