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朱彩方:禅修体验是什么样的?

2012年05月24日 16:5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朱彩方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朱彩方博士发表了《禅修体验:一个现象学的研究报告》,本文作者通过研究8名被试体验坐禅者,得出结论:禅修过程是一种既有感知觉又有超感知觉的身心灵体验。感知觉的对象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察觉。这些察觉包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感受(如平心静气、思绪纷乱、注意力爱跑等)以及坐禅时头脑出现的各种影像。坐禅时对自己精神现象的察觉属于超感知觉、超个人的宗教或灵性体验。这类精神现象的体验包括空灵、神圣、入定、无妄无念等。摘录论文部分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禅修体验是什么样的?本研究让8名被试体验坐禅,然后被试用语言或艺术方法描述体验到的各种现象。最后学员填写具有14项内容的匿名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的方法来分析以上禅修初级者的体验描述(数据)。结论是:禅修过程是一种既有感知觉又有超感知觉的身心灵体验。感知觉的对象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察觉。这些察觉包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的感受(如平心静气、思绪纷乱、注意力爱跑等)以及坐禅时头脑出现的各种影像。感知觉的对象除了是对自己的察觉外,同时也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听到别人开门、去洗手间的脚步等。坐禅时对自己精神现象的察觉属于超感知觉、超个人的宗教或灵性体验。这类精神现象的体验包括空灵、神圣、入定、无妄无念等。

现象学研究方法属于质性研究范畴,在社会科学领域广泛运用于个人体验方面的研究,在心理学、教育、医疗护理、宗教体验等领域使用得更为普遍。本研的目的是通过这个初步的研究来引进或介绍国际学术界已接受的现象学方法,将它用于禅修研究,以其对生活禅的进一步研究拓宽路:不仅有传统的人文学研究,还有实证的社会科学研究。

研究的问题:禅修体验是什么样的? 

问题的由来及意义:是我研究的“禅修整合心理疗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研究禅修、心理咨询和治疗、认知神经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与实践、社会心理学等具有不同程度的价值。

研究设计

5-25个研究对象(Polkinhorne,1989)

体验坐禅15 分钟(事先讲解,中间略有提示)

然后被试用语言或艺术描述体验到的现象

最后填写匿名问卷调查。调查有14项内容

知情同意,严格遵守保护隐私的原则。

被试:某心理咨询机构的学员,参加3小时的工作坊(禅修整合心理疗法/心灵成长)。8名被试的基本背景如下:

性别:2位男性,6名女性

年龄:3个在19-29岁之间,3个在30-45岁之间,2个在46-60之间

教育程度:1个为大专,5个为本科,2个研究生(硕、博士)

禅修经验:7人为 0-1年,1人3-5年

心理咨询的经验:4人有过给予或接受心理咨询的经验,另外4人没有

结论:

禅修(静心)过程是一种既有感知觉又有超感知觉的身心灵体验

感知觉的对象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察觉。这些察觉包括对自己身体生理的感受(呼吸快慢、坐姿、身体部位的反应、昏沉等),对自己心理的感受(如多种情绪的升降、平心静气、柔软舒服、随意、不自觉地想起最近或久远的人、事、工作以及跟他们的经历、思绪纷乱、注意力爱跑等)。对自己的察觉还包括坐禅时头脑出现的种种景象或影像,比如屋子、门窗、床、自然界(山河、漩涡、阳光)、寺庙、城市等。

对自己精神现象的察觉包括空灵、圣神(光环、佛光)、入定、无妄无念等。精神现象的体验实际上已是超感知觉、超个人(transpersonal)的宗教或灵性体验。 

感知觉的对象除了是对自己的察觉外,同时也察觉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如听到别人开门、去洗手间的脚步等。 

本研究局限于从未有过或稍有禅修体验的人士。将来还会对禅修有更多、更深体验的人士进行合作、研究,以探索普遍现象。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朱彩方 禅修 坐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