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王雷泉:“生态”放生在当代佛教复兴中的意义

2012年11月08日 10:25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王雷泉

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王雷泉(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编者按:2012113,第二届慈济论坛佛教与慈善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在为期两天的慈济论坛上,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18位专家学者、慈济志工分别在四场报告会上作主题发言。复旦大学宗教研究所教授王雷泉发表了题为《“生态放生”在当代佛教复兴中的意义》的演讲,摘要如下:

一、近年大陆佛教界兴起颇具规模的放生活动,因方法不当而屡为媒体批露讥评,乃至引起外教攻讦嘲笑。但放在世界宗教格局中观察,可视为大陆佛教在走向社会化和组织化进程中,蓄积已久力量的初始释放。

二、放生者不乏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和企业家,但教义基础多停留在现实福报和仪轨形式上。《大智度论》: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上首、无所得为方便。放生作为菩萨道实践,从缘起论的哲学根基引出悲智双运,而以中道为方便。

三、历史上天台宗智顗以善巧方便,摄受台州渔猎民,并创建大规模放生,隋代普安在长安附近的弘化和建立社邑活动,颇具典型意义。当代慈济、法鼓山的环保活动和社区组织,尤具示范作用。

四、放生作为佛教慈善事业中一个重要环节,必然要形成放生会一类结社组织,走出寺院围墙,形成非政府的民间结社组织。从东晋开始的宗教性法社义邑,到唐宋即得到政府支援,形成悲田养病坊、福田院一类救济机构,并在民间形成规模较大的净业社等结社组织,到明代,甚至有了“同善会”等类似现代基金会的组织。

五、从盲目和形式主义的放生,提升到主流社会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佛教积蓄著巨大的能量。不仅仅是坐而论道,更需要起而行之。本文引具体个案,说明生态放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责任编辑:闫秀勇] 标签:第二届慈济论坛 王雷泉 放生
打印转发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