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第十一世班禅释授《三主要道论》文字实录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人参与 评论

文字实录: 一、序言:暇满妙身今已得殊胜佛果三道论 诸佛妙法众中尊。直到菩提我皈依。我行法施诸善根。为利有情愿成佛。(三遍) 天、阿修罗、人、非人之主帝释天等,诸从事佛法者须知:佛陀教言能成,最

佛教经论:《三主要道论》原文及科判

六:论之主体:出离菩提与正见 释迦圣教兴十方

下面讲授“论之主体”

分三:出离心、菩提心、正见。

初者讲出离心又分:一、为何发起出离心,二、如何发起出离心,三、发起出离心的标准。

首先讲为何发起出离心。“无有清净出离心,有海求乐无寂法。贪执世间束缚众,故先寻求出离心。”

凡由因业与烦恼在轮回中投生,无论在三界之任何一处转生,都无有自主性。无论享用多少轮回利乐,都不可满足;无论拥有何等出身与财富,都不可靠。享用任何轮回利乐,终将成为痛苦之源。对上述涵义不生起深刻认知而无有清净之出离心,在瀚海般苦乐根源之业中厌苦愿乐之任何生灵,不思惟其果轮回乐之过患,则无法获得寂静涅盘。

为何诸有情无法获得解脱,或在轮回中被羁绊?其原因在于贪执世间或留恋轮回之故。因此,首先讲授了“为何发起出离心”。下面再讲“如何发起出离心”。

“暇满难得寿无闲,修习能除恋今生”此句诠释了于共下士道之次第;

“业果不虚轮回苦,常思能除后世欲”此句诠释了于共中士道之次第。

我认为在《三主要道》中,“于共中士道”部分诠释了业果之建立。首先讲授前两句。

人身从因缘、本质、比喻等,任何角度思量都极为难得。若得到则可成大业之暇满人身。我们此生虽以得到,但我们只顾及此生之琐事。时刻只为此生之离苦得乐而忙碌,也不曾使自己心向善行,不为来世而希求勤进,这就是自欺欺人。《入菩萨行论》中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因此,要思量此身不能成办来世以后的大事,不断绝恶趣之门而死亡是多么遗憾。

如此修死亡无常,其修法包括以修三根本九原因、三决定来断除此生贪恋。贪恋是留恋不舍,要断除对此生贪念,发起希求来世大业之正心。从因上讲,得此暇满人身要具备清净的戒律为根本,以布施、忍辱、精进等为助伴,以无垢祈愿为结合等诸多善根,思惟人身暇满难得的方法。并不是说其他人获得了人身,或者其他多少人获得了人身;而是说,以自己现在的行为来世能否获得暇满人身。

正如《释量论》中所说,“聚集因而生起果”。这是说有因故生起果,并不是无因而生起果。现在,我们每个人是否在造积为来世生起暇满人身之业因,首先以清净戒律为根基,就是说获得暇满人身的根本就是戒律。

我们是否在严守断除十不善的戒律。另外,是否在恪守已承诺的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等。我们接受了很多的戒律,要观察现在我们是否守护当初所承许的戒律。比如像我,四根本戒没有违越而已。仅仅如此吧。像我这样的出家人想必很多,以我们现在的所行所为来判断,来世能得到暇满人身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不可能得人身。

因此,要从我们业因方面思考,来世如何获得暇满人身;其次,从本质方面看,总的来讲,善趣众生要比恶趣的少。佛经中说,仅在如车轮占地间,即有比三千大千世界的天人还多的,恶趣众生。如此看来,善趣众生则极其稀有,据统计现在世界共有70多亿人口,其中伊斯兰教徒有十五亿人,基督徒二十一亿人之多,而佛教徒也不过四到五亿人,佛教徒中真心诚意,如理如法皈依的信仰者究竟又有多少,其中受持戒律出家而入神圣法门者则更少,又其中闻思能讲显密结合的佛法,并遇见大乘上师善知识而从事求法者则更是少之又少,又其中持护宏法者则更是微乎其微。我们实在太有福报。因此,大家要珍惜如此好的时机,如理守护自己立下的誓言和所承许的戒律,从意乐和加行两方面,如理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再次,从譬喻方面讲,人身难得,《亲友书》中把此难度比喻为海面上一个随波逐流的带孔的金轭,海底一只盲龟百年浮出水面一次。它伸出头,正好侥幸穿进轭孔;又比喻,豌豆粒撒向墙壁时,无法使豆粒粘于墙壁一样的难。我们得到了如此难得的殊胜暇满人身,正如《菩提道次第摄义》中说的“暇身胜过如意宝”。若得到如意宝,也只有此生脱离贫穷的短暂意义,无法成就究竟大事。依靠具足暇满的人身,不仅能成就来世大事,也能成就自他众生之大利。因此,我们珍惜暇满人身是极其重要。

