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从割肉贸鸽说到护生实践

2011年10月19日 16:1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综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编者按:2011年10月18日,上海玉佛寺觉群文化周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刘仲宇在会上发表题为《从割肉贸鸽说到护生实践》的论文,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众生平等,保护众生人心的觉悟,慈心爱物当代的方式。论文摘要如下:

割肉贸鸽,也题作割肉喂鹰。此典出自多种佛典,如《贤愚经》等。佛本生故事中,佛祖割肉贸鸽无疑极具震憾力。它所表现出佛陀为了众生不惜牺牲自己的博大的胸怀,慈悲的精神。本文并非考证该故事的专论,而只是想从这一典故引发开去,谈一点读后的感想。所以从便捷出发,使用点网上的材料。

一、割肉贸鸽,意味着众生与人的生命同样珍贵

当年帝释天王为了试探萨波达王,因此命令边境护守的王将毗首羯磨:化作一只鸽,帝释则变成大鹰,凶猛地紧跟在鸽子后方,穷追不舍。 鸽子一路惊慌地飞到萨波达王座前请求保护。同时鹰也紧追而至,要王交出鸽子。萨波达王见状,不肯交出鸽子,反而劝大鹰不要杀生,但是大鹰更说道:“国王您说要救度一切众生,但是今天如果您断绝了我的食物,我同样也活不下去。难道,我就不属于一切众生吗?” 于是,萨波达王愿意从自己身上割下肉来喂鹰。于是萨波达王立即抽刀而出,割下自己身上的一块肉,交给老鹰,用来交换鸽子的性命。

此时大鹰又开口说道:“国王您应当平等对待众生,我虽然属于畜生道,于理也不应偏颇;您若想用此肉来换取鸽子的性命,是否应该用秤子秤看看两者的重量有没有相等?” 萨波达王便叫旁人拿秤子来,将鸽子放在一端,割下的肉放在另一端……然而任凭萨波达王不断割下身上的肉,直到身上的肉都快要割尽,仍然无法等同在秤子另一端鸽子的重量。此时,萨波达王使尽力气,踉跄地站起身来,想要以全身爬上秤盘,换取鸽子。顿时,因气力不支,跌落在地而失去了知觉;苏醒后,萨波达王自责着说:“为了救度一切众生,我一定要勇敢地站起来,一切众生堕在忧苦大海中,我发心立誓救度一切,为什么还如此地懈怠迷糊!我现在所受的苦,远比众生在地狱中所受的苦少太多了;如今我有智慧、禅定、持戒、精进等善法的功德福报,如果还执着短暂无常色身所受的苦为实有,又如何能救度地狱之中心性迷闷、受大苦煎熬的众生呢?” 不顾身肉割尽,血流淌地的痛苦,萨波达王不断地发着大愿。一心想要站起,一次又一次的倒地,依然使力挺身!最终萨波达王一鼓作气地登上了秤盘,两端剎时平衡。

此时,天地震动,大海扬起波涛,枯树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天降下香水雨及香花瓣。大鹰恢复了帝释天王的原貌,萨波达王身体也恢复了原貌,真正圆满了救护一切众生的大悲愿行。萨波达王乃是修菩萨行的佛祖前生。

从上面的故事中,人们可以感悟出,人与众生彻底平等的伟大精神。所谓众生平等,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全身心的实践,是对生命价值的彻底领悟。在秤的两端,一个国王的重量竟然与小鸽子相等,这不是世间的秤量轻重,而是表达了众生平等的哲理。既然平等,则一命同一命,不论其生物本身的大小、贵贱。这样一种思想,如果只是从现象界去考虑,则显然不符。但从根本上说,则表明了佛教的根本信信念。

盲目迷信科学技术的思想,与人类中心主义相结合,妄想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无限地向地球索取。于是环境被破坏,生态失衡。

根本的办法,还是消除人类中心主义,直正地从信念上贯彻众生平等的思想。至于少数人为了满足自己口腹之欲而野蛮地猎杀野生动物,除了法律监管的问题之外,根本的还是来自于将其它生物只当成自己享乐的对象、占有的对象。真正的具有众生平等的信念者,是不会干这类残忍之举的。

