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意法师:掌握人生 自我转化根性
台湾玄奘大学讲师坚意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编者按:2012年5月19日至20日,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在河北邢台召开,此次论坛围绕“辽金元时期的华北佛教”为中心,对中国禅宗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学术研讨。台湾玄奘大学讲师释坚意教授发表了《生活禅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学习禅法不仅止是要获得平静,更可以提升生命,认为人有三种特性,可以透过修行,转换根性。摘录论文部分内容如下,以飨读者:
现代忙碌的社会,人每天追着外境,赶上时代的变化,汲汲营营让自己赶上时代,禅在现代的社会中,扮演着找回自己的钥匙,让自己重新自我认识,进一步能握自己的特质(根性),从惯性的对待下手,转动自己的习性,习性影响个性,生命便开始产生光明。“禅修”对身体、心灵与生命有极大的好处,对身体的好处是让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培养活力;让心灵心平气和、思虑细密:可以让人的心自然获得平静。心情平静,不受干扰,思虑也会变得更细密,感觉更敏锐,头脑更清楚;帮助生命化迷为悟、开创人生、肯定自我、成长自我,开发无穷的潜能。
掌握人生:自我转化根性
笔者去年发表《生活禅的现代意义及其在当代社会的应用》,以多数人具有贪、瞋、痴,分别作根性的分析,但人有三种特性,可以透过修行,转换根性。
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勇猛者,谓不见当果而能修诸苦行。忆念者,谓能忆念久时所作,所说等事分明了了。梵行者,谓能初种顺解脱分、顺决择分等殊胜善根,及能受持别解脱戒。由此因缘,故名人趣。
人道胜天,是说人的生命可贵,就是佛教所说的人生难得,故要好好珍惜,好好修行。人身乃是升沉的枢纽,运用人的三种特胜,对生命进行改造,继而可以迈向解脱或行菩萨道。
每个人的个性特质,无法分出绝对的善与恶,当放在合适的地方,就成为优点,若放错地方,则成为缺点。贪是一种生命特质,如果选择善境“黏着”就成为善,例如数学的乘法(2×2=4,2×-2=-4)。依此逻辑,瞋亦同。所以转变生命首要是自我认识,将自己放在对的地方,为自己的生命加分,就是自转法轮。
1、贪行者与信行者
“信行”是“贪行”的等分,是二部论书的共同主张,贪的特质是对境爱求“黏着”,所对的境有善与不善。如《清净道论》中谈到贪行者:“贪行者若起善业则信力强,以信近于贪德故。譬如于不善中贪是极柔润而不粗的、如是于善中信亦柔润而不粗的。”从以上可见,“信”与“贪”的性质是非常相近的。所以生命特质贪的人,若选择善业把持、依着善业黏着,并且现起不施舍的相状时,此可称为“信行”,由此可判定,“信”与“贪”二者的区别,就在于所黏着的“境”是善或不善,《清净道论》中有清楚的解说“贪为事物的爱求,如是信为求于戒等之德。贪为不舍于不利的,如是信为不舍于有利的。是故信行者为贪行者的同分。”
贪行者要培养自己跟随善士,并多听闻正法,贪行者于境不善于分别,易于利己之境黏着,所以不断的多闻熏习,让自己的心识培植更多出世的种子与空间,将世俗进一步的转换成出世,培植出世法心种子,另相应的境相皆是出世正法,如此不舍与黏着,都可以增长善法,由此转换自己的根性。
2、瞋行者与觉行者
二部论认为“瞋”与“觉(《解脱道论》作‘意行人')”二种性行是等分的,从《清净道论》看瞋行的特质:
瞋行者若起善业之时则慧力强,因慧近于瞋德故。譬如瞋于不善法中为不润不着所缘,而慧则于善法中不润不着所缘。又瞋仅为寻求不实的过失,而慧则寻求实在的过失。瞋以回避有情之态度为用,慧以回避诸行之态度为用。是故觉行者为瞋行者的同分。
瞋行人若生起善业则慧力增长,面对所知境界,能简择其得失,而善于推度决定,故简择即慧的自性,由拣择而除掉疑惑,即是慧的作用。
