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山发现明万历石碑 碑体区或为圆通精舍遗址
栖霞山继发现清朝乾隆行宫及附属建筑的精美龙凤石雕后,在离上次发现建筑构件区域大约50米的地方又发现落款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碑额、残碑和一个碑座,附近还有几个建筑时用的柱础。
发现碑体区域推测为“圆通精舍”遗址
碑额宽90cm,高60cm,厚度23cm,碑额的阳面中间位置镌刻“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记”,周边刻有三只在祥云中飞舞的仙鹤,碑阴面中间镌刻“部府帖文”文字,其周边以及碑额的侧面也同样镌刻着祥云图案,非常精美。碑额的最下面和碑座的最上面各有一个凹槽,应该是便于与碑体安装在一起而留的榫头。
碑体分阴阳两面,都有文字,但由于破损,部分碑体已不知所终,造成碑体上的文字记述断断续续,很不连贯,解读起来非常困难,但从尚存的碑体文字记载来看,碑的阳面“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记”,讲述的是当时重建圆通精舍的缘由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而碑的阴面“部府帖文”应该是当时的政府为建圆通精舍所发的告示和公文。因此,此次发现碑体的区域应该就是当时栖霞山圆通精舍所在地。
“圆通精舍”乃纪念兴善法师所建
既然是重建圆通精舍,那之前圆通精舍肯定就是存在的,后来又被毁坏。那之前是谁修建的呢?当时又是为谁而建呢?据“南京城市记忆民间记录团”成员之一张智峰先生查证,栖霞寺历史上几经毁废,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有一位兴善法师来到栖霞山,将毁废的栖霞寺逐步恢复,在隆庆二年(1568年),兴善法师离开栖霞寺,住持天界寺,隆庆四年(1570年)圆寂。据《栖霞小志》载,“观音庵……讲师贞节,乃诛茅为大士殿”,贞节,即为素庵法师, 据专家考证,素庵法师为明代高僧,后来到南京,在栖霞寺讲经十年,广受欢迎,弟子云集。他在寺院的西边建了一座庵,庵名初为“观音庵”(在《摄山志》栖霞山全景图上,观音庵的位置几乎就在此次发现石碑的地方),而兴善法师被称为“圆通大士”,所以由素庵法师建造的“观音庵”被称为“大士殿”,很显然是为了纪念兴善法师而建。而当时在观音庵建造时,殷迈(居士,曾官至礼部侍郎)等人为兴善法师建造了一尊像特意从滁州送到栖霞山,为供奉兴善法师尊像,所以观音庵又被称为“圆通精舍”, 是素庵法师为纪念兴善法师而建。而据史料记载,观音庵毁坏和重建的时间,应当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与万历十七年(1589年)之间。
历史上栖霞山上的庵、庙、堂有20多个
圆通精舍的附属建筑包括施食台、禅室、华严楼,还有“圆通精舍韦驮殿三楹”,从地面上现存的四个柱础石来看,这是一座三楹的建筑,极有可能是圆通精舍之“韦驮殿”的建筑遗址。
其实,在历史上栖霞山上的庵、庙、堂有二十几个,专家表示,这次遗址的发现更进一步地丰富了栖霞山的人文历史资料,对考证栖霞山的佛教源流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下一步,景区会先将发现的全部碑体集中保护起来,具体遗址的保护方案还需等专家的进一步论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