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西行取经第一人 青岛举行法显海归1600年研讨会

2012年09月10日 08:39
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作者:印媛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研讨会开幕式(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学术讨论之一(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学术讨论之二(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学术讨论之三(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印媛)

与会领导、高僧大德、专家、学者、嘉宾合影(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李保华)

凤凰网华人佛教青岛讯:2012年9月8日上午,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青岛隆重开幕。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主办,青岛市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承办。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十届省政协副主席齐乃贵,十一届青岛市政协主席孙德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金光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国际友人共 3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高级研修中心主任王志远教授主持会议。

1600年前,65岁高龄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由长安出发向印度西行取经,经河西走廊出阳关,穿沙漠,翻雪山,取道印度河流域,经巴基斯坦入阿富汗,后入恒河流域,又穿印度、尼泊尔,后到斯里兰卡、马六甲海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南海、巴士海峡、台湾海峡、东海、黄海,历经30多个国家地区。78岁时从狮子国(现斯里兰卡)搭商船经海路远涉重洋,历尽艰险,九死一生,漂泊至青岛崂山附近登陆,成为我国高僧到西方取经后回归故国的第一人。比唐代玄奘大师西行取经早了200多年。近代学者梁启超说:“法显横雪山而入天竺(印度)赍佛典多种以归,喜佛国之人,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第一”。鲁迅先生赞誉法显精神为“中华民族之脊梁”。 

回国后,法显大师即手编译经文、弘扬佛法,在他临终前的七年多时间,共译经文6部63卷,计一百万多言。所译的《摩诃僧诋律》,也叫“大亥律”,为五大佛教戒律之一。在编译经文的同时,法显还将自己西行取经的见闻写成了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佛国记》。《佛国记》全文九千五百多字,别名有《法显行传》、《法显传》、《历游天竺纪传》、《佛游天竺记》等。它在世界学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一部传记文学的杰作,而且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法显不仅是著名的佛学家、翻译家,还是杰出的外交家、探险家、航海家、史学家。

纪念法显西行取经海归16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挖掘弘扬法显出生入死,爱国爱教,开拓进取、刻苦钻研,放眼世界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客观地、本原地使青岛这个取名在近代的城市,富有更多、更丰、更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内涵,使世人更加了解青岛悠久的历史、文化、文明,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此基础上,以挖掘和利用历史文化为突破口,紧紧抓住“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这一关键,推动青岛市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围绕法显大师精神、法显大师对佛教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法显大师对我国和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的贡献等方面内容进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法显大师对佛教的发展与推广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法显大师也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的先驱,至今斯里兰卡等国还在以不同形式纪念着这位把中国文化带到东南亚的伟大先行者。而法显大师爱国爱教,自强不息,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的精神,在当今社会仍据有深远的意义。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专家对崂山法显渡海归来处进行了学术考察。

版权声明:凡注明 “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010-62111406)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责任编辑:印媛] 标签:法显 西行 研讨会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