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视频:《问道》佛像鉴赏与收藏(下)

2013年10月11日 15:02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佛事用品展是学习鉴赏佛像的很好平台

主持人:您刚才谈到的是,您创作过程中的一些体会,这个是不是也是对我们大众的鉴赏也是有这种借鉴的作用?

黄文寿:对,因为我们的国情,有半个世纪大家都没有心思去生产这些,现在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条件好了,大家才开始生产,生产这个就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就是说大家不很了解这一类的东西,所以说我感觉到我们厦门国际佛事展,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平台,让大家多看多接触,由不懂到懂,由不大懂到精通,这样的话生产才能够加快步伐,否则的话收集是短暂的,你有钱拿出来收藏,如果不是代表现代民间传统艺术,那收藏就没意义了。

主持人:从收藏的角度来说,除了有材质的好坏、贵贱之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有一层,一个是艺术层面造型的表达?

黄文寿:对。

主持人:在这个里面是不是宗教一些情感的要素,是不是也能够在艺术层面上也能够体现出一部分?

黄文寿:对,因为一个成功艺术品,它不是一般人都能做的到,首先要有对佛教文化艺术知识有了解,你知识有多高,你做出来的佛像文化艺术水平就有多高,这是一个。第二个,对造型能力,你一般来说不是一年、两年、三五年能解决,就拿我们来说,我们当初做佛像的时候,都是工艺品出身,当初做罗汉也很拿手,做武将也不错,结果做佛像,有一个台湾人他跟我讲,你这么高的水平,你整天做这些,你干吗不做佛像呢,我想他说的也有道理,后来我们发展去做释迦了。刚开始就是这样的,没门,要花五年以后你才能够入门,那论道理来说,凭我们当初的艺术水平和基础,应该来说一年半载就可以了,但是你要研究到自己的风格,你理解某一个东西还不说会创造一个东西,也就是说从理解很长时间,真正理解能力才会飞跃,才会去创作,所以说我走的路付出的代价是挺大的。

主持人:像您每一个新的作品,市面上会不会有跟着模仿的,跟风去复制的这样一个情况?

黄文寿:这一点,我的观点跟别人不一样,我不是很保守的,因为我在莆田也教了很多徒弟,我们都是真心地教他们,那教他们以后,他们两三年以后就学了一些东西就感觉到满足了,他就出去自己闯,那当然自己闯也是好事,但是他无形中也对我们造成了一种竞争,特别是台湾人,有一些生意人为了降低成本,他知道文寿这些高徒做的都不错,他会叫我们本地人去拉,去挖我们,挖走了就是文寿的作品,那这样的话我既是高兴,能够闯自己的天下,但是反过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生存收到威胁。所以说我们就是抱着一种很正常的心态,也就是说有竞争才有进步,我对我的作品,我爸以前在世的时候跟我讲,他说他曾经在外面做的东西,涂完他从来不存库,他把这个当做一种他自己学习、提高、创新的机会来提高磨炼自己,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跟我爸也是一样的,所以说他既然有竞争,但是对自我提升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主持人:像您这些工艺大师,您的作品自己是不是都要有一个标记,或者是署名大家才能识别?

杨珏:有没有防伪标记?

黄文寿:我们都有自己盖的章,刻的章。

主持人:因为对于很多刚入门或者对佛像刚刚感兴趣的网友他们来说,他们可能还面临一些需要普及性的知识,这个能不能给大家做个介绍,比方说很多人不能区分出来,我批量做出来的东西,和我一个单个做出来的东西,怎么一下子就能够判断出来?

主持人:对您来说,您完全没有想的问题,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他们可能经过好多年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个还有不是这样批产出来的一些东西。

杨珏:这也是我们对手工业产品的一种保护。

黄文寿:在现代高科技时代的收藏,有机器一下子烤模批量生存几百个都有这个可能,但是在木雕这个方面有一点,它烤是烤,只能是一些大提升,但是每一个图案还得要靠手工。

[责任编辑:谭繁鑫] 标签:视频 问道 佛像 鉴赏 收藏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