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佛教慈善应找准切入点

2011年10月19日 14:58
来源: 作者:正慈法师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2011年10月18日,第十届“觉群文化周”会在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行。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正慈法师在文化周期间发表题为《佛教慈善应找准切入点》的论文,详细阐述了施比受施更有福报。论文摘要如下:

湖北省佛教协会会长正慈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经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佛教慈悲济世,慈悲应世的慈悲精神体现。发展到现在,佛教的慈悲行为被社会理解为佛教慈善。慈善也好,慈悲也好,都是发自内心的服务众生,成就众生,是为困难而需要帮助的对象解决困扰,是做好事,是施舍。

其实,佛教参与社会公益慈善是由来已久,并非现时代之发明。古时有佛教门下的“悲田院”、“福田院”、“孤独园”、“无尽藏”、“长生库”、“解典库”、“功德林”等慈善公益专门机构,为社会养老、孤儿、救灾、济贫、收容难民、赈灾等情况提供救助的,还非常的规范专业,分工明确。以上佛教救助机构从理解角度上看都是为众生做好事,但是实际上还是有一个重点和兼顾之分别的。如“悲田院”、“福田院”、“孤独园”则侧重于济养孤寡、济贫救孤等慈善,而“无尽藏”、“长生库”、“解典库”则相当于现在的基金会等较大、较有实力的慈善机构,能够长期持续性的做一些社会公益性事业,为社会解决较大的救济性援助。“功德林”则是一般性的为即时性需助对象提供帮助,“功德林”的另外一层功能就是鼓励善信植树造林,以此功德利益后世。可见,慈善资助还是要讲究侧重缓急,兼顾细微的。

今日汉传佛教各种慈善功德会、基金会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大好形势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形成国家社会慈善的有益补充,并被社会所肯定、所认可,实是佛教慈善之幸。然而,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社会慈善水平和能力亦需要进一步提升,慈善的过程和细节需要进一步透明,要确保慈善的行为切实有效地让受者受益,让慈善公信力和影响力长养于社会。佛教慈善不同于社会慈善,其出发点是基于宗教理念,是完全不图回报,发自内心的慈悲行为,它是佛教徒践行修炼心性,成就道业的一种手段,它的这一修行手段又是佛教展示佛陀教化精神的一种表现。但是,佛教慈善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和社会形成互动互补关系外,专业专一性慈善机构还是屈指可数。尽管有一些关于心理辅导、精神救助、文化基金等专门佛教慈善公益机构在开展活动,但针对社会弱势群体,贫困阶层,开展专一助学活动的机构还未曾见。

黄石慈云助学服务中心自2007年第一次资助46名大学新生后,发现许多大学录取生因家庭贫困,或是其他原因,被高校高额学费困扰而上不起学的社会群体不在少数,于是对本地区一些贫困家庭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在山区和农村,在城市和疾病家庭,有许多学生因为家庭贫困,常常在高中未上完就辍学,提前进入社会。由于这些学生无学历,无专业,就业环境和岗位都是比较累,甚至被人所藐视的工作。这些长期受压抑的年青人,很容易因某一件事而触发犯罪案件,形成社会问题。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受教育少,自尊心受到扭曲。基于此点,黄石慈云决心发起爱心行动,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资助,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成就人生学习阶段应该享受的学习权利。

黄石慈云助学服务中心是黄石市佛教协会慈善功德会下属的一个慈善助学机构,本着慈悲济困,寻善为之的宗旨,积极为贫困家庭,贫困学子提供学习资助。自2007年创立以来,已经为226名大学录取新生提供学费资助138.5万元,为163名在读高中生资助学费20.13万元,创办慈云助学班一个,让57名学生受益。在湖北赢得了很好的社会声誉和认同。为了把慈云助学推广至全省,让更多的贫困学子受益,慈云助学还将申请注册慈云基金会,以基金会的方式运作,形成一个强有力的而更加便捷的助学机构。

回顾五年助学历程,有四点值得总结:

一是找准了切入点

“处世无如为善好,传家惟有读书高。”以行善积德,用读书改变命运,一直是大多数人的处世观念。慈云针对社会部分弱势群体,开展贫困助学,通过资助学习成就个人追求,彻底改变个人命运的思维,很快得到善信爱心人士和社会的认同。大家认为慈云助学平台的建立,不仅为爱心人提供了积善积福的心灵支持,更为贫困学子继续学习提供了帮助。其次,一些农村家庭和山区群众的孩子,因为高中阶段和考取了大学而负担不起学费,失去学习深造的机会。命运从此截然不同,甚至步入歧途,成为社会问题。与其发生问题后解决问题,不如提前来堵截问题,优化问题,让好事更好。

二是采取了好方式

慈云助学的方式,概括为四句话,即“爱心三六五,携手拾珍珠。慈云直通车,相扶第一步。”鼓励所有信教群众,有志于慈云助学的同仁,无论能力大小,都有做善事的能力,你可以为助学祈祷一声祝福,也可以每天为助学存一元钱,只要心存善念,心系贫困,都是在做慈善。三百六五天,每天都在做慈善,每天都快乐的施舍给需要帮助的人,那该是多快乐的事呢?学生如珍珠,颗颗亮晶晶。我们捡起来,他们就是无价之宝,放下去将被掩埋於泥土。如果珍珠不能绽放其光亮,彰显其价值,那该是多么可惜的事。其次,在资助每一位学子的过程中,慈云只是担当一个中介的角色,钱不染指,每一位资助人可以和资助对象面对面的交流,相互理解愈深,体会愈真,发心愈勇。学习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第一步,在困难时,有人帮扶一把,不仅会影响受益人一生,还为自己种下无限善根。

三是培植了公信力

慈云不接受、不接触一分钱,所有资助都由资助人直接交给资助对象。这种直通车方式,不仅培植了慈云的公信力,而且消除了资助人担心资金没有或者没完全送到资助学生手中的猜疑。在社会诚信不断挑战社会良知的今日,慈云以不捉金钱,但做连理的角色跻身慈善,让善信者放心,让受益人欢心,向社会袒露拳拳诚心,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践行人间佛教的精神。

四是简约了慈善概念

每天存一元钱,每天存一份善良,每天献一片爱心,人人都是慈善家。这是慈云传递给每一位爱心人士的慈善理念。可见,做善事并不难,只要你肯做,慈云向社会释放出一个简约简单易行的慈善概念,有媒体称其为“草根慈善。”无论草根,无论慈善,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多数人能够参与,人多力量大,则难事不难,易成。往往有人认为,慈善都是有钱人的专利,或者是慈善机构的事,殊不知只要你愿意,不用你出一分钱,只要存一份善念,亦是慈善。如果你愿意,如你还有这个能力,也可以试着每天存一元钱,为贫困人群送去你的爱心,那该是何等的广大。这些就是慈云慈善的理念。

总之,布施是大乘菩萨道的首要,也是佛教慈善的根本理念。但佛教慈善不可单纯的笼统小善而行之,亦不可即时趋名而为之,要找准切入点而行布施,以善巧布施之力,持之以恒,专业专一,多善兼顾,形成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品牌,一定会如同古时之“悲田院”、“无尽藏”,今日之“慈济”一样,可以走的更远,可以惠及芸芸苍生,成就菩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佛教 慈善应找准切入点 正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