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万里茶路 节节清的茶界传奇

2011年10月21日 17:05
来源: 作者:凤凰网华人佛教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万里茶路,节节清的茶界传奇。(图片来源:节节清)

武夷山下梅村的村头,有一块“万里茶路起点”的石碑,记载着300年前中国贸易史上与“丝绸之路”相提并论的一次辉煌,也镌刻下了这个村落中一个大家族——下梅邹氏的家族史诗。现存的《邹氏族谱》中,一个平头百姓到商界巨贾,半个世纪成为业界传奇。坊间流传着许多邹氏发家致富的传说,充满民间神话色彩。有的说,邹元老在路上救了一个病危的老人,获赠了一袋白银,从此发家致富……种种神话传说,为一带巨贾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揭开17世纪的武夷山茶叶贸易宏图,我们就可以瞥见邹氏的茶贸易始末,扫去神秘之后,下梅邹氏传奇愈加令人赞叹。

康熙年间,每年三四月,邹氏在下梅的茶厂开始忙碌加工鲜叶,雇工们将一箩箩在武夷山间的茶园里采下的鲜叶挑回工厂,有经验的制茶师们紧锣密鼓地开始加工。这些茶叶要赶在各地茶商来收购的第一时间完成。下梅是通往外界的必经之处,成了远近闻名的茶市。

海上贸易带来武夷茶的兴盛,远远地走在了中国茶贸易乃至国际贸易的前头。下梅邹氏是这股时代大浪的第一批弄潮儿。

中国古代文明曾经因为“丝绸之路”而蜚声海外。1000多年以后,浩浩汤汤的驼队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溯北而上,踏出清王朝的版图,跨过广漠无际的蒙古草原,抵达遥远的俄罗斯。根据俄国市场对茶叶口味的喜好,邹氏商讨了制茶工艺,创立专门的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红茶、砖茶,以便长途运输。

在这里,中国商人用茶叶,打开了西伯利亚人的钱袋;在这里,他们再一次用华夏文明的灿烂篇章震撼了世界的心扉,以武夷下梅邹氏与晋商常氏共同开辟出“万里茶路”的壮举。

如今的蒙古草原,黄沙依然漫漫,当年的驼铃阵阵已不在。凭借着后人的文字资料依然可清晰地怀想起当年的壮举:八十匹骆驼分为一帮,由一帮首带队,一蒙人做向导;五驼为一行,共十六行,一人管一行;精通药理的大夫也是每支驼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仁丹妙手保证着驼帮的人畜平安,也给沿途的蒙人疗治病痛。直到现在古道上还流传着驼队识途,觅得水源与宿营之地的故事。后人的怀想有多么的传奇,就可证明这支商旅在历史上的激荡就有多壮阔。

邹氏世代传承的家训《常氏家乘》中有两句话:“持义如崇山,杖信似介石”。直到现在,后人邹水英仍然作为祖训秉承,作为茶企的核心价值理念。先祖靠诚信创造了万里茶路的辉煌,而现在,这也是推动武夷岩茶事业不断发展的关键要素。

1848,英国东印度公司指派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到武夷山,窃取红茶的制作技艺。传说,福琼带着茶苗和茶种及8名制茶工人到了印度,印度红茶迎来了技术上的飞跃。仅60年,1900年印度红茶用来自武夷的茶种与制茶技艺便把华茶垄断世界市场的地位取而代之。

在历史的沉浮中,邹氏茶叶贸易与国家命运一起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下梅茶市随着时间的迁移退出了历史舞台。下梅邹氏的传奇却从未陨落。自万里茶路衰弱后,邹氏转向南方三大通商口岸——福州、厦门,广州等南方拓展贸易,延续着财富创造与文化传播的神话。如今,第二十九代传人邹水英创办的节节清茶业公司也蒸蒸日上,无愧先祖的遗训。

2006年5月16日,武夷山市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万里茶路,在下梅村头的广场上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晋商万里茶路起点”。昭示着那一段历史激荡,已在这片沃土留下了不灭的印记。茶都故里,时刻准备着迎接每一次的历史机遇,蓄势待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杨成兵] 标签:万里茶 邹氏 传奇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