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觉泰法师:学习法显大师退而不休的人生观
释觉泰法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编者按:公元399年,一位花甲老者,从西安出发,穿越渤海,一路西行,去寻求佛陀正法。公元412年,这位耄耋老者,渡海归来。一个伟大的文化交流从此拉开序幕,两种文化在此交融。2012年9月8日,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开幕,海内外300名高僧大德学者专家,齐聚法显大师登陆地青岛,共同探讨法显精神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贡献。香港志莲净苑导师释觉泰法师发表了题为《学习法显大师退而不休的人生观》的论文,主要阐述了法显大师62岁时出发,历时十五年,游学近三十国,回国时已近八十岁,仍然亲自参与经典翻译,此种异于常人的坚固毅力与对生命的热情,给现代人在讨论退休生涯规划时提供一些启发。摘要如下。
距今1613年前,东晋时代的法显大师西行印度取经,不但为中国佛教带回几部律典树立了戒幢。他写成的《佛国记》一书,也是我国现存有关西域各国古代历史资料的珍贵文献,亦是我国现存有关海外交通的最早记录。除了这些了不起的成就,法显大师在62岁时出发,历时十五年,游学近三十国,回国时已近八十岁,仍然亲自参与经典翻译,此种异于常人的坚固毅力与对生命的热情,亦可以给现代人在讨论退休生涯规划时一些启发与学习。
法显大师西行的成就与所展现的精神
(一)、法显大师的成就
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法显大师,因慨叹当时汉地经律残缺,于是誓愿西行求法。他以六十二的高龄与同学慧景、道声、慧宽等五人,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求取戒律经典。大师西行求法,历经六年,一路上非常艰难困苦,道路极其难走。经过沙漠时,四顾茫茫,只能以尸骨为路标,依太阳辨别方向。
法显大师沿着陆路西行,而乘着海船从南洋回到汉地的经验,一般公认他是中国西游印度的第一位比丘留学生,也是世界性的大冒险家及旅行家。他写成的《佛国记》一书,对当时印度、中亚、斯里兰卡南洋诸国的历史、地理、宗教、文化等所见所闻的描述,不但成为后来西行求法者必读的指南书,也保存了有关西域各国的古代历史资料,是一部珍贵的文献,也是我国现存有关海外交通的最早记录。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学者有不少人注意到法显大师对于中印文化交通史的贡献。1868年法国学者阿贝尔‧雷弥萨将之译成法文出版;1869年英国学者萨缪.比尔将之译成英文出版;1886年又有詹姆斯.莱治第二种英文译本出版。这些英、法文译本的出版,备受各国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的重视。
法显大师后段人生岁月充满为国、为教付出、奉献的热忱,这种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足为后世佛弟子的典范。除此之外,从法显大师后段人生所展现的生活态度,亦可做为我们计划退休生活时的一个典范,从中可以得到很多的启示。
(二)、退而不休的精神展现
1、 热忱是实践愿望的动力
法显大师以六十二岁的年纪出行,极有可能是十个人中年龄最大者,最后反倒唯有他能毅力不拔圆满成就此一艰苦任务。这除了是一份拥护中国佛教的无私大愿之外,更重要的是有心。有愿有心之后所激发出来的宗教的热忱,支持着法显大师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成功的排除万难完成此一历史重任。
2、学习开始就不晚
法显大师在印度停留期间,也用心学习梵文,所以能抄得《摩诃僧祇律》、《弥沙塞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杂藏》等经律,达成他入印度求律求经的目的与愿望。法显大师六、七十岁才开始学,不但学成而且学到可人翻译经典,由这一点上可以知道,学习开始就不晚,只要有心没有做不成的事。
