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张平:入理入行 如何“活在当下”

2012年05月24日 16:3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张平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张平发表了《“禅在当下”试释》,本文作者透过对净化长老提出的“禅在当下”的解析,对禅在当下概念及其义蕴的解读,探讨其所以成立的内在机理,从理入行入两方面寻找出“活在当下”的禅修之路。摘录论文部分观点如下,以飨读者:

在《生活禅钥》“自序”中,净慧禅师十分明确地指出:

生活禅是禅在人生日用中的落实与运用;其着力点是在把握当下一念:觉悟在当下,奉献在当下,修在当下,证在当下,受用在当下,保任在当下。

“当下”(此处名为“当下一念”),是解行生活禅、使生活禅真正落实和运用于人生日用的关键所系,能否把握当下一念,在生活禅,可谓命运攸关;罔顾当下,则禅的修行便没了着落,生活禅不免凌虚蹈空,沦为孤魂野鬼。

净慧禅法师强调:“生活禅是个大概念,不是小概念。这里所说的'禅',或者'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所说的'修行‘也是个大概念,是大智慧、大觉悟、大境界。它覆盖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着世出世法的全部,这就是生活禅的'禅’”。

禅在当下:理入,行入

“会心于当下即是”,即有会于心,当下即是。净慧法师称之为生活禅的不二法门。其内容有,第一,在迷失中求开悟;第二,在染污中求清净;第三,在烦恼中求菩提;第四,在生死中求涅槃;第五,在此岸中求彼岸;第六,在众生中求成佛。净慧以为,迷与悟,染污与清净、烦恼与菩提,此岸与彼岸,众生与佛等等貌似云泥,但其实皆在同一点上,皆是会心当下即是。也即是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此岸即彼岸,问题就在于你能不能'即'。就是要在即字上下功夫,就看自己对当下这一念如何把握”。

进而,更深入也更具体更切实的问题是,在修行过程中,究竟应如何运用禅功夫和方法,关照生命的每一个当下,转化生命当下的迷惑,使生命的时时刻刻、在在处处、事事物物,凡起心动念皆是正念之领地。

净慧法师对此多有论述,且见地精深。笔者于此尝试借用“理入”、“行入”二概念,对净慧法师相关论述略作评介,以观其大概。

理入——关照当下,把握当下如何可能

首先,直下承当,当下即是。祖师禅明示众生自性是佛,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立地成佛。因此,修道务要有自信自肯当下之身心与佛无二无别,直下承当,直接诉诸一念心,当下即可证入佛境。净慧法师指出:“所谓直指人心,就是直指我们当下的这一念妄心,这一念妄心转变了就是佛心。所以说学习佛法不要向外去求,是要向自己的内心来求,向当下这一念来求。照管好了当下这一念,开悟成佛就有希望了。”

其次,一切现成,触处即真。万象一体,三界唯心,故佛法现成,一切具足。净慧法师认为,只要把握住我们当下一念心,完完全全以感觉(现量)感知事物,不生分别,不著境相,就和一切事物的原态、心的原态保持一致,进而遵从事物本身的规律,当下一念便成为佛土坦途。

再次,佛由一念,从我做起。由当下的存在论义蕴、本体论义蕴、修行解脱论义蕴可知,当下是生命、生活的具体表现形态,生命、生活的整个过程最终落实为无数个生生灭灭、灭灭生生的当下,如净慧法师所言:“世间的一切,物质的也好,精神的也好,文化的也好,只要我们用生命去感受它,都是当下的。只有当下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只生活在当下。而每一个当下,都是清净佛性的变现物,只是因众生一念无明而坠入烦恼,若以禅智观照,直击当下一念之妄心,即可拨云见月,幡然而悟;一念悟,念念悟,遂圆证佛果。不仅觉悟在当下,而且奉献在当下,受用在当下,保任在当下,乃至净土世间也只在当下。失离当下生活,无论物质的,抑或精神的乃至信仰的,一切便无所着落,无所认识,无所把握。

行入——关照当下、把握当下之落实

其一,安住当下。净慧法师首先强调,“修行要有次第。没有次第,修行往往会不着边际,找不到门径,盲修瞎练”。

净慧法师指出,学佛最重要者是修行。而要修行,他提醒人们,首先不要自己看轻了。要有信心,直下承当,当下自己就是菩萨,就是佛。失此,修行便失却了信念的支撑、精进的勇气、力量的泉源和持守的恒心,难成正果。

净慧法师指出,对于生活禅,修行是随时的当下的,不是要等到什么年龄,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修,青山何处不道场,办公室是道场,家庭是道场,工厂是道场,坐在汽车上是道场,乘飞机也是道场,在马路上行走,还是道场,随处道场,随时修行。而就具体修行次第而言,首先是要安住当下。

欲安住当下,净慧法师提出,第一要做到放下。放下妄想和杂念,因为它们搅乱修行者心绪,使难聚精会神,凝成专一。要放下妄想和杂念,则须训练这个心,使它放在我们所观察的对象上,将我们的注意力(能缘)集中专一地固定在所观察的对象(所缘)上。第二要专注。“专注一境,在同一对象上,不要三心二意,看准一个目标,能缘所缘统一,这就是专注。”专注是随时的当下的。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将心念放在你所做事情的过程中,牢牢专注在当下。一天24小时的生活过程,分分秒秒都要安住每一个当下,心无旁骛,心无二用。净慧法师认为,这是最简单的修行方法,却是最究竟的修行。第三要清明,要使专注的清醒、清晰和明白,而不昏沉迷糊。第四要绵密,使放下、专注、清明的状态绵绵密密,相续不断。

其次,觉照当下。修行不仅要专注当下一念心,而更重要的是要对当下一念心做清明的觉照。“如果能够在心念起灭那一瞬间的状态上用功夫,能够起觉照,绵绵密密,不转移专注力,不起第二念,那就是我们所要做的功夫,觉照的功夫。”所以要觉照当下,盖因一切万法悉在当下一念心,世间一切善恶是非,乃至出世间成佛作祖,其肇源之处,无不是从起心动念的那一瞬间开始的。

落实在修行上是如何呢?净慧法师认为,根本要求是,在观察、接触事物时,“不起分别,用直觉、现量,不要用思维。用思维就是分别,用现量就是无分别。在用现量的时候,只是现量现前、直觉现前,不是有心去用。有心去用同样是分别”。

再次,把握当下。了生死之心,每时每刻都要放在当下,都要随时做好告别这个世界的准备,而不能死到临头,临时抱佛脚。世间烦恼在当下,苦难在当下,由此,觉悟便在当下,度众生便在当下,成佛也便在当下。我们发觉悟心,发菩提心,发大悲心,发度人度己之心,都须在当下落实,都不是明天、后天的事,不能等待。“我们只有把成佛、了生死、度众生这些事情,都放在当下来处理来思考,这样,才能有紧迫感,否则我们每天悠悠忽忽的,无所事事,精神空虚,萎靡不振,这就是空过时光的一种表现,就是我们对佛法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去把握的一个盲点”。从净慧法师上述的见解,不难明了其“把握当下”的价值旨趣。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张平 一念 生活禅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