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刘勇:从《护生画集》看弘一法师的艺术弘法精神

2012年06月15日 16:36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护生画集(图片来源:资料图)

编者按:2012年6月17日至20日,“第四届海峡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在福建泉州举行。文化交流周上将举行弘一法师纪念馆新馆剪彩仪式,《南山五部》善本再造新闻发布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佛教增强两岸间的文化交流,促进彼此互信互动、互助互融的发展与共荣。期间还专门举办了以“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弘一法师•佛教精神•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厦门大学佛教哲学博士刘勇发表了题为《从《护生画集》看弘一法师的艺术弘法精神》的论文,从《护生画集》的策划、创作、编辑到出版发行的前后因缘着手,立足史料,系统阐释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中所体现出的细腻、严谨、慈悲和智慧等诸种艺术弘法精神特质。论文节选内容如下:

《护生画集》是一部由弘一法师总策划,集合众力众智而完成的艺术弘法精品大作。这部画集共有六册,共450幅画,从开始作画到全部完成,长达四十六年(1927年至1973年)。《护生画集》第一集和第二集(又称续集)由丰子恺先生作画、弘一法师亲自为护生画配诗文、马一浮先生作序、李圆净居士主要负责编辑、夏丏尊先生主要负责出版等事宜。后因弘一法师圆寂,后续四集除了丰子恺担任创作重担外,为画集先后做出重大贡献的还有叶恭绰、朱幼兰、虞愚、广恰法师等。《护生画集》前后约有150多种版本传世,其出版印行的版本至今仍不绝如缕。这本画集的应世无论是在佛教界还是在世俗社会上都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其影响之深远不仅在于这本画集驻留于历史时空,为人所铭记、传唱、讲说和研究,更在于它将慈悲护生,智慧护心的思想潜移默化于世间人心,对社会风气和思想起到了莫大的净化作用。

学术界对弘一法师及其《护生画集》有不少研究,但对弘一法师的艺术弘法精神的精细考证和提要论述尚嫌不足,这可能会使社会人群对弘一法师的宏伟人格、智悲大心的认识略显不足或不够全面。本文试图从《护生画集》的策划、创作、编辑到出版发行的前后因缘着手,立足史料,系统阐释弘一法师在《护生画集》中所体现出的细腻、严谨、慈悲和智慧等诸种艺术弘法精神特质,其目的乃在于:一方面实事求是地说明弘一法师的宏伟人格及悲智精神,另一方面亦彰显这种艺术弘法的宝贵精神特质在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上的重大意义,以及其对佛教艺术弘法领域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护生即护心”——戒杀放生、慈悲护心的悲愿心行是根本动因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先后流行过素食主义、保护动物、爱护生命等一系列思想潮流,这是《护生画集》出世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环境。而弘一法师作为《护生画集》的总策划,他的戒杀放生、慈悲护心的思想和悲愿心行却是决定其发心创作《护生画集》的根本动因。离开这一根本动因,纵然时代思潮翻天覆地也难以创作出传世绝伦的《护生画集》。正是基于这一根本动因,再加上时代潮流的顺应,使得《护生画集》生逢其时,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默默地呼唤着人类的良知和觉性。

(一)从弘一法师的深信因果、戒杀放生的思想上来看

戒杀放生思想是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和主张,这一思想根源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因缘果报,真实不虚”的规律和原理。在佛经的记载中,杀生和放生均有其相应的果报和功德。如《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云: “若离于杀生,一切皆爱敬。恒无病长寿,常乐不害法。一切所生处,恒乐佛所行。常遇佛法僧,速成無上觉。”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云:“诸余罪中,杀罪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弘一法师在南普陀寺的一篇讲演《南闽十年之梦影》中特别提到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他说:“我平时对于佛教是不愿意去分别哪一宗、哪一派的,因为我觉得各宗各派,都各有各的长处。 但是有一点,我以为无论哪一宗哪一派的学僧,却非深信不可,那就是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弘一法师认为只有深信因果报应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弘一法师提倡戒杀放生正是深信因果报应的思想最直接的体现。因缘果报是佛教的基本教义思想,而戒杀放生正是基于这个思想的行动。