3、谦虚低调的行事风格
法显大师是第一个到印度的比丘僧,亦是中国年纪最大的留学生。依据李志夫《试还原法显大师在中国历史上之地位》一文中所说:法显大师比起在他之从后几年留学印度的玄奘大师来说,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显然比没有那么耀眼;但如从两人前后之主、客观条件来分析,法显大师所得来的成就,其背后的艰巨却远比玄奘来得辛苦,对中国历史、文化及佛教所产生之影响应更为深远。法显大师当时所携带回国之经典,不论是以律部或涅槃部来说都是当时汉地尚无者。法显大师感觉到戒律对修持佛法之重要,但在当时,中国僧团尚未形成戒律制度,所以其所带回的《摩诃僧祇律》等律藏,对中国佛教僧团是非常重要的。从法显大师不忮、不求、拙、朴的伟大精神中,可以看到他谦虚低调的行事风格。
法显大师把到印度取经当作一生中最值得追求的胜境,使他的晚年岁月焕发出如晚霞般的光彩夺目,让此段生涯成为终生成就的冠冕。此一典范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
三、退休生涯规划的厘定
(一)、退休生活
何谓退休?学界有众多不同的定义。一般认为退休( retirement )是一个人领取退休金后长期的离开全职工作场所的意思。 “退休人士系指年满六十五岁,从工作场所撤退下来,不再从事一项全时有薪的工作,而接受过去工作的退职金作为某些收入的人。”这是从退休者“有钱”且“不再全职工作”的角度来说。但也有些学者,认为退休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离开工作而重新做生活定位的心态。后者的思想显然的和前者有很大的差距。因为一般人所谓的退休,说的只是有钱了不必做固定的工作,可以随心所欲的过日子,或者可以说,只是换了另一种的生活方式而已。其实,生命并没有退休生活这一回事,除非,生命到达终点,不用再生活了。所以后者强调的是,退休后指的是可自由、自主的选择或安排自己满意的生活型态的心态。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来想,则退休与年龄、金钱、工作无关。退休不退休所必须考虑的重点在于,清楚不清楚自己真正想要过的生活方式是什么。
未退休之前很多人对退休之后的生活有很多的期待,但退休之后未必真正满意自己的退休生活。在网路上有人发了这样的讯息“请问退休生活要如何过才会快乐?没退休前梦想退休,可是现在退休了却没半点快乐的喜悦,身边少了同事朋友谈天说笑,换来的只有孤寂。漫长一整天要如何打发?……前阵子到育幼院当志工填发收据、电脑文书输入,没有感到助人的喜悦,只觉孤单寂寞。……惊觉原来我毫无专长,想当志工教导他人还真没本事!恳请大家再帮我绞点脑汁……”这一段投书告白中,非常清楚的透露出,退休后的生活不一定能如憧憬想象中美好,有些人甚至会觉得寂寞无奈,形成生活的一种创伤。
亦有人退休之后过得很惬意,他们因为社会的需要,或自己的经济的问题,或者出于自己要求,而利用退休之后闲暇时间将自己几十年累积的的文化、知识、技术、手艺再发挥,透过编写专书、开班授课,充当顾问而活得很充实,不但为自己开出第二春,亦得社会大众的尊敬。
(二)、退休生涯规划的意义
上述二类不同的退休生活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退休者,有无退休生涯规划的理念。所谓“退休生涯规划”最重要是在于安排自己满意的生活型态,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来促进个人成长,使自己未来的生涯具有意义。但此一目标的达成,如果能透过事前的思考加上仔细计划,就比较可能实现。所以一个良好的退休的生涯规划,必须包括预先思考退休后可能发生的经济问题,或自己在家庭责任角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生活、社会交往方面的变动,并思量采取某些措施因应这些变化。退休生涯规划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具体指涉如下:
1、退休的生涯规划是一种退休准备,是对个人退休生涯,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设计与安排;也是个人退休期望和力行的过程。也就是说,退休的生涯规划,是一种个人退休生活方式的选择或退休生活型态的规划。2、退休生涯规划肯定个人的自主性、自发性及自决性。认定个人可以抉择其退休生涯发展目标,以决定个体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并运用各种方式予以达成。3、经由生涯规划的过程,退休人士必须重新自我认知,探索自我、检视自我的兴趣、性向、专长、人格特质等,并对自我拥有的社会人脉、外在环境、社会资源作整体性的评估,并持续不断于个人内在、外在环境变迁因素中,寻求平衡点,以增进个人潜能的发挥,掌握生涯发展的大权,达成自我实现为目标。
(三)、退而不休心态的重要
退休是人生历程中的一大转变,这种转变意谓着失去一个有秩序的生活结构、闲暇时间的增长,以及丧失来自工作的身分、地位,人际关系显著的改变,经济收入变成不固定。如果没有善加规划或预先作好准备的话,难免造成适应不良。但造成适应不良产生“退休震荡”最大的问题来自社会对退休老人的偏见与歧视。错误的将“老”与退化、衰弱、无用、孤单、卑微、贫病等联想在一起。事实上,个人的经验、智力、成熟会随着年龄而增加,退休人士经历了人生大半的岁月,累积了丰富的阅历与经验,具有比年轻人更为圆融的智慧、超脱的人生体验。心态上如果可以调整成肯定老年生命的价值,即肯定年长是耗费毕生心力去追寻得来的成就,“退休”应该是一种光荣,而不是耻辱的标记,所以年长是智慧的累积,是圆融的代名词。如果可以学习法显大师永不退休,老而有为的精神,达成“成功的老化”继续服务人群,发挥生命的余热,将对社会有更加不同的贡献才是。
(四)、开创人生的第二春
“成功的老化”需要主动去追求、掌握才能得到,它不会自动到来。要想让晚年生活成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美好时光,让无忧无虑、无牵挂的老年岁月,成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可以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没有时间压力,可以轻松休闲而没有财务压力,则必须在退休前做好各种养老准备,当中包括各种心理适应和生活安排等。
星云大师提出了“四等养老”的观念很值得大家参考。他说:“第一等养老要修好缘来养老;第二等养老靠智慧来养老;第三等养老靠积聚金钱来养老;第四等养老则是依靠子孙来养老。”第一、第二等强调的是退休生活中精神富足的重要,第三、第四等则注重的是经济上的无虑。退休老人的苦涩,大都是因为过去没有广结善缘,到了退休之后,岁月里的光华、权势不再,再也没有人理睬,他当然会感到人生是苦涩的。如果他一生成就善德美名,必然走进历史,为人所歌颂记忆;如果他服务社会与群众广结善缘,老来必然为人所崇敬爱戴。这些功成名就的退休人士,知识丰富仪态行为,都能做别人的榜样,正是镁光灯聚焦的所在,人生不会是苦涩的。退休人士如果也能讲究学习专长,例如学电脑、学英文、学唱戏、学画画,或者能够著作、读书、修行,这样不但日子比较容易打发,还可以给后辈青年人一些启示、建议,生活还是很有价值。如果真正实践第一、第二等的养老计划,则退休后的生活,实际上正是自己的黄金岁月。因为经验丰富,阅历广博,做什么事都能事半功倍;因为年龄大了,老马识途,在工作上不像初学者需要去实习、见习,也不需要上多少当才能学一点乖;因为年龄大了,对于人情事理看多了,不像年轻时候乳臭未干,总是得罪人;因为经验多了,不必准备教材,信口说来都是活课本。像这样能谈吐彬彬有礼,给人欢喜,给人信任,就可以展现另一个人生的春天,以人和、活力所呈现人生的第二春。
从法显大师所展现的老而有为的精神中,我们更确定的相信,如果我们都能如法显大师一般,清楚的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有愿望同时有实践力,对生命对众生充满热情,为人处事谦虚踏实低调,则我们未来成为退休老人时,必然仍旧如同的“蓝球”一般,个个抢,人人要,而不会如同“足球”般,老是被踢得远远的。也必然会有耀眼灿烂的人生第二春。
相关新闻: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