只在理论上知道众生平等,并不等于能自觉参与到护生的行列。因为利益的驱动,能将人的善性瞬间化为乌有。只有舍得放弃自己的局部的利益,才能有护生的实践。承认众生平等,人与其它生物都有生存的权利。是护生慈慈善事业的根本。从根本来说,众生有如自己亲属;从生态的角度看,需要大家去维护,而破坏生态最严重的人类,有更大的责任去保护。

二、保护众生,人类必须让良心站到前台

如前面所讨论的佛家众生平等的思想,是萨波达王舍己救鸽也同时救鹰的行为的基础。然而,在现实的生活中,却少有能够做到舍己救生灵的举动。

现今的社会里,还天天在发生着毁坏生命破坏生态的事件。人们怎么啦?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人们面对现实的杀戮时,让良心隐退到了后台,而让内心的物欲障在前头。在面对生态危机时,面对某一具体的损害物命时,恻隐之心没有了,平等之心没了,悲悯之心没有了。当然也就经不住利益的引诱,或压不住口腹之欲的发作。

关于良心,都是指的人之所以为人的天生的本性。佛家说佛性,其中包含着悲悯之心,道家说道性,其中包含着慈爱之心,儒家说道心,也包括恻隐之心。

这一良心,正是我们看到生物无端受害时的产生同情、恻隐、悲悯的根源。也是发生欲加救护的原动力。佛祖本生故事中割肉故事,正是在帝释的进逼下良心的闪现。与平常人不同的是,萨波达有着更高更彻底的成佛的追求。然而在面对众生受害却无动于衷,则是由于良心被遮蔽了。

那么,是什么掩蔽了人们的良心呢?至少从现现今的经验看,还是赞成佛道两教的观点:是人的欲念。现今的种种所谓没有良心的事件,每一件都是利欲所致。一部分人会将良心搁置起来,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做伤生伐命的勾当。当然,经过有识之士的劝说、宣传与示范,现在能在这类矛盾关头让良心站到前台的人是越来越多了。但在全民道德滑坡的情况下,还是显得良心的力量薄弱。

人类面临着一己与众生、物欲与信仰的矛盾时,应当让良心出场,像帝释天那样,让良心站到前台,拷问自己,唤醒自己。

三、慈心爱物,应当考虑适应当代的方式

在割肉贸鸽故事中,出现了一件衡器——秤。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秤,是买卖的用具,正是市场行为的公正标准。秤的出现,似乎是一种谶言,预示着人类与生物的平衡将接受市场的考验。

在慈善家看到众生的苦难的地方,也许有些人看到的却是商机。当着大量向集市采购准备放生的动物时,很快带动了捕猎者、贩运者、坐地设摊者,形成了某种利益的链条,变成以野生动物牟利的一条龙,反而事与愿违。现实中不乏有专等着放生的动物渔利的,上面放鱼,下游捕捞,这边顺风放鸟,前面逆风张网。如此一来,割肉未必能贸鸽,即使救得一只鸽,有时却反伤了更多的鸽。冬天北京放生,大量南方野鸟便做了枉死鬼,这是三年前见诸于报道的。如此放生,违天性而屠物命,实在不可取。所以,古今社情不同,护生的具体做法则需求实求真,切不可大呼隆,更不可为作秀而放生。

古今之别的另一个维度,是知识发明日新月异,不妨借鉴若干科学的知识。护鸟在造林,养鱼当治水。水至清则无鱼,林不存则鸟绝。

因此说慈善,就不只是单纯的对个体的帮助甚或拯救,而是同时要考虑到人与生态、人与环境紧张关系的消弭、修补。

从现在的情况说,科技还有可能被人做违法之事,如最近几年连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闹得人心浮动。一个有道德的人,运用之则利于民,一个道德低下的人,运用之则专利于己,损人利己或损人而不利己。中国的民族文化,需要价值重建,更需要信仰重建。所以今天重温割肉贸鸽故事,其意义正在于此。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杨成兵] 标签:割肉 佛陀 喂鸽 佛教 布施 慈善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