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山争相上市让旅游离公益越来越远
2012年7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以《佛教名山争相上市,清净之地引来是与非》为题,报道了“四大佛教名山或将齐聚资本市场”的消息。目前普陀山、九华山和五台山正积极筹备上市,峨眉山早于1997年上市成功。报道称,虽然名山所在地政府纷纷将“弘扬旅游文化”、“整合旅游资源”作为上市的由头,但这些说法并不能让公众信服。佛教名山原本为人们心目中的清净之地,如今却卷入“圈钱”大潮,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议。
对于宗教场所上市,国家宗教局的态度十分明确。前不久,国家宗教局副司长刘威表示,反对一些地方计划将寺庙道观捆绑上市的做法,寺庙道观是满足信教群众宗教活动需求的场所,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综观世界其他国家,从没有将宗教活动场所打包上市的先例。然而,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地方口头上声称打包上市的只是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并不包括宗教场所,以此规避相关政策。但事实上,以佛教名山为例,人人都知道,正因为有寺庙才让这些山峦名扬天下,若没有这些宗教资源,你凭什么上市?上市后谁买你的账?整座山都打包上市了,山上的寺庙如何独善其身?这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做法,说轻点是打政策的擦边球,说重点则是一种阳奉阴违。
佛教名山上市其实是旅游景区上市的“升级版”,此前,不少旅游景区都以各种方式打包上市。上市意味着旅游景区走上公司化、市场化道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己任,一方面在资本市场“圈钱”,另一方面势必强化在景区的“圈钱”力度。众所周知,我国许多旅游景区一直是“圈钱”能手,反映在门票价格上,就是“三年最多涨一次”的规定被异化成“三年就得涨一次”的现实,众多旅游景区拼命争取升级,升级之后拼命要求涨价,畸贵的门票让民众望而兴叹,妨碍了人们旅游休闲的脚步,也阻碍了旅游事业的发展。令人担忧的是,这个问题不仅无望化解,反而可能趋于严重———随着众多旅游景区打包上市,以股份制公司方式运作,他们会更加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唯利是图”,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涨价或许更加肆无忌惮、不可阻挡。
为此,笔者认为,不仅要禁止宗教场所打包上市,而且要对其他旅游景区的上市热潮予以遏制,以免我们的旅游事业在市场化歧途上越走越远。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