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八大处晒经节首次面向公众 1800卷藏经连晒3天

2013年07月12日 09:32
来源:北晚新视觉

八大处晒经节首次面向公众(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

2013年7月13日,是农历的六月初六,相似也是太阳的生日,八大处将把藏经楼内1800卷经书全部搬到二处的灵光寺院内集体“凉”相,这也是千百年来首次对市民开放的首次晒经。并且恢复了断水70余年的水谷流泉旧景。

今年举办晒经活动为期三天,晒经将按照佛教传统“晒经节”仪轨,将六处香界寺的经书、经版迎请至佛牙塔下。来自全国各地的18位高僧身披袈裟,与灵光寺的僧人与信士共同进行晒经活动。著名书画家、香道师、茶道师在佛牙塔下摆开阵势,为晒经大法事助兴。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参与晒经、诵经、抄经和印经。与此同时,还可以得到僧人们赠送的祈福小礼品。

晒经节期间,经过一周多的修复,二处的百年金鱼池和龙泉庵附近的水谷流泉也将恢复。

金鱼池位于二处灵光寺南院,建于清咸丰年间,初为放生池,因慈喜还此放生后金鱼后,改为金鱼池人。近年来,由于游客经常往放乌龟、鳝鱼等,破坏的池内的金鱼生活动环境,金鱼的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因此,经过一周的清理,进行了消毒处理后,将清理后的金鱼池内重新放入数千尾金鱼。依照百年前金鱼池的旧状,修整金鱼池周边环境。重现清景色。

而位于龙泉庵的八大处十二景之一的水谷流泉已断水70余年。由于近两年北京雨水增多,今年6月底,再次恢复了流泉的旧景。此外,在晒经节期间,还能看到万余张北京地区的老照片、非物质文化的展演,以及数百年前的老经版等。

晒经书——千百年来首次面向公众

农历六月初六(7月13日),是佛教传统的“晒经节”,亦称“翻经节”。《真州竹枝词引》云:“六月初六日,晒经,第丛林故事耳”。这就是佛寺里的“翻经日”。 相传农历六月初六是太阳的生日,阳光特别的强烈,经过这一天曝晒的经书或是其他东西,不会遭到虫蚁的叮咬。

传说玄奘西天取经时,于六月初六不慎将经书落入水中,捞起后将经书散于石上晒干,才使经书得以完好带回。后来寺庵僧尼集信众,便每逢六月初六把收藏的经卷拿出来翻晒一遍以利经卷保存。据说这天正是六月六,后来寺庙就把这一天定为”晒经日”。后来寺庵僧尼集信众,于每年六月初六把收藏的经卷拿出来翻晒,以利经卷保存。

现位于首钢厂区内的北京石景山原名湿经山,在玄奘前,南北朝时期大和尚昙无竭曾取经西域,归后经书落于漯河(今永定河),取出后晒经于河边山坡,后名为湿经山,现石景山上还有当年的晒经台。

藏经楼——故宫以外唯一一座皇家经楼

今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石景山西山八大处,沿着盘山小路走20多分钟就到了六处——香界寺,寺内是5进的院落。前四进与皇家寺院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是第五进比较特殊,当年,除了大清皇帝和住持可以进入,这里可是僧人们的禁地,这就是藏经楼。

藏经楼的小院并不大,只有两百多平米,但院中的一株玉兰树格外引人注目。八大处管理处副主任缔根龙介绍,都说老玉兰已有上千年了,但有确切的史料记载它至少有300岁了。

始建于明代的藏经楼是八大处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建筑。它分为两层,一层是一排居室,这里曾是僧人们抄经,修习的地方。一层左侧尽头有个木楼梯,窄窄的只有80厘米,但却很陡,只能供一人上下。

“别看它窄,当年连乾隆皇帝也在这上面走过。”缔根龙说。爬上楼梯,二层的光线很暗,几扇小窗透过的一缕阳光照在一排大柜上,柜子散发出阵阵的樟木香。半开的大柜里放着一摞摞的经书。

“当年,是僧人有意设计成这样的,一是这里来得人本来就少,一般只有方丈一人可以进入,有时皇上来了也可以进来。这里是除了故宫以外,全国唯一一处皇帝阅读经书的藏经楼。”缔根龙说。