弘一法师作为中国近现代律宗祖师大德,戒律精严,德行高尚,自然是以佛心为己心,依教奉行,劝善抑恶。

法师首先从放生的因果功德相上来劝诫众人多放生护生,宣讲放生可得延寿、愈病、免难、得子、生西等殊胜果报,次从杀生之恶业果报上来劝诫不杀护生,一方面从正面讲戒杀放生的殊胜功德,另一方面从反面讲述杀生的种种恶业果报。如:

“放生之功德如此。则杀生所应得之恶报,可想而知,无须再举。因杀生之人,现生即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命终之后,先堕地狱、饿鬼、畜生,经无量劫,备受众苦。地狱、饿鬼之苦,人皆知之。至生于畜生中,即常常有怨仇返报之事。昔日杀牛羊猪鸡鸭鱼虾等之人,即自变为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昔日被杀之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或变为人,而返杀害之。此是因果报应之理,决定无疑,而不能幸免者也。”

弘一法师从因缘果报上来宣讲戒杀放生,其目的乃在于“惟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他的深信因果、戒杀放生的思想由此可见一斑。他的悲心恳切,不仅怜悯放生生命的性命,更慈悲人类的福祉,为众人指点迷津,指明极乐的方向。《护生画集》的诗文中也处处体现了这种戒杀放生、慈悲护心的思想,与这篇演讲的精神思想是一致的。这些思想直接构成了他策划《护生画集》的思想动因,只是在《护生画集》中所讲的语言和内容更加委婉平和、去宗教化,以人道主义为中心,适合普通人理解和接受罢了。

(二)从弘一法师的戒杀放生、慈悲护心的行为上来看

弘一法师不仅在思想传播上提倡戒杀放生,更是身体力行,解行相应。弘一法师对戒杀放生的情有独钟,有目共睹。若按照现代心理学精神分析的原理,可以追溯到儿时的记忆因缘,儿时的记忆对人生的影响至为深刻。儿时的思想深深烙印在法师心中,法师的很多戒杀放生、慈悲护生的行为跟儿时的那颗启蒙的种子分不开,而这颗种子跟佛教的因果思想和放生思想早早地吻合在一起了。这不仅说明了弘一法师儿时的家教优良,而且还隐证了其早期人格心灵中就有了夙世的慈悲情怀。

值得指出的是,弘一法师不仅倡导和劝诫戒杀放生的行为,更把这种戒杀放生的思想和行为落脚在“善护其心”上,以回归佛教以心为宗的根本纲领,以期达到智悲双运的境界,这也是其眼目和智慧所使然。“因佛心者,大慈悲是,今能放生,即具慈悲之心,能植成佛之因也。”弘一法师将放生之大慈悲心跟佛教教义中种成就佛果之因结合起来进行阐释。

“护生即护心”这一思想贯穿了《护生画集》第一集到第六集的始终,不仅倡导了戒杀放生,而且将其升华到了“善护其心”、唤醒人类觉性的高度,这既是《护生画集》应时而出的根本动因,也是其悲愿导归的最终目标。

二、“要做到极致”——细腻严谨、追求完善的工作态度是精品保障

弘一法师从发心策划《护生画集》开始直至画集出版发行,乃至交代《护生画集》后续几集的后事,他所作的工作、所花费的心力均非常人所能想象,特别是他细腻、严谨、不断追求完善的工作精神和态度,尤其令人叹服。据笔者统计,在弘一法师的书信集中,与丰子恺的24通书信中有11通书信是专门讨论《护生画集》的,与李圆净居士的24通书信中,有14通书信是研讨《护生画集》的,与夏丏尊的103通书信中有9通书信是涉及《护生画集》的,内容涉及策划、宗旨、创作、装订、印刷、版式、编辑、出版、发行等方方面面的事宜,事无巨细,极其认真。或许,正是因为有这种细腻严谨、无畏精进、追求完善的工作精神和态度,才能成就《护生画集》这样的艺术弘法精品大作吧!

