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 2014.07.29

一、老子是何许人:他是佛菩萨派到中国来帮后来佛教打基础的?

明贤法师:
    对于老子的生平,司马迁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就已经“ 糊涂” 了。但他也列出了三种可能的人物:李耳、老莱子、周太史儋(dān)。不过,司马迁更同意的还是李耳。
    有些人直接一语定论:“老子是佛菩萨先到中国来帮后来佛教打基础的。”如果实为现量观察核实如此,则应该相信。而若没有这种水平的普通发心修行者也说这种话,则未免过于笼统了。 [详细]

二、《道德经》与《中观见》为何物:佛教经典与道德经的异同

明贤法师:
    我认为《道德经》这部书的道理很深奥,顺从于道,是一本与佛道相从的特殊典籍。
    《道德经》虽被确定为“载道” 之书,而“ 道” 的情况,绝不可能只是单纯而一眼即可鉴之的事物。即使在佛门,所谓“阿耨(nòu) 多罗三藐三菩提”,也绝不是单一定义就可以了事的。 [详细]

三、上下求索:什么是关于中观见与道德经正确的学习态度

明贤法师:
    正确学习中观见与《道德经》的态度,即沿着祖师大德教诲,以了悟自心为目标,以谦虚重道的殷诚之心,放舍执著,观照当下,克勤克精,以悟为期,这是我们共同应有的学习态度。
    任随何等尴尬的世间或出世间悬难,对于掌握证悟智慧的圣者来说,都只是如同游戏,自有无穷无尽的方式方法,解决任何困难。各位努力吧! [详细]

第一、老子其人

老子(图片来有:资料图)

社会有社会上的看法,佛教有佛教界的看法,我个人也有个人的看法。社会大众谓之文化始祖、哲学大家,佛教不会简单附随,至于个人,看法是复杂的。

老子写了《道德经》,《道德经》这部书的道理很深奥。在不少的人事阅历中,经常见到一些人忙乱甚至是苦闷了好半天,而《道德经》的一句话,竟让他顿时拍头猛省、深刻反思……这不只是一本伦常范畴的做人之书,也不只是一本隐逸消极的避世书,我认为它顺从于道,是一本与佛道相从的特殊典籍。

对其人的看法,可由对其文的了解来作定位。“上善若水”、“不争故莫能与之争”、“治大国若烹小鲜”、“生也柔弱,死也刚强” ……这样的字眼,常一句话让人回味良久,想不起其他的事。实在讲,很多人包括佛教弟子,对于讲说过《道德经》的老子这个人是崇拜的。

上千年的生年之辩

当然,以上对于老子的一些认识,只是源于个人的、经验性的了解。从常理上讲,真要研究一个人一部书,必先确定其年代,研究才能具备可信度。而这却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关于《道德经》及老子年代的讨论,古往今来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20 世纪,讨论已经扩大到了日本、欧洲及美洲的汉学界,对老子及《道德经》的年代有很多疑问和假设。

其中考证所得的观点,有人分为十六种,有分七类,还有分为两大派,都不是纲领性的全面概括。约而言之,大概有早、中、晚三期说:早期说认为老子及《道德经》出于春秋末年,源于出自《史记》的“ 老孔同期”说,并认为老子年长于孔子;中期说认为《老子〈道德经〉》作于战国中期,介于孔子之后,庄子之前,是“ 孔庄之间” 说;晚期说认为《道德经》是战国后期的作品,庄子在前,老子在后,是“ 庄前老后” 说。汉代以来,人们皆同早期说,宋代儒家正统地位确立后,有人开始反感“ 老孔同期” 的早期说,尤其反对“ 孔子曾向老子问礼” 的说法。此后,中期说开始挑战早期说。公正地讲,由儒家正统地位提高而导致的对“孔子向老子问礼”这一事件的怀疑,很容易落入“狭隘门户之见”的牢笼。

20 世纪上半期,伴随古史辨运动的兴起,关于老子的讨论出现高潮,人们竞相发表中期和晚期说,甚至出现了汉代说,最后干脆有学者提历史上根本就无此人。 20 世纪后半期,中期说曾经成为中国大陆学术阵营中的主要观点,而近一二十年来,早期说在中国本土大有回复趋势,而晚期说因为始终提不出有力的证据而渐渐失去影响,但在日本和欧美成为主流观点。

而真正没有争议的是《道德经》的内容。于是,我们便从这部书的文字内容开始,作进一步考察。《道德经》的文字结构与《诗经》极为相近,从句式、修辞手法(回环、顶真、章与章回环、倒字换韵)、韵式(句句入韵、叠句与叠韵、交韵、偶句韵、富韵、合韵) 多方面来看,《道德经》与《楚辞》差异大得多。我们从对以上诸方面做过的统计比较来看,《道德经》韵文部分几种客观性的特点充分彰显出来,风格定位显然是《诗经》风格影响下的产物,文字风格乃是铁定不变的证据,司马迁“ 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义五千余言”的记载是不能轻易否定的,《道德经》完全有可能是春秋末年的作品,不可能在战国期间。地域和模拟因缘几乎不可能造成这些客观相似及差异性,所以,在早、中二期相差两三百年的两种不同说法中,我们大致同意早期说,同意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

只不过,老子于春秋末期创作的《道德经》五千余言,在流传过程中受到了历代传承人的加工与修改,使得其中一些观点和概念变得更加突出,虽然个别字段在不同版本中有差异,但基本思想和构架没改动。该经为春秋末期作品,人也是春秋末期的人,可以基本确定。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书籍介绍

中观见与道德经

作者:明贤法师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全书以中观为宗,以“道”的高度,逐句诠释与深掘《道德经》之道统与内核。深望借助佛教智慧,对复兴儒、道两家文化道统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以此向西天东土两大圣人寻求智慧。

往期回顾

觉斗第十五期:

佛氏门中 有求必应

觉斗第十四期:

和尚不太生病的独门秘诀

觉斗第十三期:

佛陀生命中最重要的瞬间

觉斗第十二期:

病痛也是一种功德

觉斗第十一期:

对话:当学者遇上高僧

觉斗第十期:

轮回的真相

觉斗第九期:

迷误之间

觉斗第八期:

幸福的秘密

觉斗第七期:

藏传佛教不神秘

觉斗第六期:

解密日本的禅法

觉斗第四期:

你可以不生气

开卷有益:有奖结缘

凤凰网华人佛教联合多家出版社,将持续开展“开卷有益”这项有奖赠书结缘活动。

微博参与:
1、关注凤凰网华人佛教微博。
2、在话题#觉斗#里@ 你的三名好友!就有机会获得凤凰网华人佛教为您准备的礼物了。

微信参与方式:
1、首先,需要您关注我们微信公众账号。我们微信公众账号的名称是:凤凰网华人佛教及海南出版社。
2、将#觉斗#活动信息分享至朋友圈,截图后通过微信发给我们,就有机会获奖了。

凤凰佛教出品 欢迎转载

 

 责任编辑:马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