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走过蓝毗尼的感悟——记乐颂《十方》编舞刘伟

2013年01月18日 10:0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舞刘伟(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许斐与刘伟在演出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排练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舞段:苦(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舞段:来(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舞段:悟(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舞段:灯(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刘伟,青年舞蹈演员,舞蹈编导。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师从曾唤兴、王玫。

刘伟,年轻帅气,一眼看去是很好条件的舞蹈演员,性格很文静,还带有些腼腆。我很难想象,2012年12月21日全球首次在佛陀释迦牟尼诞生地举办的大型舞台剧乐颂《十方》的全场编排经由他编创,而且是应对像许斐、何训有、莫小敏、丰江舟这样一批崇尚艺术追求的中国一线艺术家的合作。

刘伟接受采访时,他先说起了与《十方》乐颂的缘起,时间先推移到7个多月前,他有幸结识艺术家许斐。第一次来到许斐的梦公园艺术村,心中莫名的有着一见如故的感觉。说着说着,刘伟说起了1999年让他至今回想起来仍感动不已的大型西藏乐舞《珠穆朗玛》,因为那是他在中央民族大学舞蹈系二年级时,平生看得第一部如此大规模和震撼性的史诗性舞剧。许斐微笑着不语,带他到视听室看了一条影片,就是《珠穆朗玛》的回顾影片,他万万没有想到,坐在他眼前的就是《珠穆朗玛》的艺术总监、制作人。时隔13年之久,他回头再看《珠穆朗玛》时,它的淳朴和震撼有升则不减,直入人心,难以忘怀。刘伟感觉与许斐有着深深的缘,而且他和许斐对艺术有着一样的执着。

就是因为这个13年的缘,刘伟加入了乐颂《十方》的创作团队,任艺术总监许斐的创作助理,处理着与每位主创人员的交涉和研讨。刘伟感觉这个工作不比编舞容易,因为他面对的都是艺术家大家,但这也恰恰激起了刘伟的求学欲望。转眼3个月过去了,有一天,许斐把刘伟叫到工作室,告知了一个让刘伟彻夜难眠的重大决定。不仅让刘伟回归舞台担任演员,还要求刘伟来负责乐颂《十方》全场的编排。为什么许斐要这样做?刘伟并不清楚,只是当时既兴奋又担忧,兴奋,是因为他的努力得到了许斐的认可;担忧,则是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因为许斐之前的作品都是由中国一线的优秀编导承担,像马跃、金星、曹诚渊等。刘伟回想当时许斐只对他说了一句话:我相信你,我会站在你的身后推起你。就是这种信任才使刘伟能够义无反顾的走完了今生难得的“觉悟”之路……

刘伟说,安静、干净是许斐对于全体主创团队的创作方向要求,毕竟这是全球第一次在佛陀诞生地举办大型的艺术演出,本着这一创作原则,全篇以歌曲、舞蹈、行为的方式体现,虽然形式创新,但绝不花哨。这与我在现代舞教学时的概念是同一理念。虽然书面意思是一样的,但是本质的层面却大不相同。我着重谈了四个主要舞段《来》、《苦》、《悟》、《灯》的创作思想和体现。这四段舞是由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来完成,且各自有着佛学中不同的思想贯彻其中。皆由四个字概括,其中的涵义并非表意那样简单,虽然我之前浅浅的学习着佛学的初级思想,但经过佛学专家的开示,发现原来每个单元都可作为一堂讲课来完成,此乃难上加难,所以我总结了一句话:“这不是在编舞了,而是在编境界……”

《来》是男子独舞,是乐颂《十方》的开篇。在佛学中与“去”是相对的,前者的表意是生、生命的涵义,后者的表意是死亡。结合《道德经》 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理论,将“来”视为万物从无到有的过程,是永不停息的与长期变化的。许斐提议用中国太极作为这段舞蹈的核心创作方向,进行新的创作。我便运用导师--曾唤兴所授,在不打破音乐所赋予的意境中,规划出的一条看似存在的路,运用极快与极慢、化有形于无形的动作方式,拉出一条“脐带”与世界相接,最终归到生命源起,由光明走向未知……

《苦》是男子双人舞。但苦的涵义颇多,除了《涅槃经》中所提到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这八苦外,陈义孝的《佛学常见辞汇》中又指到三苦: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世人即有生死之身,已经够苦,加上众苦逼迫,简直苦上加苦,故谓之苦苦;坏苦是偶而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欲界三苦俱全,色界只有坏行二苦,无色界则只有行苦。诸多的“苦”,摆在了我的面前,把我就“苦”住了。短短不到6分钟的双人舞,如何将这种种“苦”加以表达?许斐再次引导我说出“影子”二字,我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苦”,那么我的苦来源于什么?经一番思索,最终将所求与所得、梦想与现实、自我与本我之间的换位、争夺、压制等状态一并编入其中。大量采用空间和正负两极的转换,示意无论如何去变都逃离不了这两面的困局,最终的结局只有玉石俱焚!

《悟》是男子三人舞。是所有舞段中,最有难度的一个。因为舞蹈叙事的不同,则局限着结构的处理方式。话要讲清楚,有深度,更要与音乐本身所赋予的情景和情绪相符,驾音乐之上在内容之中,稍有脱离就将失败。在内容的选择上,最开始有很多,比如佛手舞、辩经重现、梵文体现等。但是,佛教中求规范,每个元素并非是想拿来用就可用的,触碰起来需再三斟酌,稍觉不可便得放弃。后来真中了王玫老师的那句话:要看“缘分”的。当“缘分”来的一瞬间,整个人瞬间顿悟,想到了不听、不看、不说三部分,每人各代表一项。由此一来,我所有的顾虑迎刃而解,而且舞蹈的结构也清晰了。俗话说:好事多磨。此话不假,《悟》的成功全凭磨难重重,把自己逼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见真招!后来,当许夫人赞扬《悟》的时候,我则玩笑的说:“其实,不听、不看、不说到可听、可看、可说的醒悟过程,同样是我开悟的过程……”

《灯》是女子双人舞。在这里,它只是个符号,因为在乐颂《十方》的最后一个段落,所起到的作用则是“引领”二字。人人心中,皆想有神明指路,尚可风平浪静,安享、自在。我们改变不了世界现状,但求感悟人心,虽有“痴人梦话”的嫌疑,也要诉说我们心中那份慈悲的心。舞台上,两位演员的两只从后背架到面前灯的道具,服装设计莫小敏老师的设计创作动机来源于玄奘取经,就好似普度众生的希望之光,心存虔诚,一路守护,经过重重磨难最终合二为一,绕成灯芯,永不熄灭!

如今,《十方》乐颂在佛陀诞生地历尽艰难终于呈现,能否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世之作,到今天不重要了。它的出世是讲诉一种“信仰冲动”,这份“信仰冲动”是许斐先生给予的,是对艺术、对人生观、对价值观的“信仰冲动”……就是这种“信仰冲动”才能造就乐颂《十方》崇高精神艺术!艺术本身并无过,是名利之间的锱铢必较使创作者们蒙蔽了双眼,剪断了梦想……

我们为朝圣和祈福而去,为朝圣和感恩而归,不虚此行!在许斐所带来这一片净土中,每个人的感触都不相同,而我则是完成了两个所愿:编了自己想编的、跳了自己想跳的。这就是我的圆满了,属于我的“舍利子”!何训有老师在他的歌曲《舍利子》中有这样一句歌词:精神也会现形,思想也会看得见。启发了我对《十方》乐颂创作的最终感受,那就是:精神要会现形,思想就会看得见。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十方 刘伟 乐颂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