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辽代隆盛的观音信仰

2013年03月22日 15:0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辽代石雕加彩《观音像》(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佛教随契丹族征战中原而传入,辽代观音信仰隆盛,从蓟县独乐寺的十一面观音到宝祇广济寺,以及辽文所遗《观音舍利地宫铭》和《玉石观音像唱和诗》等可见之盛况。

辽代帝王从太宗开始都奉佛崇佛,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圣宗、兴宗和道宗。这三位帝王不仅扶持佛教,大兴佛教文化事业,而且还表现出对佛教思想的极大兴趣和较高修养。正是在辽代整个社会崇佛风气的影响下,辽代佛教和佛教造像艺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

辽代佛教造像不仅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地方和民族审美特色,而且在造像题材上也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从各种形式的造像实物看,辽代佛像题材非常丰富,不仅有显教的佛、菩萨、罗汉和力士等题材,而且还有密教的五方佛、八大菩萨等题材,这些题材真实地反映了辽代佛教思想全面发展和民众普遍奉佛的状况。

从现存的辽代佛教造像实物看,辽代佛教造像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都很有特色,它一方面继承了唐代造像典雅端庄的遗风,吸收了南宋造像写实的手法,同时又融入了契丹和北方地区传统的审美情趣和表现技法,因而在整体风格上体现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展现出辽代造像独特的文化艺术风貌。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像肩部宽阔,胸肌隆起,有刚健的气势,与南方造像平易近人的神态形成鲜明对比。佛像面形圆鼓,比唐代略显肥胖,头顶肉髻平缓,螺发正中普遍嵌一髻珠,与南方宋地基本相同。佛像上身着袒胸式袈裟,下身着长裙,衣褶较多,衣纹质感比唐代明显强烈。菩萨像多戴高花冠,束高发髻,花冠的形式很特别,类似契丹贵族的头冠;胸前一般饰一串连珠璎珞,装饰较宋地简洁;两耳际有两条宝缯垂在两肩,并分段打结。造像的坐立姿势都很有特点,其中坐像双膝收得很紧,站像两腿笔直,显得有些僵板。另外,佛座也是值得注意的部位。大多为束腰式,上部施以仰莲,莲瓣宽肥饱满,舒展自如,莲瓣尖部向外翘起,生动自然;下部为圆形或六角和八角形台座。辽代坐像大多上身偏长,如果没有高台座衬托,造像的气势就无法显现出来。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观音 观世音 观音信仰 菩萨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