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故事:渔妇大海捡垃圾 担责为了下一代
每天捡了又捡,望着海岸上的垃圾,翁春子师姊感叹:“丢的人这么多,做环保的人却这么少,爱惜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为了下一代子孙,我不能不做!”(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黄筱哲)
“奶奶,鱼被您抓回来,就找不到妈妈了。”孙子的童言童语,让翁春子陷入了沉思,想想生活过得去就好,于是出海时不再捕鱼。春子的转念,孙子笑称:“奶奶改邪归正了。”
四草潮间带阿嬷捞垃圾
翁春子二十二岁时,经由相亲嫁到四草渔村。婚后,她和先生白手起家,先生捕鱼,春子则学习插蚵架养蚵补贴家用。
在海边生活,夫妻俩常见到绵延的海岸有很多垃圾而感到难过。为了不想让子孙以后生活在垃圾堆里,所以每当先生开着大胶筏捕鱼,途中只要看到海面上的垃圾就会随手捡起;春子则会划着小胶筏沿岸捡拾垃圾,不管是在水上或水中的都不放过。
愈捡垃圾愈多,春子感叹每天怎么都捡不完,尤其下雨过后,垃圾量更为惊人。翁春子也曾抱怨:“丢的人那么多,就只有两个人在捡,怎做得完?”只是深怕大海被垃圾填满,环境每况愈下,所以抱怨归抱怨,捡拾海上回收物,仍是她每天不可少的工作。
翁春子师姊手上拿着先生生前自创的“安全帽水瓢”,骄傲的说:“这是我先生邱轩做的,他真的很有智慧,懂得资源再利用,这水瓢真是坚固又耐用!”(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黄筱哲)
遵守和先生的默契 日日出航
2009年,先生罹患肝癌过世了,春子擦干眼泪,试着坦然接受,不让天上的先生担心。尽管再也看不到那个驾驶着大胶筏在前方引领着自己的身影,翁春子就独自一人,划着她的小胶筏在沿岸捕鱼、捡回收。
一次,女儿们闲聊时常告知母亲:“杀生不好。”劝戒母亲不要再捕鱼了,加上孙子的童言童语,于是春子收起渔网,但仍每天出海捡回收。春子相信,将环境维护好,是她跟先生的默契。
大胶筏笨重,春子一个人拖不动,所以平常都只能划小胶筏捡回收;每到星期天,儿子就会陪着翁春子,开着爸爸留下的大胶筏到出海口捡回收;对春子而言,这是履行与老伴的心愿。
多年来,春子夫妻捡回来的回收物,分类后会提供给渔村里需要帮助的家庭,或捐给慈善团体。而后经由亲戚介绍,开始缴慈济功德款,也开始将资源回收捐给慈济。
离出海口不远的岸上,翁春子师姊弯着身子穿梭在石头与树林间的细缝中,将平时我们不易见着的垃圾一一掏出,将资源回收再利用。(图片来源:慈济基金会 摄影:黄筱哲)
不识字 懂道理就好
因为不识字,春子总觉得自己比较“钝”,学东西总是要学好几次才会成功,以前总是告诉自己,只要认真做环保就好。但是在邻居、家人不断地鼓励下,春子报名了见习课程,而家人为了支持她,媳妇会念《慈济月刊》给春子听,儿女们也帮忙记录她参加慈济活动的点滴,这些贴心举动,是春子在慈济路上最大的后盾。
回想过去捕鱼维生所造的罪业,春子深感忏悔。也在静思语:“不知是明天先到?还是无常先到?”中体悟到人生无常,所以她更把握机会付出。
春子夫妻俩以身作则的典范,产生涟漪般的效应扩散出去,感染子孙,让子孙一同将这份善心、善行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让善行延续不断。
相关专题: 台湾慈济视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http://y0.ifengimg.com/detail/img/sin.jpg)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