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观世音的演变:从不拘太子到妙善公主

2013年03月22日 16:57
来源:中国佛教文化网

北京大慧寺大悲宝殿妙善公主(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观音”全称“观世音”,又称“观自在”。梵语是“阿缚卢吉帝湿伐罗(旧译)、阿缚卢极低湿伐罗(新译)avalokitesvara”,意为菩萨以无漏圆通大智观照六道众生因痛苦而念诵其名号的声音,为之即时寻声解救。据传唐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略去“世”字,简称“观音”。  

早在佛教尚未产生的公元前7世纪,印度婆罗门教的古经典里就记载了“观世音”。不过,婆罗门教里的观世音不是人,而是一对可爱的孪生小马驹,又叫双马神童,是婆罗门教、印度教的善神,象征慈悲和善良,而且神力宏大。  

公元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了佛教,双马神童被佛教接纳,成了一位慈善菩萨,叫“马头观世音”,形象依然是匹可爱的小马驹。后来佛教徒把观世音人格化,变成一位威武的伟丈夫,并创造了观世音出身王族的新身世。据《悲华经》的说法,观世音是转轮圣王无净念的太子,名“不拘”。他立下宏愿,生大悲心,断绝众生诸苦及烦恼,使众生常住安乐,为此,佛祖给他起名叫“观世音”。  

北传佛教认为,菩萨是佛的胁侍,每位佛有两位胁侍菩萨:西方过去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有两位,胁侍菩萨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西方三尊);中间现在裟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释迦三尊);东方未来琉璃光世界药师佛的胁侍为,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药师三尊)。 

藏传佛教中,观音的地位较之中原汉传佛教更为显赫。甚至传说藏族的来源都与观音有关。在藏地的众多寺庙中都有描绘藏民族起源传说的壁画——神猴受观音菩萨的教化,前往雪域修行,遇到雪山罗刹女,与之成婚,并生下了藏族的先民。这一传说大概是藏南森林民族以猕猴为图腾,在佛教传入藏区后被改造附会出来的结果,在西藏的民间传说中,统一青藏高原,建立大吐蕃王朝的松赞干布甚至于也被传说为观音的转世化身。《吐蕃王统世系明鉴》中说:观音菩萨觉得教化雪域众生的时机成熟,便从自身射出四道光明,一道射往尼泊尔降诞为尺尊公主,为白度母转世;一道射往大唐降诞为文成公主,为绿度母转世;一道射往藏地化为六字真言的法身形相;一道从观音菩萨心间射出,入郎日松赞王妃腹中,降诞为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在藏地首弘佛法,他被后世尊为法王,并被传说为观音转世,充分说明了观音菩萨在信仰佛教的藏民心目中的地位。 

藏区那些位于山巅、路口和飘扬的经幡一起被路人巡礼膜拜的玛尼堆,这些如小山一样垒砌的玛尼石上刻着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这道从观音自身射出的“唵、嘛、呢、叭、咪、吽”其形象化后就是密宗六观音,即:化导饿鬼的千手观音、化导地狱的圣观音、化导畜生的马头观音、化导阿修罗的十一面观音、化导人间的准提观音、化导天神的如意轮观音。  

南传佛教认为,菩萨是在佛法失传之后,在未来成佛、重新开启正法之教的修行者,南传经典里提到的菩萨只有两位,即成佛前的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弥勒菩萨。南传佛教所定义的菩萨还包括了,一切发愿在未来成为佛陀圣弟子的修行者,即声闻菩萨。 

菩萨是菩提萨埵之略称。梵语:bodhisattv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翻成汉语的意思叫“觉有情”,追求觉悟的有情众生。这就是说所有修行者皆可成为菩萨。  

汉传佛教观世音大约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不过那时的观世音还是个威武的男子。《法华经•普门品》谓释伽牟尼佛就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的提问答复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话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甘肃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和南北朝时的雕像,观音皆作男身,嘴唇上还长着两撇漂亮的小胡子。随着佛教在中国迅速发展,到南北朝时,出现了大批出家的比丘尼(尼姑)和女信徒。历史证明,西方的各路神明要想在中国站住脚根,必须汉化、世俗化。因此必须造出一位女菩萨,满足民间信众的需要。这个任务就历史地落到了观世音的身上。首先他是善神,其次他又可以有33个化身,可男可女,因此干脆就让他变为女菩萨,这大约在隋唐之际。  

到了北宋,中国人又创造了新的关于观音身世的故事。古时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妙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妙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干手干眼的观世音。这个故事揉进了儒家的"孝"和道家的“神仙”思想(妙善修行为“仙长”),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产物。至此“观世音菩萨”不但已完全中国化,而且与印度佛教的“真经”,已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观音 观世音 菩萨 妙善公主
打印转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