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寺壁画使甘肃石窟历史年谱延续至清代
记者2012年11月23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该院数位文博专家近日对甘肃临夏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的红塔寺石窟进行了实地调查,基本弄清了距离地面数十米的绝壁之上的石窟内表层清代康熙年间壁画的内容,这使得使甘肃石窟历史年谱延续到了清代。
甘肃省横跨河西走廊,境内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众多石窟寺保存了公元5世纪以来丝绸之路上璀璨的佛教艺术。但进入宋元以后,甘肃佛教石窟艺术也随着中西商路的变迁和战乱逐渐衰落,特别是清代,在红塔寺石窟发现之前,几乎找不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石窟。
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东乡县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对红塔寺崖壁上的石窟进行了调查,发现石窟中保存有大量古代壁画,面积约50平方米。由于石窟位于距离地面数十米的绝壁之上,加之当地相关的技术力量不够,对于石窟壁画的具体研究未能展开,其在佛教史、佛教艺术等方面的价值还不明确。
据了解,此次实地考察发现,洞窟西北壁中部绘药师佛一铺,药师佛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左手托钵置于腹前,右手施降魔印垂放膝上。药师佛两侧以墨线划出若干方格,分别绘佛传、本生和因缘故事。其中东南侧自上而下用横线分为三栏,分别画“燃灯佛度化太子”、“忍辱贤人”、“割肉畏(喂)鹦(鹰)”等故事,西北侧则以墨线划出等大的九个方格,绘太子降生、出四门、燃灯佛授记等故事。
考察中还发现,红塔寺石窟的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壁画脱落、风化严重。对比2010年初调查的情况,甬道及窟门两侧下部墙面已斑驳脱落不少。参与考察的敦煌研究院的文博专家强调,红塔寺石窟壁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引起省文物管理部门的重视,该寺目前急需科学保护,应尽量减少参观,以保证洞窟小环境不受破坏。
红塔寺,又名洪塔寺,始建于南宋末年,至清同治以前,已形成颇为宏大的建筑规模。寺院背靠100多米高的红砂岩悬壁,分上、中、下三层三殿。当时僧人众多,香火旺盛,殿内塑像、壁画甚多。后经战乱和建国后数次反封建运动,经卷被焚,僧人悉被遣散,寺院建筑全部被拆毁,但凿建于离地50多米悬崖之上的石窟因栈道被毁而得以保存。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