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乾隆大藏经》经版:三年百的辗转保存路途

2012年03月01日 10:13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新刻经版特写(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清代以前历代雕刻的经版,多毁于兵火,只有龙藏经版基本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稀世之宝。经版初为79036块,在乾隆年间,因不遂帝王之意,曾遭到三次奉旨毁版撤经,仅存78230块。龙藏经版刻成后,初存于故宫武英殿,后因取印不便,于乾隆后期迁入柏林寺存放,由僧录司和柏林寺住持共负保护之责,仍由内务府监督,得到了妥善的保存。

解放后,柏林寺及龙藏经版由北京图书馆接管。“文革”期间,经版被从大殿迁出,置于寺外临时搭建的五间大棚之内,被一层摞一层垛放,高达三四米,编号全被打乱。部分棚面缺砖少瓦,开了天窗,导致棚内漏雨、积水。从1966年至1982年16年间,由于受到重压、虫蛀、雨水浸泡等损害,部分经版已朽烂。1972年此种情况反映至国务院,华国锋总理批示:妥善保存经版,请文化部解决。于是黄镇部长和国家文物局任质斌局长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未采纳将经版移置南京金陵刻经处的提议,决定经版保留在北方。柏林寺负责看管经版的宋克夫多次呼吁要改善经版的保存环境。1982年6月,北京市人大常委副主任武光、范瑾、杨春茂等三人,认为经版的保存环境恶劣,向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反映。市长批示要把经版转移到条件好的地方,并限期完成。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指示,1982年7月3日,市文物局为了抢救这批珍贵文物,成立了经版搬迁领导小组,决定将其移入智化寺存放,具体事务由智化寺的负责人杨文书同志负责。

智化寺建于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搬迁工作自7月16日开始,杨文书同志带领二人负责从柏林寺运出经版,崔占奎同志带领二人在智化寺安置。当时时间紧,任务重,正值雨季,府学胡同卫戍区警卫连四十多人也应邀参加了搬运工作。8月14日,柏林寺的经版全部转移到了智化寺。保存较好的经版存放在智化门、智化殿、如来殿和大悲堂,损坏的经版则在如来殿后面搭建铁棚存放。经统计,78230块经版中,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经版为74792余块,已有3400多块被毁(包括已损坏及运输过程中的损伤)。

文物出版社的孙关根先生在北京图书馆徐自强先生的介绍下,萌发了重印经书的想法。1987年2月,文物出版社主动和智化寺联系,计划利用龙藏经版重新印刷经书。智化寺由于年久失修,面积狭小,经版堆积存放占据了各个大殿。这既不利于经版的保护,也给古代建筑带来安全隐患。经过几次协商,两家达成了协议。当时文物出版社还与北京卫戍区某部草签了关于搬运经版的协议;与大兴韩营古籍印刷厂草签了关于刷印《乾隆版大藏经》的协议;与浙江杭州富阳宣纸厂草签了印书用纸的协议;与北京佛教协会广化寺和白塔寺文管所分别草签了借用底本的协议。

1987年8月19日,由大兴某部队预备役一个连的官兵及文物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开始运送经版。因智化寺在小胡同中,大卡车无法开进去,就用小型的卡车装运。搬运工作于当年9月25日完成。

至此,《乾隆大藏经》经版被妥善保护于北京大兴。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崔越] 标签:乾隆 大藏经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