《四百论》中说,“虽见身如敌,然彼应护卫;具戒生长久由此增福德”。虽然这个有漏身是所断,但是我们依止此身就能成就此生来世广大之义利,圆满的修行也须依靠此殊胜人身方可实现。故需极为珍惜。

何谓有暇圆满之所依身呢?具足八有暇十圆满的人身才可叫做“暇满人身”。“暇”即指远离“八无闲”。“八无闲”是指地狱、饿鬼、旁生、长寿天、愚哑、无佛教地、执邪倒见、生边地。总之,有功夫修法者即为暇。比如,我们平时生活用语中说的“今天你有空(有暇)吗”、“我们去不去逛街”,所以暇是指“空闲” ,但此处“暇”为有空闲修行佛法。“满”指圆满的意思,但是获得暇满人身,才是真正的富裕者。

十圆满是五自圆满和五他圆满。自圆满分五,“人身中具根,业未倒信处”,意思是“获人身”。关于“生中”有两种说法,生于地中,生于法中。此处生中指生于法中,生于法中是指生在有四众弟子的地方,我们雪域高原也属于生中地。现在有没有比丘尼不清楚,但也可以说真正的法中地。

“具根”是指眼、鼻、耳、舌、身等五根分支俱全。“业未倒”是指没有犯有五无间罪,即弑父、弑母、杀阿罗汉、破僧和合和恶心出佛身血。

“信处”是信三宝、信三藏。

以上为五自圆满。

五他圆满是“佛降、说正法、教住、随教转、有他具悲悯。”现在处于释迦牟尼佛降世的时代,佛法住世流传至今,佛法住世取决于是否如理修行律法,即《律部》中所云,“毗尼若住,佛法亦住”。就如我们寺院,如理修行安居、诵戒、自恣的三事律行一样。“随教转”是指我们接受沙弥、比丘戒律,有大乘善知识之摄益而追随之。“有他具悲悯”是指我们修法者得到化机和施主的信奉,以随喜之心为我们提供修行善缘。信奉佛法的善行是“有他俱悲悯”。

总之五自圆满是依止自我而具修行条件,五他圆满是须依靠他人而能修行的条件。如此,具暇满人身是难得而得后易失的。正如《菩提道次第摄义》所说,“易失如闪电,依易失法则”。我们要思维死亡无常的道理。思维死亡无常的方法有三根本、九原因和三决定来修念。所谓修念死亡无常并不是指“他人会死我亦会死”的通俗看法,这一点是除了不懂事的小孩和智障者外,谁都能懂得的道理。那么,什么叫做死亡无常的修念呢?自己某天必死,死无定期。死亡时除了佛法外,其他任何外物都没有用处和利益。因此我们要认识到,必须学习佛法,并且要即刻学佛法,要决定专修佛法。

总之,从三根本、九原因和三决定的修念,就是死亡无常的修念方法。这方面,以自身作为论据来证明死亡无常是很重要的。如,我等定皆有死,因为死主决定当来。来时何缘亦无法阻止?如《无常集》云,“若佛若独觉,若诸佛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这是说像声闻、独觉、佛陀以及古印度的诸多班智达等古圣先贤、宗喀巴师徙三尊等高僧大德,都无一例外地示现圆寂,更何况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呢。

又如我等定皆有死,故寿命非但无可增添,反而不断减损。如《入菩萨行论》中说“昼夜无暂停,此寿恒损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某些人为了长寿而请求长寿灌项或自修长寿法,如有靠这些方法获得长寿者,这是靠个人坚定的信仰观念和修习福德资粮而成就的。假如我们不播撒健康长寿的种子就不会得到健康长寿的结果。又如我等定皆有死,因为于生时亦无闲暇修法而死。