《清净道论》中明显的表示:瞋行者是因为寻求“不实的过失”而现起“瞋怒”,而觉行者则为寻求“实在的过失”而“激怒”。慧,梵语的音译为般若,是指推理、判断事理之精神作用。瞋与慧相近,所以此特质的人,面对现前境习惯详加推理判断。瞋行者推理判断的过程,以我爱与我所,以及无明为根源,出发点就已经是情感错乱,所以是对“不实的过失”所起的嗔怒向;反之,觉者是缘于事理所产生的心境,所以“实在的过失”是指契入圣道的诸法。换言之,瞋行者是因为“痴心所”而心性暗冥无智,任意自己的性发作,对“不实在的过失”现起不正的行为或瞋怒。觉行者却是由于“无痴心所”而通达实性,寻求“诸法的如实性”而生起“激怒”,由于这样的性行而称之为“觉行者”。但觉行者也还应当依着正法修持,迈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是究竟。
3、痴行者与寻行者
《清净道论》对于“痴”与“寻”二者的关系作出如下的说明:
痴行者为令生起未生的善法而精进时,则常有甚多障碍的诸寻生起,以寻近于痴相故。譬如痴乃混乱而不能确立,而寻则有各种的寻求而不能确立。
痴行者于一切事理,皆无所明了,而颠倒妄取,起诸邪行者,因此无法清楚的觉照一切法,是由于痴心所而暗冥无智,所以论中才说痴不但混乱而且不能确立。
当“痴行者”为求善法而精进时,由于“寻心所”强盛于“痴心所”,因此称为“寻行者”。以下说明寻,寻是把心投向目标的作用,其特相是把心投向或导向目标,作用是全面地撞击目标。寻心所是通一切心所,所以是通于善与不善。以此推出,随着“善心”而生起的“寻心所”是善的,例如进入初禅所具有的“寻”;相对的,伴随着“不善心”而生起的“寻心所”是属于不善的。
另方面,寻行者虽有强盛的寻心所引导其心接触于所缘,但由于慧力薄弱,所以对所缘取的境,会因为无法判断而产生不确定性,又因不确定性而无法安止于境,会不断的更换寻找新的所缘,如此就会陷入如同痴的状态。论中说:“痴因不能洞察所缘故动摇,而寻则以轻快思惟故动摇。是故寻行者为痴行者的同分。”总而言之,痴行者由于痴心所所以无法洞察所缘,而寻行者由于寻心所常于所缘轻快思惟,而产生对境变动不定与掉举相应。此二种行人,又常因为疑心所或掉举心所而动摇于所缘。
二、禅的运用:寻找生命的良药
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种种法门都是在众生未解脱前,提供了解决众生烦恼的方法,所以这些法门是对治法,针对病症下药,并非究竟的解脱法,每一类的性行人表示,生命的特质具备的烦恼较重的部份,因此要从此着手,将烦恼淡化,或升华为相近的根性。每一类的性行人皆有合适于自己的法门。
瞋行者的修持法门四梵住、四色遍(青、黄、赤、白)。
痴行者的修持法门入出息随念。
寻行者的修持法门入出息随念。
信行者的修持法门佛、法、僧、戒、舍(施)、天随念。
觉行者的修持法门死念、止息随念、四界差别、食厌想。
一切行者余六遍(地、水、火、风、光明、限定虚空)四无色(空、识、无所有、非想非非想)。
《解脱道论》整理根性合适的修持法门
贪行者的修持法门有不净想、观身。
瞋行者的修持法门四无量心、色一切入。
痴行者的修持法门以言问法,以时闻法,以恭敬法,与师共住令智增长。
寻行者的修持法门念数息。
信行者的修持法门六念处。
觉行者的修持法门念死、念寂寂、观四大、食不净想、一切行处。
所以《解脱道论》中才说:痴行人未增长智,不应令起修行处,离方便故。若离方便,其精进无果。但是《解脱道论》中将痴行人又细分为二类:无根痴行及钝根痴行。其中无根痴行人应如上所说“以言问法,以时闻法,以恭敬法,与师共住令智增长”,不应“教修行处”;而“钝根痴行人”则可学习“念数息”。
三、结论
现代忙碌的社会,人们每天追着外境,赶上时代的变化,汲汲营营让自己赶上时代,禅在现代的社会中,扮演着找回自己的钥匙,“禅修”对身体、心灵与生命有极大的好处,对身体的好处是让身心放松、消除疲劳、培养活力;让心灵心平气和、思虑细密:可以让人的心自然获得平静。心情平静,不受干扰,思虑也会变得更细密,感觉更敏锐,头脑更清楚。让禅于生活的运用更加活络;帮助生命化迷为悟、开创人生、肯定自我、成长自我,开发无穷的潜能,让禅法运用在人间,体现人间佛教的禅法运用。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