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寺承包乱象多 究竟有多黑?| 黑幕揭示 伎俩有哪些? | 佛门被熏黑 无药可救吗?| 留言板 | 相关博文
| |||||||||||
佛教学者刘元春揭黑:假冒“高僧、道长”是怎样炼成的
|
今天寺院政出多门、经济滥用、混乱重重,严重侵犯佛教的正当利益,也造成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寺院是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将其经济化加以承包, 本有的价值势必遭受毁坏!舍此,何处安立新的精神家园呢? [详细]
作为僧人,首先要自律。我觉得主要应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是把握好开放尺度,其次是加强僧众乃至整个僧团的自身建设。作为出家人,和社会的接触要保持一定距离。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就是红尘滚滚。 [详细]
一个宗教的资源如果是民主配置的,那么,该宗教的信仰实践方式也会是在民主与平等的体系中进行的。之所以假和尚诈骗屡屡得手,一方面这是假和尚之行为,一方面,则是说明真假宗教之间的界限被混淆了。[详细]
出家人修寺院,目的是继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搞好自身修持的同时,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寺院管理是中国古老的管理模式,有一套传统严格的经济管理方法,帐目每月公示。寺院里公私分明,职能清晰。[详细]
我们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教者与不信教者在公民权利与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作为占我国人口多数的不信教者,更应该尊重和保护信教者的合法权益。彻底杜绝利用宗教、破坏宗教和谐的事情发生。 [详细]
寺院、道观等本是广大群众从事宗教信仰活动的场所,不同于单纯的旅游景点。然而这些年来,许多地方把寺院、道观用于招商引资、旅游开发,为了获得利益,大幅提高了门票价格,社会评价低,群众意见大,国际反应差。[详细]
马开能则说,他并不是完全否认承包模式,寺庙需要走社会化道路。“景区的寺院容易生存,但对于大多寺庙而言连养活自己都很困难。这就需要依靠社会力量,但究竟这条路怎么走,还要尝试着摸索。” [详细]
承包寺庙经营的怪现象被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中,其实早已是“见多不怪”了。公众并非不知道“寺庙经营”的情况,而是希望深入地了解:为什么承包寺庙这样的行为屡禁不止?为什么假和尚、假寺庙、假算命的能够长期得逞? [详细]
权责明晰是创新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国家应当及早立法,对宗教财产权进行明晰的法律界定,并将宗教团体、宗教组织对宗教财产及其收益、处置、分配等权利的保护纳入法律框架。 [详细]
发展旅游业要有资源。但完全的现代人造资源,难以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无法作为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因此很自然地,宗教遗产就成为了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核心资源,成为了旅游产业“打造”的重点。[详细]
时下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人普遍缺乏信仰,我不知道这种说法有无根据,是对还是错,但是,有一点我很清楚,那就是宗教信仰不应该成为敛财的工具,对私人承包寺庙的闹剧,必须紧急叫停。 [详细]
寺庙作为千百年来人类寄托美好愿望的宗教场所,发展到今天,竟然成了打造GDP政绩的赚钱机器,无论如何都是信仰的悲哀,而那些穿着宗教外衣的“大师”“僧侣”们,更是这个物欲时代的讽刺。[详细]
1月8日至9日,2012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进一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详细]
2012年1月9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表示,2011年各地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活动场所贯彻落实《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建立财务监管制度。[详细]
无论是日常的诵经打坐,还是盛大的法会活动,香品都必不可少。然而,原本“一支清香、一缕轻烟”的清幽寺院和道观,却往往被“热情”的敬香者弄得浓烟滚滚、烟气呛鼻,也影响了景区的自然环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