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荔树下的禅语——“禅与生活”电视论坛

2013年09月07日 11:5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杨珏

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主持的“禅与生活” 电视论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李保华)

论坛现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李保华)

妙语连珠,精彩话禅。(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摄影:李保华)

论坛出席嘉宾:

主持人:王鲁湘

嘉宾:如禅法师 国恩寺住持

      传肇法师 佛提禅院住持

      程文杰   香港禅文化学会会长

      程大兆   珠江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中国音协理事

凤凰网华人佛教广东讯为纪念六祖惠能圆寂1300周年,作为整个活动系列的一部分,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王鲁湘主持的“禅与生活” 电视论坛于2013年9月6日下午在国恩寺佛荔园举行。以下为论坛精彩部分。

论坛现场突降大雨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变故

主持人:现场变故突然下雨,其实生活中总是有突然的变故,我们如何以一种禅的心态对待这些不期而至的变故?如肇法师:一场雨打不断我们的内心和我们的佛性。行、住、坐、卧,都是禅,我们听这里说话这一念心就是禅心,我们每一天从早上到晚上,我们有八万四千个年头,我们有八万四千个法门对治。如果我们的生活跟禅息息相关,我们就可以入禅定,因定然后生慧,有了慧就很少有烦恼,如果每一件事都能跟禅结合契合,就能处之泰然。有一天,我跟一个老和尚一起坐车,有一辆车迎面而来,老和尚坐前,我坐后,我大声喊,老和尚车来了,老和尚说没事,那辆车突然转了方向,老和尚说死了就死了吧,我说老和尚你入定了啊。禅啊,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智慧生存。

禅是建立自信反求诸己自我解脱

主持人:太虚大师说,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净慧长老说,中国佛教的灵魂是禅。中国佛教如果没有禅宗,就没有了灵魂,为什么禅对于中国佛教的意义如此重要?如禅:禅是我们明心见性的法宝,身不由己,解脱在我,这场雨大家为什么能处变不惊呢,因为大家的心耐心,清净,虽然我们改变不了下雨的环境,但是我们在下雨的环境下智慧解决,能安静地听禅语,这就是我们的定,如果我们的心能驾驭我们的起心动念,如果把我们的正能量无限扩大,贪嗔痴慢疑如果无限降低,我们就会回归自然,我们的六祖大师,创立的禅宗就是要回归本性,人的修养提高,社会就和谐,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人类就会处于一个更加和谐的环境。主持人:禅接到了先秦哲学的根,反求诸己,人性的本性是平等的,一如的、善的,每个人要建立起自我的自信,每一个人都有佛性,建立自信,堂堂正正做人、学佛。六祖惠能给我们提供信心,所有的烦恼都是自我寻找的,解脱就叫自我解脱,烦恼就叫自寻烦恼,立定本我。我们如何把握念?就是要注重当下,我曾经以为当下,以为是个境,其实是当下的一念,要以心转境,比如这个雨,没有因此烦恼,就是法雨,大家就欢喜。

越是压力大高度紧张的人越需要禅定功夫

王鲁湘:我80年代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在图书馆看到的关于禅的英文版,他们的书会谈到如现在的《速度与激情》,比如在飙车中体验禅的境界,类似这种,当时觉得不可思议,现在觉得很有道理,极度的速度、快感、刺激之下,如果没有禅定的定力,没有这种精神,不将之平常化,就可能在这一刹那出状况,越是高紧张度,越是精神压力大的人,越是那些运动员、飞行员,在紧张激烈的动作之前,都有禅修老师帮他们安定心情,帮助他们进入禅定状态,才能进入那种紧张节奏,才能把握那种节奏,达到良好的状态。为何那些大企业家要进行禅修,就是为了保持极佳的心灵状态,才能对付种种烦恼,越有出息、越有成就的人,烦恼越多,但是烦恼即菩提,他们越需要菩提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把握当下但不执著