(一)策划运作上的高瞻远瞩

在画集的宗旨拟定上弘一法师颇费心思,他与李圆净居士和丰子恺居士在来往信件中经常商讨,甚至法师自己也说:“此次关于画集之事,朽人颇煞费苦心。总期编辑完美,俾无负仁者期望之热诚耳。”他在《护生画集》第一册所附回向偈里指明了护生画的宗旨,即“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其目的在“导俗”,即引导俗众戒杀放生、爱护生命及至爱护心灵。之所以拟定这样的宗旨,一方面,弘一法师考虑到俗众接受程度,不能以宗教教义说教出现,恐怕俗众一时难以接受,所以内容导向上提倡人道主义,但其核心仍符合佛教教义伦理思想;另一方面,为“引起阅者满足欢喜之兴味”,需用艺术作方便,吸引读者爱看喜读,读之有味,心有所感,“自然能于戒杀放生之事,种植善根也”,这样用画集的形式便能满足这些需要,起到以艺术为方便,引导俗众戒杀放生、种植善根的弘法目的。这一宗旨的构思和拟定足见弘一法师善巧方便、高瞻远瞩的智慧。

关于读者定位,弘一法师是极为注重和关心的,他在书信中多有提及,如“今所编之画集,专为新派有高等小学以上毕业程度之人阅览为主。彼愚夫等,虽阅之,亦仅能得极少份之利益,断不能赞美也。”他并且对读者群和范围做过详细定位分析,“第一,专为新派智识阶级之人(即高小毕业以上之程度)阅览。至他种人,只能分获其少益。第二,专为不信佛法,不喜阅佛书之人阅览(现在戒杀放生之书出版者甚多,彼有善根者,久已能阅其书,而奉行惟谨。不必需此画集也)。近来戒杀之书虽多,但适于以上二种人之阅览者,则殊为希有。故此画集,不得不编印行世”。甚至在画集出版发行后,在画集发送的范围上法师也仔细思维,如“《戒杀画集》出版之后,凡老辈旧派之人,皆可不送或少送为宜。因彼等未具新美术之知识,必嫌此画法不工,眉目未具,不成人形。又对于朽人之书法,亦斥其草率,不合殿试策之体格(此书赠与新学家,最为投机。如青年学生,尤为合宜。至寻常之寺院,及守旧之僧俗,皆宜斟酌送之)。”弘一法师思维之认真细致,更有甚者,在信件中明确发送时应把握的分寸,如“画集出版之后,若直接寄赠与各学校图书馆,似未十分稳妥。应由校中教员转交,乃为适宜也。现在即可托人调查介绍。”可见法师之认真细致,实在用心良苦,也足见其智慧之细致、高远。

关于画集的名称、作画、配文、封面以及写序等事宜,弘一法师也是仔细思考、认真策划、运筹帷幄。《护生画集》在确定这个名称之前,还有《护生痛言》、《戒杀画集》两个名称,后由李圆净居士建议,由弘一法师定夺改为《护生画集》的。弘一法师在回复李圆净的信中最终确定了画集名称:“题名为《护生画集》,甚善!但其下宜增三小字,即“附文字”三字。”弘一法师也考虑过请马一浮题写封面集名,但是“所以不乞湛翁题封面集名者,因湛翁喜题深奥之名字,为常人所不解。于流布颇有妨碍。故改为由朽人书写也。”

关于封面及名称的题写,还有写序作者,弘一法师也一一交代,“此封面,请子恺画好,由朽人题此书名。至若题辞,乞湛翁为之,诗文皆可。”封面由丰子恺作画,弘一法师题写“护生画集”四字,第一集画集序言请马一浮来题写。在交代李圆净访马一浮请其写序的过程中,弘一法师考虑周全、相关事项也是一一说到才罢,如“至若题辞,乞湛翁为之;诗文皆可。但付印须在年内,湛翁能题就否,不可得而知也。去年晤湛翁,彼盛赞仁者青年好学,故仁者若向彼请求,或可允诺。附写一笺,往访时可持此纸。”第二集的序言弘一法师建议丰子恺书写,李圆净居士和夏丏尊居士再各撰序一篇,他在给李圆净的书信中道:“丰居士之前书,即作为画集续编之序文。此外再乞仁者及夏居士各撰序一首。”