贡唐旦贝卓美说,“不思修法过二十,想修想修又二十;不行不行十余载,一生如此而耗尽”。这是贡唐大师为我们未来所化众生耐心认真地修法所赐予的谆谆教诲。

关于死无定期的修念方法是如我等死期无定的。总体而论,瞻部洲人,别于浊世,死期无定。《俱舍论》中说“此中寿无定末十初无量”,而北俱卢洲有死有定期,东胜身洲、西牛货洲也大致死有定期。我们瞻部洲人是死无定期的。这些是我们能够亲眼目睹的。昨天看到的好端端的人,突然碰到一场地震等不确定的偶然因素而死亡。又如我等死期无定,因为死缘极多,生缘极少之故,由于偶尔的微小因素和地震、水灾、交通事故等这些决定了死亡的因素不断增多。这些因素。是我们所耳闻目睹的现实;又我等死期无定。人体极脆弱之故。

因此《亲友书》中说,“七日燃烧诸有身,大地须弥及大海;尚无灰尘得余留,况诸至极微弱人”。现在有一部电影中说到2012年地球就要毁灭,假如真的要毁灭的话,哪能借助一艘船就能找到求生的地方呢?第三禅天以下,包括须弥山,所有将会毁灭的,人类还能往哪里跑呢;其实,地球毁灭日还很遥远。我们要想到自己每个人所面临的末日或死亡,无法确定是在今天晚上、今天午时、或者明日早晨等。因此对于地球毁灭日到来还无需担忧。因此,如果我们生时修行正法,才能成办此生正事,死时也将毫无遗憾。因此,要思维死无定期的法则,思维死时,除了佛法外,其他任何事物将无济于事。如我等死时,除佛法外,财富、权利、势力、名气等余皆无益。

正如佛经所云,“纵然积有百年粮,死之次晨空腹行;纵然积有百年衣,死之次晨赤身行”。如果凭财富和权势就能找到不死之法,那么,我们也可以看到活至千岁的人,实则并非如此。因此,任何财富和权势对死亡无能为力,又如我等死时除正法外亲友等起不到作用。

我们很多人在活着的时候,为了给亲属求得利益,对不善之事无所顾忌,造作诸多恶业。如此不善之举对亲友有百害而无一利。为了获得暂时的蝇头小利就去干很多恶业,但在承受异熟果时,这些恶果除了自己承受外,你的这些亲戚朋友,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替你承受,这就正如《入菩萨行论》中说,“生既孤独生,死亦孤独死;苦分他不取,能障友何用”。又说“死时皆须舍,然我不了知;为诸亲与仇,造作种种业”。

你如何为亲属办事,利济他们,首先要懂得取舍,要教育亲友取十善舍十恶,从而使他们真正得到利益。为了贪图短暂而微小的利益,就去造诸恶业,这是没有任何义利的,并且它会成为将来的种种痛苦之因。我们所获得的这个人身,也在死时无有益处的。因此,念死是很重要的,念死是最初令我们悟入修法的主因,是其间鞭策我们精进修法的助缘,并最终使我们达到修法的究竟道果圆满。

以上三点是讲思维死亡无常的重要性。

以三根本、九原因和三决定来修念死亡无常、断除此生执念,发起希求来世大义的正心。总之按照以上所讲,大家各自要恪守当初所承许的各种戒律和誓言,如理依止合格的善知识。我们要抓住获得一次难得的暇满人身,这个所依之机遇,成办来世大义是至关重要的。尤其今天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出家人,我们要做到所承许的一切戒律和誓言不至于隐没无痕。

从前有一位格西为了教育我们僧人说过,“外出一两个月后,就忘记自己是出家人啦” ——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的僧服时刻提醒自己有别于世俗之人。而大成就者,无论身在何处,他的三门是清净的。我们必须穿僧装的原因,是为了提醒自己是受戒的出家人,是为了不忘所承许的誓言和受持的戒律。我们寺院正宗的三事仪轨的验证能延续至今是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忏悔不一定等到每月诵戒(长净)仪轨。比如,噶当派高僧传记中提到阿底峡尊者来西藏时,有一天他在途中突然对随行的人说,“请大家暂停前行,我此时毁犯了一种恶作戒规,现须忏悔赎罪。”这样,自己承诺的誓言和戒律,如保护眼珠一样珍视守护,这是值得我们随喜。我们也应当如此奉行。

今天上午讲到这里,尽我所积一切善,饶益至教及众生。

尤愿至尊善慧称,圣教心要恒光显。

生生由圣宗喀巴,大乘知识摄受力。

愿于佛赞善妙道,虽刹那顷不回转。

祈愿具足戒定慧,僧众会集此道场。

永久讲修至有边,释迦圣教兴十方。

相关专题: 第十一世班禅大师讲经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付鹏]

标签:宗喀巴大师 班禅 文字实录

人参与 评论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