主持人:如何把握当下的念?如肇:什么是当下,什么是眼前?当下在哪里?什么时候要下手,什么时候要抽手,出家人每天晨钟暮鼓,每天在敲木鱼的时候,一下一下,如果没有把握当下就会敲错了,有人说,我活在当下,我现在有钱就花光光。一念心起,把握当下就是佛,如果没有把握当下,就是地狱,畜生道里。大家能参加纪念六祖圆寂1300周年,能把握当下,把握美好的时间、空间,那当下就在禅里面,如果用心去体悟,用心去感受《六祖坛经》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能让你开悟,证果。主持人:我很想问下观众,你们知道六祖惠能在哪一句话上开悟的?观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主持人:惠能以前是个樵夫,每天在新洲城里卖柴火,有一个古刹叫金台寺,老是听到和尚诵经,经过多了,就听懂了。突然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悟,我认为那时候就成佛了,以后他所有的思想,包括以后一花开五叶,出现那么多禅宗祖师、宗派,都是直指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特别希望法师为这句话开示。如禅: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与四句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应,“应无所住”,告诉我们每一个念头都在不断变化、生成,最后毁灭,不要停留,我们生活在宇宙空间也是一代代不断变化,我们六祖在讲经的时候告诉弟子,不要执着,一切物体都在变化运动,人有生老病死,物有成坏变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不要执着,要学会放下,要学会放下,给我们方便或不方便,我们要成为主宰,不要让物质、欲望、金钱、名誉牵着鼻子走,不要成为奴隶,不要执着眼前的东西,要学会自我拿捏,这样我们看到的事与物都是好的,看到的景都是美的,境由心生。不浪费、生活简约,能用平常心对待意境,就是一种禅。今天有大好因缘,能闻到禅法、佛法,就是一种幸福,在和平生活中,希望大家多看看坛经感悟智慧,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为自己一生留下遗憾,自己的一生就是开心快乐的。主持人:如禅法师让我想起一件事,今年去宜兴采访星云大师,有个摄影要结婚,让星云大师帮忙择一个日子,星云大师说天天都是好日子,想起了有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六祖精神影响民风 新兴人拥有平常心

主持人:就今天在座的广州、深圳的善知识,我想问下新兴的朋友,熏沐着六祖的禅风,这种福分别的地方的人没有,你们在平常的家居的日常生活中,怎么感受到六祖与你们同在,禅是如何存在与你们日常生活中的?观众:在新兴流传着很多惠能的故事,里面包含的内容很丰富,我们从小受到故事的影响,一直伴着我成长,所以民风比较淳朴,比较平和,我们这里没有大富大贵,也没有穷困潦倒,都是平常心,随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宗教场所与旅游景区的探索 旅游境界如何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旅游越来越多,修身养性的旅游越来越多,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旅行社组织高端的人士去禅院,一个星期或两只三天的修禅,我们也有旅游方面的专家,还有学者提交了这方面的论文,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如何创作性地活用,让禅与现代人的生活结合地更紧密一些?观众:旅游的发展到最早的观光、视觉的,过度到体验的,现在已经人们都希望清净的,反思的过程,旅游的发展过程是与禅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想请教下,宗教如何与旅游并行而不冲突?传肇:禅宗与旅游区结合是在大陆才看到的,台湾没有。有高端的企业家去寺庙参访,更高端的是去禅堂中学习,学习出家人的一天一夜的生活,体验一天的寺院生活,在禅堂中你要沉淀,高智商的人每天都在忙碌,这个比喻水如果一直搅动,它是浑浊的,但当你沉思静坐,就是沉淀,沉淀之后,再有法师开示,让你心能够开,引导你,把你的心打开来之后,再放下,再提起。刚才那位居士说,宗教场所的旅游,可以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开放给旅游的人参访,一部分不开放,给法师修持,制度建立起来,旅游跟禅息息相关,达到一种境界。主持人:勾起了我去台湾各大山旅游的回忆,我们还是把禅院当做一个消费品,我们看到一片美丽的树林,我们还是这种感觉,我在台湾感觉已经超越了这种境界,我去花莲,一位志公来接我,到慈济,车很普通,大姐也很普通,但她却是一位亿万富婆,她就是这个星期抽两天来做义工。把自己完全奉献出来,融化在最平常的服务中间,在慈济采访的两天,一直帮我坐向导的是一位很富态的先生,他是一位印尼的首富,如果有一天我们职工中也有这样的人,那我们的旅游层次就更上一层楼了。

烦恼即菩提 平常心是道

观众:我想提一个现实的问题,如何把握当下,又能有平常心?这两者是冲突的吗?传肇:人在呼吸间,把握当下,还有平常心,是没有冲突的,禅宗讲的顿悟是针对根器利的人,虚云老和尚当初在参访各大山的时候,有一夜在高旻寺挂单,有僧人的洗脚水刚好放在他挂单的寮房,他口渴了,把喝洗脚水下去了,洗脚的人要倒洗脚水,说,谁把我的洗脚水倒了,虚云当下顿悟了,那个水也是甘甜的。禅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东西,最简单的东西却最难创作。主持人:平凡即道,烦恼即菩提,用“即”不用“是”,烦恼就是烦恼,我们的生活全部用烦恼集合起来的,无非大大小小。菩提是禅,烦恼即菩提的意思,生活即禅,我们如何转识成智,这个“即”就要我们去悟,凡夫俗子如何成为佛、菩萨,要参悟的东西很多。结束语:“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在生活中修好这颗心,在生命中安定这颗心,与禅结缘,道上相逢,禅的大门,时时敞开,从心开始,世界和谐。

[责任编辑:张领栓] 标签:六祖 惠能 圆寂 1300年 电视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