关于画集的续集创作及其后续四集之后事交代,弘一法师也是高瞻远瞩、敦敦师言。在弘一法师六十大寿之际,丰子恺完成护生画集续集的六十幅画作,寄送至法师处,法师阅后甚悦,便回书告诉丰子恺,请他在法师逢十之寿时作护生画,即七十岁时,作护生画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岁时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岁时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岁时作第六集,共百幅,如此《护生画集》算是功德圆满。法师完整地交代了《护生画集》后续几集的创作心愿和计划,祈望弟子丰子恺能够完成。《续护生画集》(即《护生画集》第二册)于1940年11月由开明书店出版。此时的弘一法师已年迈抱病,他在续集跋文中道:“己卯秋晚,续护生画绘就,余以裹病,未能为之补题,勉力书写,聊存遗念可耳。”关于《护生画集》的后续四集,1940年6月,他写信给李圆净和夏丏尊,交代他们协助丰子恺完成后续四集的创作、编辑、出版等工作,“丰居士有续绘三、四、五、六编之宏愿,而朽人老病日增,未能持久,拟提前速编辑成就,以此稿本存于上海,俟诸他年陆续付印可也。”在这封信中弘一法师还对画集的制作风格、画材、编辑、排版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在护生画集第二集出版后,法师可能也感知到自己将看不到画集后续四集的出版发行了,1941年闰六月,也就是弘一法师圆寂的前一年,法师又写信给夏丏尊,再次郑重嘱托:“《护生画》续编事,关系甚大。务乞仁者垂念朽人殷诚之愿力,而尽力辅助,必期其能圆满成就,感激无量。”弘一法师对《护生画集》的艺术弘法之悲愿真诚之至、语重心长溢于言表,他对画集的前前后后的事务都认真对待、思量长远、可谓安排细致、高瞻远瞩。

(二)文画创作上的细腻严谨

读过《护生画集》的人均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从中汲取给养和教化,有的或从中感悟含灵之苦,而奋起护生;有的或感悟其唯美柔软,油然而生慈悲之心;有的或受其潜移默化,感叹文画的那份含蓄真稚、淡雅童趣。胡松涛先生曾说:“在我有限的阅读中,像《护生画集》这样充满广大爱心的著作也是少有的。况且,绘画的形式,生动直观;绘画的语言,直抵内心。我读着它,渐渐地,目光中少了些块垒,多了些柔情;面孔上少了些僵硬,多了些笑意;言行里少了些冷漠,多了些同情。我看人看花看鸟看虫看万物,多了一副慈悲心肠。”《护生画集》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染力,固然跟画集文画创作的旨趣、艺术造诣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弘一法师在文画创作上细腻严谨,乃是展现画集之艺术感染力的基石。

从弘一法师的书信集中,可以看到法师在文画创作过程中的细腻严谨,非同一般。笔者将所涉及的创作过程分为配诗、增删、改画、改录、改题、审定意趣、艺术态度七大类,以供直观感受和共同考证。

(三)编辑出版上的追求完善

弘一法师对《护生画集》所付出心血,及其认真程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从画集的策划、宗旨、创作、装订、印刷、版式、编辑、出版、发行等方方面面的事宜,法师都一一亲自过问,并细致谋画,绝不轻忽。若不细细整理这些史料,只看画集本身,是很难看到法师策划和创作《护生画集》的细致、严谨、追求完善的精诚用心。柯文辉先生在评价弘一法师为《护生画集》费尽心血时说:“他对这部画集所费心思不亚于写一部经书。有关编辑、版式、装订、用纸等方面的看法,对于出版工作、书籍艺术仍有参考价值。尤其是编撰态度上。”之所以能够对待一部画集如同对待一部经书那般严谨认真,这跟法师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和其高尚的人格修养不无关系。弘一法师曾言:“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做事一丝不苟,必然从事中反省内心,要做到严谨认真,要做到极致,才无愧此心。而生活上,力求节俭朴素,戒绝奢华。弘一法师已经将这种人格修养的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的每件事之中,堪为知行合一的典范。其在《护生画集》中所体现的这种工作精神正是其人格精神的最直接的展现。

三、“遗风艺苑思”——诚毅涵容、智悲双运的无我精神是传世诀要

佛教的无我精神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从实际的行动中去见到和证明人性和万法的本质。无我精神正是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自私自利为目的出发做事情,无我精神正是通达人我空智和法我空智而起六度万行等菩萨行,慈悲喜舍,饶益众生,精进行持。在《护生画集》的策划和创作过程中,弘一法师的佛教无我精神体现无遗,而其诚实、谦虚、坚毅、涵容、信念的人格品质正是无我精神的外在德行体现。

1.不辞劳苦、坚毅行持:

