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十一世班禅释授《三主要道论》文字实录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参与 评论

文字实录: 一、序言:暇满妙身今已得殊胜佛果三道论 诸佛妙法众中尊。直到菩提我皈依。我行法施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三遍) 天、阿修罗、人、非人之主帝释天等,诸从事佛法者须知:佛陀教言能成,最

佛教经论:《三主要道论》原文及科判

三、《三主要道论》礼赞: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八种殊胜功德

其次,讲下篇——论之殊胜

第一、趋入造论之支分;

第二、论之主体;

第三、论之结尾。

第一又分三部分:礼赞、立誓造论、鼓励弟子听闻。

一、礼赞:顶礼诸至尊上师。这里所谓的“杰”,其一是尊者、至尊、殊胜的意思;其二是如舵手般为所化机指出解脱之道者。“尊”的意思是身、语、意三门未染不善者。所谓“上师”梵语称为“古鲁”,是“厚重”的意思。上师的断证所摄之功德,恰似有形之体,极为厚重。藏语直译为“几瓦”,听着感觉不顺畅,因而译为“喇嘛”。“喇嘛”是上师的意思,“南”是多数词,“拉”是藏文文法中的第四啭声。“为格”,有一些学者认为“顶礼”,是双手合十的意思,如果顶礼只是形式上的双手合十,或曲躬合掌,则身、语、意三者在内的“顶礼”的内蕴都没有了。为此,在《善说金鬘》一书中对此观点有所纠正。所谓“身顶礼”就是双手合十,五体投地等肢体行为,所谓“语顶礼”是通过颂唱赞词等。语言方式来忆念上师的功德,所谓“意顶礼”是为了忆念上师的恩德而反复引生净信意念。上述就是身、语、意之“顶礼”的内涵。

一般情况下“顶礼”之对象诸神及本尊等颇多。在此仅向上师顶礼的原因是以下所讲的一切道之根本皆由上师善知识而开启和引发。因此,此处顶礼上师并非不顶礼本尊:

无有上师前,无有佛陀名;千劫诸佛成,皆因依止师。

如是所说顶礼上师与顶礼十方诸佛的功德等同。按《菩提道次弟广论》的科判讲,道之根本依止上师法和依止后如何修心次第,两者中道之根本依止善知识次第,全包括在《三主要道》的顶礼部分中。按照《菩提道次第广论》所依善知识法之性相,能依止弟子之相,如何依止善知识法、依止善知识之利益、不依止之过患、不如法依止之过患等诸多内容。

下面我们讲所依上师善知识之性相。如《大庄严经论》中所云:

调静除德胜,俱勤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

这就是说,上师善知识必须具备十个条件。调伏即戒学,寂静乃定学,除惑为慧学,故具备三学功德。

“德胜”是说,作为一个上师,从各个方面都超胜于自己的弟子较难,但在某个方面优胜于自己的弟子是必须的。或在戒学、定学或者慧学等某个方面胜于弟子。

“俱勤”就是乐于对弟子传授教义,或对传授教义主动勤奋;“经富者”即多闻经教及教理富有者。现今我们提倡走向富裕的道路,而真正的富有是教理富有。身外之物的富有,只是得到暂时而微小的利乐,若它不能成为修法之善缘,则终究将成为诸苦之因;而教理富裕者可成就今生来世之事,一切取舍之理,都由此而了知。俱足诠释善恶取舍之经教,与俱足论证彼之正理为经教富有者。

“觉真”即悟空,悟空虽难,但作为上师,若要对弟子授课,则须知“空性”的概念及意义,“悲深”意指常怀大悲悯之心。例如,哪怕为消除某一有情心续之任何一种无明,或在某一有情心续中为播撒解脱之种子而施发大悲,如我们的经师金刚上师虽年近八十高龄,仍为我们授予灌顶、窍诀、经教等传承而不辞辛苦。我们寺院的堪布仁波切以及密院首座不远千里,多次赴安多地区,在金刚上师座下听闻接受灌顶、诀窍等传承。他们这样做绝非为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整个学院或整个寺院的兴盛。所以,我们难以回报他们的恩德。他们理应是我们随喜和敬仰的对象。

“离退”是说弟子根器利钝不一,对根器钝劣的弟子应反复讲解经论内容,做到不厌其烦、诲人不倦。正如“调静除德胜,俱勤阿含富;觉真善说法,悲深离退减”。上师要做到“善说”,即对弟子要善于讲解,以弟子喜闻乐见、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讲解佛法。这样具备上述十个德相者,可称之为善知识。

下面讲弟子之性相,《四百论》曰:“说正住具慧,希求为闻器”。依止上师闻法之时,要弃舍近远亲憎善住其意,具备善于取舍的智慧。“于闻法俱大希求”,弟子对上师开示的法要有强烈的希求之心,假如弟子没有求法的心愿,跟随上师百年也不会带来更大的利益,只具闻法之益而不能成就真正的大意,希求之心是非常重要的,故谓“闻器”。“闻器”是指具备以上条件者具弟子之性相。

