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静波:三归依与佛教的基本戒律

2013年11月13日 15:57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静波

编者按:2013年10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佛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戒律思想与实践——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佛教戒律思想与实践”为主题,共发表近30篇学术论文。与会学者围绕佛教戒律话题从汉传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溯源、戒律的现代意义、藏传佛教戒律思想、中国佛教戒律研究、戒律思想研究、戒律及其现代实践7个分主题进行研讨探究,分享交流。黑龙江省佛教协会会长,哈尔滨极乐寺方丈静波法师发表了题为《三归依与佛教的基本戒律》的论文,以下为论文全文。

“缘起甚深甚深”,“佛种从起源起”……释迦牟尼佛夜睹明星悟道后,以“四圣谛”法教化五比丘,于是人间始有三宝具足。佛教信仰由此而有。

无论是印度,还是中国,乃至世界任何一处,佛教信仰都是由三归依而维系的;纵观整个佛教的大藏经,也都是围绕归依三宝而展开的。可见,三归依是佛教信仰的中心,也是佛教的伦理,更是衡量佛教徒正确信仰的标准。应该是戒律中的戒律!尤其是在末法正见遗失的时代,重申以归依三宝作为信仰的标准,是多么的重要。正如《焰口经》所云:

“夫三宝者,千生罕遇,万劫难求;归依者,福增无量;礼念者,罪灭河沙;譬如灵丹之妙药,疗百病而蠲除……”

至于佛学中的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等,固然重要,但却完全服务于三归依的根本,为三归依所摄。

一、为什么要归依三宝?

归依三宝,是佛教徒成为佛教徒必须具备的条件。汉传、南传、藏传佛教中,均有三归依警示学佛人,只是藏传佛教多了一个归依金刚上师。归依是投向、依止的意思,也就是翻旧之恶,依止正道而得解脱。佛教是无神论,如“无我无造无受者,善恶之业不败亡”。因为归依的对象是三宝,即佛法僧三宝,从而突破死魔、阴魔、烦恼魔、天魔的束缚与困扰。

整个佛教经典所维系阐述的都是以三宝为中心,诚如《水陆仪轨》每一个仪式前均有“至心归命礼,十方法界,诸佛法僧,常住三宝”。

所谓佛宝,即是觉者、智者,如《十地经》所说:“如睡梦觉,如莲花开”。也就是彻悟诸法实相,智慧圆满的人。

所谓法宝,即是正见。因为正见,众生因之而得解脱。正见的标准是: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符合这个三法印标准的是正法,否则不是。

所谓僧宝,即是净。即超越五欲六尘的困扰,心中无有挂碍、恐怖、颠倒梦想等,即佛法的实践者和弘扬者。

归依三宝,是远离贪、嗔、痴,迈向解脱的开始。如果不归依,则信仰就如空中楼阁。虽然独觉即缘觉乘,修习十二因缘可以悟道,毕竟局限而不究竟,依然要归依三宝。所以归依三宝是学佛的开始,乃至成佛过程中一直伴随行人。虽然,我们发现,人们对归依三宝的热情,远远低于对看相、算命的方式,说明人们更重视眼前利益,忽视心灵理性的信仰。

二、世谛三宝与真谛三宝

《普贤行愿品》中说:“ 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犹如莲华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又有《中观论》中说:“不依世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关于世谛三宝:所谓世谛佛宝,各种佛的造像,金、银、铜、木等;所谓世谛法宝,佛说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经典;所谓世谛僧宝,独身,住合法寺院,僧装,素食,被省佛教协会僧人资格认定。其定位又如《四十二章经》所说:“割爱辞亲,剃除须发,息心达本,故名沙门”。

真谛三宝:即前面所说的觉悟、正见、净心。一如《坛经》所说,皈依三宝即是皈依觉、正、净。

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先有世谛三宝,然后才有真谛三宝。下手处是世谛三宝,也就是住持三宝,是修学佛法的开始。没有住持三宝,也就没有真谛三宝,如同莲花离不开泥水,高原陆地不生莲花;离开了住持世谛三宝,就如同画饼充饥,说食不饱。如果只有世谛三宝,没有真谛三宝,那就会学佛没有解脱成就。而圆满的境界则是“二谛融通三昧印”。如昆山有玉,岂无瓦砾?沥水成金,怎无泥沙?泥龙不能行雨,行雨必拜泥龙……

三、现实信仰中的困扰

如果说住持三宝,尤其是住持僧宝或所居住的合法寺院被忽视或被否定,那么信仰的三宝将被分割、被扭曲,则是末法时代最为无序的事。

1.佛教的江湖上,有出家人竟然提倡不建寺院,不到寺院中去,甚至建一座寺院等于建一座地狱,送一个人出家等于送一个人下地狱。那么,佛教信仰的载体应该放在哪里呢?中国的寺院是政府批准,受法律保护的合法宗教场所。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应当在这个空间活动,受法律保护。所以这样的观点引发的结果则是,大量的非法存在的寺院、念佛堂奇怪的生存着……。当然,也有以建寺庙为招牌搞活经济的另类行为。

2.佛教的寺院中大量的佛教徒都在发热地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不能否认《弟子规》对于完成人生修养的作用,也不必否认它存在的社会价值,佛教徒有包容的心量,但于自身信仰,却是放下不是放弃,随缘不是随便,圆融不是圆滑,负责不是负担……现实却是不务正业,往往喧宾夺主,舍本逐末。

3.有所谓的居士曾经找过我,要到极乐寺讲经,我告诉他,和尚还没有死光呢!无论如何,讲经说法是寺院中出家人的责任,如果有人把出家人的活都做了,那么,出家人做什么呢?当然,这里有两点需要澄清:一是出家人需要担当负责,否则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而正常佛教交流也不可以回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了解社会问题,接受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是佛教生存的动力和支点。

[责任编辑:张虓] 标签:人民大学 第三届国际佛学论坛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