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赖功欧:辽金时期的曹洞宗

2011年10月10日 14:4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赖功欧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赖功欧(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编者按:2011年10月9日,辽金佛教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广化寺隆重举行。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赖功欧在会上发表题为《辽金时期的曹洞宗》的论文,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辽金时期的曹洞宗中兴的前期准备;万松行秀开启曹洞宗一代辉煌;金、元时代少林禅系对曹洞宗的接续。论文摘要如下:

辽金时期的曹洞宗中兴,有一个先期的准备阶段;此期儒、释、道三家的相互遭遇,是曹洞中兴之前提。重开曹洞宗一代辉煌的万松行秀精通儒释二教,融合各宗、会通禅教是万松行秀思想的一大特色;行秀从“机轮转处,智眼犹迷”处入手,对曹洞“理事回互”宗旨作出了一种新的开示,颇显其禅法理念的兼带圆融。金、元时代少林禅系对曹洞宗的接续,使嵩山成为曹洞宗的枢纽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其弘法分布北方各地而逐渐造就了曹洞禅一统北方之局面。

中国禅宗史上的“五家七宗”,实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加上杨岐、黄龙二派(此二派也称杨岐宗、黄龙宗)。

曹洞宗创自江西宜丰的洞山(宜黄曹山稍后),它由洞山良价与曹山本寂师徒俩共同创立。临济、曹洞却绵延不绝,流传海外,临济势力之大,历史有过“临天下”之称;曹洞之盛,虽未及于临济,但历史上也有“曹一角”或“曹半边”之称。

辽金之际出现过“曹洞中兴”;如曹洞北宗至万松行秀师徒等人,实际进入了第二次中兴。

一、辽金时期曹洞宗中兴的先期准备

辽金时期的曹洞宗中兴,事实上有一个先期的准备阶段,而这一阶段事实上与儒、释、道三家的相互遭遇、碰撞有极大关系。

辽地佛教承唐旧势,华严宗比较发达。辽国政府亦鼓励读经,并用试经的方式选拔僧官。辽国的道宗皇帝本人就是研习《华严经》的大师,因而在北地形成了很浓厚的佛教义学空气。

另外,密宗在辽国也很发达。一方面由于契丹民族受儒学礼教影响尚浅,另一方面密宗的某些仪轨、咒术与萨满教遗风近似,便于民众接受。

当时中原佛教几乎已是禅宗一家的天下,特别是曹洞宗传人万松行秀德高望重,才识超人,其时,《万松老人评唱天童正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好评,被认为是评唱形式文字禅著作中的佼佼者。

二、禅门巨子万松行秀开启曹洞宗一代辉煌

行秀(1166—1246),金、元时期曹洞宗禅师。号万松老人。

万松行秀之禅学特点,融合各宗、会通禅教。万松对华严思想的吸收与领会,对儒道学说的援引。虽上承曹洞宗的法系,然而在禅法上并非局限于曹洞一系。

曹洞宗事理双照的圆融无碍法门,常以真妄不二、物我同一的精神透显出来,此亦常以禅宗中“山河大地一卷经”、“乾坤一只眼”等语来体现。

下面这一例:

有一次洞山良价和密师伯过河,洞山问密师伯,过河有何感想,密师伯只说没有打湿脚。洞山则言,应说脚没有打湿。

两种说法难道不是一回事?这多少让人感到玩文字把戏的味道。但对洞山而言,两种说法虽然在本质(理)上是一致的,但“没有打湿脚”显然是将着眼点放在“水”上;而“脚没有打湿”,其着眼点则在主体之“脚”上。这无宁是说:法无定法,条条道路通长安,岂能拘于一地一法!要之,其事其理是圆融回互的,本质上的一致,“看”的角度却可不同。最根本的是,我化万法,法为我用,而非万法缚我。

禅宗最为注重的就是圆融,而曹洞模式则将此圆融无碍讲得最为透彻,而行秀又将此禅旨空灵剔透地十字打开:

问:“明与无明其性无二,如何是无二之性?”师曰:“天晓不露。”

问:“撒手那边底人为什么不居正位?”师曰:“大功不宰。”曰:“回途这边底人为什么不堕偏方?”师曰:“至化无为。”

问:“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如何得不背父?”师曰:“切忌回头。”

问:“心心放下难,如何是放下底人?”师曰:“担取去。”

问:“是处是慈氏,无门无善财,为什么却道琉璃殿上无善知识?”师曰:“拆殿了相见。”

此中答问释疑中最为关键是须理解其“放下”,即理事双泯、正偏不生、回互停止,那么,“本来面目”即全盘呈显。

所谓“担取去”,即提示问者还没有真正“放下”。须知,这才是行秀禅法的核心处。

此亦良价与本寂师徒二人共创的洞山宗旨,其特色前人概之为:君臣道合,正偏相资,鸟道(任运自然)玄途,金针玉线,内外回互,理事混融,不立一法。而曹山本寂亦有一“如驴觑井”、“如井觑驴”之典故。前者是说若以“眼根”为实,必因外缘而“由尘生色”,亦即“心”随外缘而转;结果难免生执著之心,苦苦寻求。佛门常说“端着金碗讨饭”,就指即佛而不知佛。反之,“井觑驴”,则为镜照万物,而又不留一物,不受物所蔽坏;因为物去水净,井水原本就是纤尘不染的,它在本无形影之前提下,无不应物现形。

行秀接续了这一曹洞禅法。以其独特的禅思,重新开启了曹洞宗一代辉煌。

三、金、元时代少林禅系对曹洞宗的接续

行秀经历金、蒙两个北方政权,皆能取得信任和礼遇,足见其道行之高。他一生著述颇丰,其中《从容庵录》最为著名,也最能代表其禅法。

其弟子湛然居士耶律楚材,极有佛学修养,一生不遗余力维护佛教,元初佛教步入强盛与其护持有一定关系。耶律楚材25岁就开始参赞军国大事,历仕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近30年,官至中书令。他尤以“得天下者,必先得人心”来启导蒙古贵州,他还向元蒙介绍曹洞宗并推荐师父万松行秀与师兄雪庭福裕等人。二人皆有相当深厚的佛学修养,为曹洞宗的传承接续作了大贡献。

整个元代,曹洞宗的活动范围向周边伸展,北面达今内蒙、辽宁、吉林等地,中心点则在河南嵩洛地区,可以说,从元初起,少林寺便成为曹洞宗的“子孙丛林”。少林禅系在历元、明、清三朝,嵩山便成为曹洞宗的枢纽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开始,其弘法分布北方各地而逐渐造就了曹洞禅一统北方之局面。

后来的延伸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明、清时期江南禅系的曹洞宗了。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辽金时期 禅宗 曹洞宗 万松行秀 中兴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