如何依止上师善知识?一是意乐依止法,二是加行依止法。

“意乐依止法”是说要破除对上师善知识的一切疑虑和虚妄的心,忆念上师的恩德而生起恭敬心。上师是为金刚持所许之佛,上师是一切佛事业之作者,上师之恩比佛之恩德还要重。要懂得加持心续恩,要懂得上师以赐予物质摄受为眷属恩等是意乐依止法。

加行依止,供养财物,侍奉恭敬,身语承事——其中最重要的是身语承事。如何承事呢?上师所讲正法须融入于自己心续,如理实践上师所开示一切取舍之道,此为身语承事。即“依言奉行令喜悦”——除了按照上师的教旨去承办再也没有比此更令上师喜悦的供奉方式,也没有比此更令十方诸佛喜悦之供奉方式。因此,按照上师的教言来承办是至关重要的。

依止上师善知识有八种功德:一、近佛果位,二、令诸佛欢喜,三、不能被魔与恶友加害,四、自然遮止一切烦恼恶行,五、增长地道心得,六、永世不离善知识,七、不堕入恶趣,八、顺利成就暂时与究竟一切利益。

不依止善知识则与上述相反,不如法依止善知识的过患:一、若谩骂上师,即谩骂诸佛,二、对上师生刹那嗔即会灭掉无数劫祗之善根而生于地狱劫祗,三、依密乘亦不得殊胜成就,四、勤修续部义如同修地狱等,五、未生之功德不生,已生之功德退失,六、此生以疾病等不如意之事所缠绕,七、后世漂流于无际恶趣,八、永世不遇善知识。要深思依止上师之功德,不依止之过患与不如法依止之过患。

以意乐和加行如理依止上师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此细述“依止上师善知识之八种功德” 和“不依止之八种过患”,并不是说我给你们讲法,要求你们依此方式对待我,而是希望年轻僧侣要恭敬供养自己的上师和授业师等,从意乐和行动上如理如法依止。所以我着重一一讲解。

就以我们这个道场为例,第一、由于佛的加持,第二、由于我们各自前世的福德资粮以及慈悲父母的恩德,我们才能有条件从合格的堪布前出家而进入了这个法苑道场,遇到怙主上师,能够闻思修学宗喀巴大师之显密教法。获得了如此良因善缘对这样一个极好的机遇,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珍惜这样一个良机。因此,我们对自已承许的誓言、戒律要如理守护,从意乐和加行两个方面如理依止善知识并恭敬善知识,不仅要恭敬自己的善知识,而且还要尊重寺里所有年长的僧人,这是至关重要的。

一切授业师和上师自不待言,就是对那些不是我们的上师和授业师的普通老僧人也要尊重。因为他们的持律护戒功德超越于我们,曾经的二十年艰苦时期,他们以戒为师、依律而行、视戒如命,值得我们随喜和敬仰。现在我们具备讲修四续部、五部大论的条件等,亦俱足清净戒律等的传承,都得益于前辈高僧大德的恩德。

我们难以回报他们的这一切恩德,他们是值得我们恭敬的对象。五浊恶世恪守戒律的功德优胜于圆满世所守护戒律的功德,现在我们与那个时期相比,如同处在圆满贤劫。因此我认为,他们在历经磨难和坎坷的时期所守护一天戒律的功德,比我们现在守护二十年戒律的功德还要殊胜。现在正值国力发展时期,维修寺庙和佛像等外在缘起很好,但是努力加强自身内在的讲修教学是更重要。大家好好想想,与过去相比,我们现在的闻思修学等方面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与拉萨三大寺、拉卜楞寺和塔尔寺相比,我们的教学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要思考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虽然由于经师们的恩德使年轻学僧们在经院、殿堂去积极勤进地答辩、诵经、修学等。这是我们值得随喜的,但是我们还要思考有哪些不足之处。作为一个出家人,我们的责任是什么,我们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对这些问题需要仔细考虑。经师们要提出如何改进寺院讲修教学的好建议,年轻学僧要肩负重任,寺院民管会要为寺院讲修教学的开展而努力服务。

从佛祖释迦牟尼到宗喀巴大师,从至尊根敦珠巴到历代班禅大师,佛法传承至今,尤其是格鲁派,如在我们寺院,前辈高僧大德们把五部大论和四部续典的讲闻修行事业以及传统仪轨仪式完好地延续至今。我认为今后的发展趋向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年轻学僧能否胜任他们肩负的重任,我们能否担负起这个责任。大家需要深思熟虑,依止法讲至于此,赞词之利益是为了圆满完成此论典之撰述符合诸善士之行为等。

礼赞部分已讲完

相关专题: 第十一世班禅大师讲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宗喀巴大师 班禅 文字实录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