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向世山:慧思心、观、实相的递进之奥义

2011年08月17日 10:11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向世山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三、如——对实相的还原

在现代的认知发展中,我们已经明白现象界与人类认识具有互动的关系。从婴幼儿无意识认知,到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大量附加了主观认知,到进入社会实现成人化过程中人增加了强烈主观认知,再到老年一切归于平淡,实际上,是一个逐渐对外界附加“感觉”(我知)“情绪”(我执)“道德”(法执)“好恶”(我执)“见解”(法执)“知识”(法执)等认识过程,按一般经验,如何达到正确认识,就是要走向“客观”“公正”“事实判断”的过程,这也是中国人所谓人生智慧的一部分。不过,比衡诸家学说,唯有佛教在剔除“附加部分”来得最彻底。烦恼、习气、种子等等,佛教发现了许多人类认识局限,发明了许多学说来解说,同时,从“慧”和“行”两个方面来消除这些局限,在这个过程中,又让认识主体认识达到高的境界。

而这种高级境界的认识天台宗是以诸法实相来述说的。实相是天台宗认识论中对客体就是现象世界的终极认识。但这种认识不是仅仅来自于思辨活动,或概念的抽象认识,还是双向活动,一面是禅定逐渐带来的体悟,一面是思维逐渐带来的新知,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当然,更强调这是在修证中对经典的一种体悟,这种体悟是天台宗的独家心得,即“十如是”。而其源头就是慧思的体悟。相比于印度佛教中的繁复学说,天台宗在做简约化工作,按中国人自己体悟做“思想的减法”。

在《法华经》的译本中,只有鸠摩罗什的译本有“十如是”的译法,但是,在鸠摩罗什僧团当中,没有人重视“十如是”的说法。但是,后来的慧思注意到了,而且是从主体感知客体而归属于客体性质上取得了新的证悟!这对于天台宗逐步揭示“诸法实相”的本质具有重要作用,实际上是一个方向性的引领作用。与慧文的创见在“一心三观”相比,慧文禅师在主体认知客体的过程中,对《大智度论》与《中论》中有的文句有种特殊体悟,从而得出了这一创见,偏重于主体方面的发明;而慧思禅师对“十如是”的体悟,偏重于客体一面的感知。当然,与后来的智者相比,慧思的阐述还是偏在客体一侧,智者更加重视主客体关系中所获得的“十如是”实相。所以,后来天台宗也有这种精细区分。如《法华玄义》卷二上说:

南岳师读此文,皆云“如”,故呼为“十如”。

也就是说,慧思对这段经文的解释是偏重于“如”的一面。换言之,同样重视是主客体关系中发生认识,注重禅定体验,但还是有微细差别。

但是,这种认识也是来源于禅定的,就像慧思说《法华经》是“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特别强调顿悟。慧思与智者说他的境界时有文献记载为:

后命学士江陵智者代讲金经。至“一心具万行”处,有疑焉。思为释曰:“汝向所疑,此乃《大品》次第意耳,未是《法华》圆顿旨也。吾昔夏中苦节思此,后夜一念顿发诸法。吾既身证,不劳致疑。”即咨受法华行法,三七境界难卒载叙。又咨。师位即是十地,思曰:“非也!吾是十信铁轮位耳。”

经中境界有高低,人的悟处也有高低。其中得来悟处,是苦思所得。所以,经意、身证、境界、智慧(认识),是多元互动的复杂过程,并且在不同级别的平台上互动。在这多元互动中,心、观、实相不断以对方为对象又以自己为对象,奥义(法)便在递进中不断产生,从释迦牟尼传下来的智慧(法)就变成了自己的血肉。

慧思在南岳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是为天台宗打下基础和开辟方向的十年,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得到智者。智者后来东去金陵、天台,在前辈基础上创出“教观双美”的宏大体系,尽管慧思批评智者定力欠缺,但或许正是智者慧力超越定力,所以在建构体系上显出了超越时代的能力。在南岳,慧思临终遗言却显示出他的衣钵并不是那么可以轻易继承的:

临将终时,从山顶下半山道场,大集门学,连日说法。苦切呵责,闻者寒心。告众人曰:“若有十人,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舟、念佛三昧、方等忏悔,常坐苦行者,随有所须,吾自供给,必相利益。如无此人,吾当远去。”苦行事难,竟无答者,因屏众敛念,泯然命终。

“苦行事难”,披露了慧思的禅风与行事特点。要求有十个人来实践他的门风,似乎也不难达到,然而,无人回应,苦行般禅定竟是如此考验大众。或许,从这里可以窥见,为什么中国佛教后来越来越走向简易化的底色模样。

在当今社会,南岳教与天台教要“独立” 门户,占据天台宗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要彰显自己的特色,扬名立万。这就要求要大大发掘南岳的历史脉络、寺庙资源、文化精神、名人资本,而“思大师”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关注对象,阅读思大师传记和著作有感,提出以下六点作为思大师的本色:

金刚之意志——愈挫愈勇

忧患之意识——末法担当

自主之精神——扬弃诸学

苦行之行为——非凡身证

神通之张扬——济众手段

成佛之追求——上求下化

环顾当下,这些思大师的本色恰恰是极度缺乏的,它们可以视作南岳教的本色,而与诸山诸寺区分开来。对思大师本色的申论只有留待下一篇文章来细说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赵华] 标签:向世山 慧思   实相 奥义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