缔根龙指着房梁上的彩画说,双龙合玺,这种皇家才能用的图案足可以说明一切。

老经书——《翠微三要》众经之冠

缔根龙说,藏经楼现在经书1800卷,大部分来自首图的影印本,还有一部分是各地寺庙大和尚赠送了老经卷。其中价值最高的一部经书是《翠微三要》,这部经书是香界寺第二代方丈心兴在七处的宝珠洞内写成。经分三卷,详细描写了北京西山的风土人情。记述了清道光年西山寺庙云集,香火隆盛的景象。

这部经书是藏经楼内现存最早的一部,已成为镇楼之宝。藏经楼内还有一部经书也很珍贵,即是去年由京西戒台寺妙有大和尚在晒经期间所赠。这部经书完整地记述了罗汉的来历和数最的演变过程。据经书中记载,唐代前,只有16罗汉之说,慢慢地才演变成18罗汉和500罗汉。

据说,经书为一居士所赠,因戒台寺已无经楼,所以转由八大处保管。

藏经楼的三个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八大处大部分建筑受到不同的损坏,但藏经楼一直被当作库房锁着,所以幸免于难。

2006年,首次打开藏经楼时,虽已年久失修,但楼内彩绘仍栩栩如生,二层一排四只大经柜完好不缺,但已空空如野。半块匾额扔在墙角里,地上还有一只抄经的老方桌,这是全部的家当了,这也给八大处藏楼留下了三个谜团。

谜一:半块匾额写得是什么?

缔根龙副主任介绍,2006年首次打开藏经楼时,老匾已风化严重,藏经楼三个字完好无缺,但左上侧已被削去了三分之一还多,匾额的落款已没有。经多方考证,这块匾额正是当年经楼的大匾,三个大字是乾隆所书,缺少的部分上应是乾隆的落款。

后找到当年守庙的老僧人回忆,当年“破四旧”期间,老匾被摘下后用脚剁碎了一部分。一位青年人说厨房里正好缺一块板子,就把剩下的匾拿走了,后来残匾不知所踪,人们也惭惭地忘记了当年的事,没想到扔在经楼内。

2007年,八大处请来几位古建老师傅,把匾额修被完整,挂在了经楼上。现在如果不仔细的看,是看不出它是半新半旧之身。

谜二:经楼内有多少经书

现在的经书多来自首图。那八大处藏经楼原来有经书吗?如果有,是多少?现在在哪?

在2010年前,史料明确记载,八大处的7300卷经书,在解放初期都移交首都图书馆(原京师图书馆)保存。2011年,美国某大学华裔教授隆先生来到八大处寻访藏经楼。他告诉缔根龙,之所以来此是因为在普林斯顿大学的图书馆里看到了八大处的数千部经卷和京西的老照片。

在八大处管理处的委托下,隆教授促成了八大处工作人员访美。缔根龙回忆,去年年初,他参与了对美国新泽西州的文化访问,在美行程只有一天,主要就是到大学图书馆看经书。

缔根龙说,到达新泽西州是当地的下午4点,我没顾上别的,在隆教授的带领下直接到了图书馆。一经查阅,吓了我一大跳,上世纪初从八大处流出的经卷居然多达6300卷之多。

原来,在上世纪初,寺庙的生计已成问题,僧人们会出售一部分经书维持生活开支。估计这些经书中的一部分都是这样流出的。缔根龙说,还有部分少量的经书散落在了民间。希望有八大处藏经楼经书的市民可以把经书送还八大处,如有费用问题,也可与八大处协商。

谜三:万余张老照片记录了什么?

缔根龙介绍,在美国普林斯顿之行,还有个意外的收获,就是在图书馆查阅经卷时,无意中发现了许多记录京西和北京老城的老照片和底片。

缔根龙还记得,在图书馆看照片时,就他一个人在室内。看着看着,突然听到广播里管理员用生硬的中文说,请缔先生把脚下的底片放回原处。他低头一看,一张一寸大小的底片掉在了脚下他竟然没有发现,却被监控中的管理员看到了。看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老照片,还领教了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先进管理。

回国后,缔根龙一直通过各种渠道促成老照片的回流。但目前只做到作为文化合作,花很少的钱,重拍一部分照片存于八大处。根据协定,这些翻拍的照片只能用于文化交流,不能买卖。

目前,八大处已搜集到了1万多张老照片。并将于晒经节期间分四部分展出。

但到现在为止,很多照片拍的是老北京的哪个地方,说明了什么,还是个谜?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八大处 晒经节 藏经 佛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