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问道》特辑(2):法海事件就是台湾思凡事件重现

2013年03月15日 10:30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正在加载中...'

主持人:我借王教授刚开始提到的台湾的“思凡事件”,这个可能对我们现在来讲呢,更有一定的启发的一个意义。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台湾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事情。有一个艺术学院,要公演“思凡”,那么台湾佛教界呢,就请主办方取消这个演出。这件事情呢,最后也引起了一个很大的一个社会反响。

这次电视媒体戏谑佛教的事情发生之后呢,也有很多法师和网友提到了台湾的“思凡事件”。有一位法师说,在台湾,这种事情已经是不能发生的了。就是我们这种戏谑佛教的事情,已经不能再发生了,他提到这个事情。华岩寺的道坚法师也说,这件事情是台湾事件在大陆的上演,他也是看到了两者之间的一种相似性。

理净法师:我们说的台湾“思凡”事件和我们现在的“法海”事件,两者有共同之处,就是它的标题,《思凡》和《法海不懂爱》,这个从名词上讲,都是对我们佛教徒的情感上是一个伤害。

但这两个有不同之处呢,《思凡》呢,它是一个戏曲,它表现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啊,他没一个具体的人物啊,他演的就是当时的有的出家人可能不愿意,受不了寂寞,在尘世间找一些乐趣。而法海和尚不是这样的,他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啊,他是一个高僧,他是我们金山寺的开山祖师。那我觉得就有这种亵渎在里面了,就是不尊重他了。

所以说通过这个事情,我们也不是说非要龚琳娜给我跪下道歉什么的,不是的。而是说让以后文艺界的人,认识到对宗教人物应该怎么去处理,其实我们现在要做好这个事情很简单的,你找一些,现在很多的寺院,佛教协会啊,找一些,就是“我的这个东西,你看对你们佛教有没有伤害,能不能播放”,很简单。

主持人:并不是说我们直接去干涉你的创作。

理净法师:不干涉。

王志远:我的导师是专门研究这个古代的戏剧的。他就是把明清以来,元代以后的这个戏剧每一个去看,那里面的佛教形象基本都是负面的。而且大多数还比,比这次还严重,你到现在去看昆曲,和尚都是小花脸,全带一个小方块的,那么这个也形成了它的一个历史的原因。在中国的这个历史上,有两个并行的线,一个就是这个崇佛,就是非常崇敬的,对吧?但是这个崇敬到了最后呢,就叫佞佛,就是走弯路了,就过分了,过激了,过狂热了,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就是说他那个,批判佛教,也走歪了,到最后就是谤佛。那这两条线呢,都是同时存在的。

我个人认为啊,就是说,我们不能把所有的文艺作品里面对某些人的这种批评,或者某些形象,全都拉到自己身上来,这是不恰当的。当然另外一方面来说呢,如果是不正确的,亵渎了一个宗教的感情,那就要另做别论,对吧?而且特别是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就是现在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立场来,我们从台湾的“思凡事件”,就是昭慧法师,她讲的也是这些作品对当下,我作为佛教徒弟,我作为出家众,你对我有什么影响?你如果对我们现在就直接有伤害,那我当然要提出抗议,那这是作为公民的一个权利。对吧?作为一个不仅仅是信众的权利,它也有公民的权利。我觉得在这些方面呢,我们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分析。

主持人:我们80后,是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思凡”这个事件?

沈抒寒:我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个事件,因为我原先也,就是学过一点点昆曲,当时我也看过这个“思凡”这个段子,包括在京剧里也有,确实这个影响是很大的。那么从刚才我听了法师的话以后呢,给我一个启发,就是说从这个《法海你不懂爱》这个事件,联系台湾这个“思凡”事件啊,它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说谈到了对佛教的一个误解,误读。那么台湾这个“思凡”事件呢,它可能更多的是从我们对僧人的刻板印象上来的,它是通过这个戏曲的这种形象来解读的,那么像这个“法海”这个事件呢,也是通过这个对僧人形象的一个解读。就是说很多文艺演出,包括文学作品它是有意无意的,把这个社会上人的很多一些价值观,或者是对佛教的一些误解,强加在这样一个僧人的形象上。

那么僧人,据我了解,在佛教里,他是应该代表这个佛法的这个大意的,那么因为这种强加使得僧人本身的形象,不能有机会表达出来,而大众,受众,或者说这个读者,他所接受的这个形象更多的是一种,一种误导,像刚刚提到的戏曲啊、文学啊,包括现在一些娱乐、音乐,它在实际造成了这样一种对佛教的这种戏谑,或者是调侃这样一种效果实际造成以后呢,很多的大众,他就没有这个更多的,他本身可能没有更多的机会,通过正面的渠道来了解这个佛教、佛法,或者是僧人的这样一种形象。

大家没有机会了解,真正的佛教的法师是怎么样的,那么我们这个禅学社呢,我们这个禅学社同学,平时也是有机会去寺院参访,我们也接触过很多的这个出家的法师,那实际上出家的法师,跟很多社会上人认为的完全是不一样的。首先他们不会去说,像这个歌里所说的去干预,人间的所谓真爱啊,真情,干预正常的这个婚姻家庭生活。他不但不干预,当然他也更不会去指责。相反,我了解就是佛教里本身他也有这种,通过这种佛教的智慧,来指导这个信众,去怎样处理好自己实际生活中的,这种婚姻家庭的这些问题,有这样的教导,他本身也是有的。

所以,从这一点上看,在这件事情上,在我们这个说到这个法海的这个事情看,他不仅仅是一个对僧人形象的一个误解,可能背后还是对佛教的这个出离心的一种误读,那一点,我看那个明贤法师的文章里也提到了,他提的这个非常好。就是说这种出离精神,他是化解自我入世和出世矛盾的一种努力,然后他不仅不会干预大众,相反还会关心大众的这个生命与安乐。我觉得这点说的挺到位的。因为我个人觉得,就是佛教的这个出离心,至少他给我的这个感觉,他不是像我原来想的那样消极,相反,它是一种对生命一种非常透彻的,一种全面的,很深刻的,前瞻性的考量以后,他才建立起来的,所以说表面来看,是一种出离,实际上我觉得他反而,他可能对于这个世间的认识更深,就形成对这个大众更好的一种保护,它不是一种干预,我觉得,而是一种关怀,我是这样理解的。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思凡 法海 台湾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