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 参与发放有感
人大教授 参与发放有感
跨年往偏鄉教授來發放
(图片来源: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网)
2012年元旦,三點四十五分起床,四點十五分乘車,五點三十分生火煮飯。這是筆者(魏教授自稱)參與慈濟慈善基金會的冬令發放活動,地點在河北省淶源縣南馬莊鄉中心小學。
2011年的最後一天,七輛大巴自北京,二輛大巴自天津,經過六小時的顛簸後,抵達淶源縣城,進行歷時三天的河北冬令發放。此行共有四百七十多人參與,包括來自臺灣的慈濟人三十二名,淶源本地志工八十人,其餘三百六十人主要來自北京、天津,另外也有山東、山西、陝西、上海等地的志工,還有遠道而來的美國人、馬來西亞人等。
淶源冬令發放的戶數共有九千八百九十七戶,發放物資包括棉被、羽絨服、秋衣秋褲、鹽、油、麵粉、鉛筆、凡士林油等,平均每戶約六百元(人民幣計價,約合三千元臺幣)。今年慈濟的大陸冬令發放共有十三省,惠及十七萬戶。
發放者說感恩 受助者得尊重
事非親歷不知難。一日凌晨,發放點的氣溫是零下十一度,二日早晨是零下十五度。起床最早的是膳食組,他們的責任是為數千名前來領取物資的村民準備熱食,同時也為近五百名慈濟人準備午餐。
漆黑黑的清晨,面對一口直徑一米多的大鍋,無論是臺灣志工還是北京兄弟,多少都有些不知所措。火最終點著了,八點多鐘村民們到來的時候,熱氣騰騰的麵條出鍋了,那些翻山越嶺一個多小時,沒來得及吃早飯的村民怎不感恩慈濟的溫暖。
慈濟文化的重要特徵是儀式。發放不僅僅是將物資送到需要者手中,更重要的目的是傳播愛心,傳播慈濟慈善文化。大約九點鐘,儀式開始,首先是地方領導與各方代表講話,然後宣讀慈濟負責人證嚴上人的慰問信,再是學唱慈濟的三首手語歌曲。
發放物資的時候,以村為順序,每個村民都手持一份領取單,不同的物資都有專門的小組負責,村民依次根據自己單子上的內容領取。依據慈濟文化,發放者要雙手捧著物資,九十度鞠躬,放到領取者手中,同時口說“感恩”。
發放從早上九點開始,持續到下午三點三十分,勞動強度比較大。像麵粉組,就是很重的力氣活。發放完畢,志工們將場地打掃得乾乾淨淨後,回縣城用餐。餐後則是更重要的心靈“分享”,大家交流各自的體會,總結經驗,指出不足,並安排明天的工作。一日晚上的分享持續到十一點。
巨量籌備工作細微體貼關懷
就整個發放過程來說,現場兩天的工作,不過是冰山一角。前期的準備令人難以想像。首先這六百萬人民幣的物資是如何從北京、天津等地籌集,並運到淶源的。到淶源之後,又是如何按時擺放到發放地點的?毫無疑問,這裡包含著巨大的勞動量。
同時,領取物資的村民是慈濟人在地方民政部門的幫助下,一個一個篩選確定的。每個村民在領取物資前,都要將戶口本與物資錄取單對照核實,確保物資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中。而近五百人的發放團隊,組織工作也非同小可。僅僅三百多位第一次參加者的培訓工作,就不知進行了多少次。
村民領走物資後,慈濟人還要回訪,一日下午我也參加了回訪桑樹偐村。這個村莊毗鄰山西五台山,村莊海拔一千米,山頂海拔一千八百米,自鄉政府開車還需要大半個小時。全村戶籍三百多戶,常住七八十戶,百十人,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下山了。
鄉黨委副書記(鄉幹部)告訴我們,最近兩年來,這個鄉的自然村(比村更小的行政區劃)由一百二十三個縮減到九十五個。留在村裡的,很多都是老弱病殘。我們拜訪的幾戶,就有精神障礙者、聾啞人、心臟病患者等。在貧困人口中,這些人的情況最為突出(特別嚴重)。
發放的是物資,傳遞的是愛心。慈濟的淶源發放始於2006年,當時的規模很小,參加者主要是臺灣人和北京的臺商。今年的標誌性變化,就是三百多位大陸志工的出現。一月五日,中央電視台以「兩岸慈濟人的慈善之旅」報導了這次活動。慈濟的慈善文化正在大陸扎根、成長。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