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胡雪峰:现代社会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

2013年11月13日 17:04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胡雪峰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雍和宫住持胡雪峰发表了题为《现代社会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的论文,以下为论文全文。

“众山须弥最,众流海为最,众经亿百千,戒为第一最。”故修学佛法必须从受戒入手,从持戒做起,一切学处,戒为基础。简而言之,戒律是佛法生存的基础,“以戒为师”,“无戒无师”,真正的佛教徒必须受戒持戒,遮恶摄善。

戒和律是两个概念。“戒”梵语称“尸罗”,本来的意思是防非止恶,即调整身心,使身心养成好的习惯,不仅要避开宗教上、道德上的不善与恶德,而且在经济、法律和肉体健康方面也不做与教理相违的事。戒也有行善的意思,止恶的戒称为止持戒或律仪戒;行善的戒称为作持戒或作善戒。《大智度论》卷十三记载:“好行善道,不自放逸,是名尸罗。或受戒行善,或不受戒行善,皆名尸罗。”大乘佛教讲戒不仅是止恶、行善,而且要强调利他行。“律”梵语多称“毗尼”,则是指行为规范,即佛教的法规、纪律等。戒和律合称“戒律”。

法规泛指由国家机关制定和颁布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等法定文件。它具有对社会成员行为明示、违法预防和校正、净化人的心灵和社会环境、扭转社会风气、理顺、改善和稳定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提高整个社会运行效率与文明程度等作用。

佛教倡导佛法常新、与时俱进,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佛教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必须正确处理僧尼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的关系,坚持持守戒律与遵守法规相结合。

一、持守戒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持守戒律的重要性在于戒律是佛教赖以存在的根本,“戒在佛在,戒灭佛灭”。按照佛教的教理教义,佛门四众弟子要以戒定慧“三无漏学”来实践佛陀的教诲,净化自他身心,圆满无上菩提。在此过程中,必须坚持发慈悲心、行菩提道、守根本戒的优良传统。“三无漏学”中以戒为先,戒是佛法住世的根本。

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借用《大涅槃经》中关于戒的论述对戒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和阐释,“戒是一切善法之梯。戒是根本,犹如地是树等根本;戒是一切善法前导,如大商主是为一切商人前导;戒是一切法幢,如帝释幢;戒毕竟断一切罪恶,及恶趣道;戒如药树,治疗一切罪恶病故;戒是险恶三有道梁;戒是甲剑,能摧烦恼诸怨敌故;戒是明咒,能除烦恼诸毒蛇故;戒是桥梁,度罪河故。” 强调了戒是一切善法的根本,也是断除一切罪恶的根本。

持守戒律的必要性体现在戒律存在的目标上。佛陀于《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一》为声闻弟子制其学处:一摄取于僧故,二令僧欢喜故,三令僧乐住故,四降伏破戒故,五惭者得安故,六不信令信故,七信者增长故,八断现在有漏故,九断未来有漏故,十令梵行得久住故。佛教重要戒律经典《四分律》也记载了同样的内容。因此,持守戒律的必要性可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为个人解脱、为僧团和合、为众生生信及为佛法久住,已与佛教的生死存亡密不可分。

作为行为规范和组织制度的戒律,是贯穿佛教的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四要素”的核心内容。没有对戒律与佛教徒持戒实践的认识,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佛教。因此,在现代社会中,佛教更应重视持守戒律。

二、法制建设对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当前我国法制建设成绩显著,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宗教事务是国家事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事务管理是国家事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党和政府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同时,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藏传佛教事务的管理已纳入法制化轨道。《宗教事务条例》、《藏传佛教活佛转世管理办法》、《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等,彰显着藏传佛教工作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它体现着制止非法、保护合法的双重含义,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宗教界和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因而也必然会得到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实践证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既依法坚决打击了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又有效维护了宗教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宗教界及信教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法制建设在宗教事务领域取得了伟大成绩。

正是由于法制建设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宗教界人士更应该知法、懂法、守法,作众生示范和楷模,努力推动造就依法治国人人有责、法治国家人人共享,“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