在护生画集的创作过程中,弘一法师都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有的时候甚至在病期和闭关期间还在创作和谋画画集的方方面面的事宜。在给李圆净的信中,法师描述道:“画稿不久可由承天寺转寄到。朽人近来身体衰弱,天气亦寒,约须数月,乃可写就。仁等筹募之事,即可着手。此事决定进行,不能中止。”1939年,晚年的弘一法师虽然身体衰弱、精力不济,但仍坚持写作,并坚毅行持,嘱托李圆净要将画集筹募等事坚决做下去,不可中止。即使是很多外部经济上的压力,法师亦毫无惧色,只是嘱托继续进行:“关于画集事(第二集),乞与夏居士接洽一切。现在纸张人工皆涨价,稍迟出版无妨。但此续集将来必须出版,未可中止。” 《护生画集》出版发行后,“颇能契合俗机”,社会反响良好,反过来印证了法师坚毅行持的正确性。

2.无我利他、智悲双运: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曰:“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通达无我法是真菩萨心行,菩萨心行皆是通达无我法。弘一法师讲戒杀放生的弘法理念放入《护生画集》,劝导社会走向善的一面,正是其大慈悲心的自然流露。佛法中慈悲和智慧不可或缺,必须双运,才能到达究竟安乐。在《护生画集》定稿后,法师手书二偈:“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法师的旨意正在引导俗众,趣入善净的究竟安乐境界,他将制印《护生画集》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同发菩提心,往生究竟极乐。这种心行正是标准的无我利他、智悲双运的菩萨心行。

《护生画集》第一集出版后,反响很好,大家对画集所展现的含蓄、优美、慈悲、真诚表示赞可,并深受其慈悲戒杀、护生的精神所感化。开卷诗趣盎然,几使阅者不信此乃劝善之书。盖初集着眼于斥妄即戒杀,续集多着眼于顾正即护生,乃一善行之两面,戒杀是场面,护生始为究竟也。”

3.诚实谦虚、至诚感应:

对于承担《护生画集》的诗文撰写者,弘一法师有一段自述:“朽人已十数年来尝作诗。至于白话诗,向不能作。今勉强为之。初作时,稍觉吃力。以后即妙思泉涌,信手挥写,即可成就。其中颇有可观之作,是诚佛菩萨慈力冥加,匪可思议者矣。”对于白话诗的写作,一方面弘一法师写出了现状实情,因久疏诗文,只是勉强为之;另一方面,因为法师的悲心甚切,发心至诚,虽初写吃力,但后即妙思泉涌,下笔如有神,颇有可观作品,法师归之为佛菩萨慈力加被,常言道“人有诚心、菩萨感应”,这样不可思议的情形法师少有述说,但在画集创作过程中出现,法师却是心生安慰欣喜,亦是《护生画集》一大殊胜之事。

《护生画集》面世时,大中书店、大法轮书局、大雄书店、佛学书局、龙门书局等十数家书店均为其出版发行,时至今日,已有150多种版本,而且远播英国和日本,英国和日本均有其译本,可谓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弘一法师作为画集的总策划师,他从这部书的创作、编辑、到版式、装订,乃至出版、发行等方方面面都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和智慧。

可以说,这部《护生画集》(特别是第一集和第二集)从发心、策划、创作到出版发行的各个环节,完整地反映了弘一法师细腻、严谨、慈悲和智慧的艺术弘法精神,这种精神对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佛教艺术弘法模式都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林万春先生读《护生画集》时说:“怀着对生命的敬畏,我每次读《护生画集》前,都要将双手洗得干干净净。虽然是简洁不过的诗画,和风细雨,漫不经心似的,却胜过多少流行一时的‘圣贤书’。”

《护生画集》何以有如此的感召力和教化力?佛教的艺术弘法如何创作出应时应机、感化人心的精品大作?这两个问题或许可以从弘一法师创作《护生画集》的艺术弘法精神中找到一些答案。我想,这既离不开对佛理究竟精神的体证和把握,也离不开创作者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修证践行;既要具备慈悲济世的情怀发心,也要具足恒顺众生与时俱进的方便善巧;既要有精湛的艺术理念和技术,也不能缺少创作的精诚至心和无我精神。否则,精品不仅难以出世,还可能出现种种肤浅、粗制、或不能契理契机的作品,让人不觉扼腕。弘一法师策划的《护生画集》及其体现出现出的三种重要的艺术弘法精神堪为当代佛教艺术弘法的宝贵精神财富,足资借鉴!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护生画集 弘一法师 艺术弘法 第四届海峡论坛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