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研究院院长:以“数字档案”应对文物退化
敦煌莫高窟,作为佛教艺术宝库而享誉全世界。近年来,由大学、研究机构、科技企业各方联手推进的敦煌数字化工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日,75岁的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外界频繁提到的“打造‘数字敦煌’这一说法实际上是要把敦煌艺术数字化。”樊锦诗说,虽然生态问题可以靠“养护”很多年后逐渐恢复,但文物的退化是不可逆转的,建立莫高窟的数字化档案迫在眉睫。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这个东西(文物退化)不可逆的,生态如果你注意了,草原弄坏了,你养上多少年,它慢慢还可以恢复一些。这(文物退化)是绝对不可逆的。所以我说,那敦煌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坏。今年这次我们学术会上,都放了嘛,那些照片。所以我说赶紧做数字化。
樊锦诗说,莫高窟的“档案”是在上世纪文革过后才开始“制作”的,但当时完成的测量图和文字都是“大概值”。樊锦诗称将敦煌艺术数字化的初衷源于她第一次接触电脑后的“灵感”。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第一次看到电脑,他给我演示。我说这个东西好。就要关(电脑),我说你就要关掉不是没了吗?我又不懂,所以尽说的外行话嘛。他说不会,只要它变成数字,它就不变。我们一直在考虑,文物保护“四有”的档案问题。我马上就对他这句话感了兴趣。
紧接着,莫高窟文物数字档案建设就悄然开始了。后来,敦煌研究院在自己摸索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了与海外科研机构合作。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十年左右,双方共同讨论研制了一些办法。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做了数字化,问题就来了,数字化不是那么简单。照相怎么照?什么灯光啊,用什么胶片啊、用什么数字化,等等的问题。然后呢,拍出来还是要变形。这么大一幅。所以最后就慢慢和老外合作,这个过程大概有十年左右。我们自己摸索,又和老外合作。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数字技术的发展,这个做法越来越好。现在他们做的可以说,高清晰。清晰的、颜色逼真的、数据基本接近的。
随着科技发展,数字化和数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并且做法越来越成熟。樊锦诗说,从一级洞窟优先开始,莫高窟的每一个角落都要进行“数字化”,都要逐一“拍摄”出来进行保存。数字化的过程很漫长,对于莫高窟数字化档案完成时间,樊锦诗说,自己也无法预知。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