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西藏贝叶经保护:寻经6载 千年文化遗产崭新面世

2012年09月29日 10: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白少波

字号:T|T
0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7万公里路,近6万叶贝叶经……”6年内,年过六旬的次旺俊美和他的团队,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皓首穷经,演绎了一段现代版寻经故事。

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公元七世纪,随着佛教传入西藏。迄今西藏保存的梵文贝叶经,经课题组初步确认,多系公元8世纪至14世纪从印度、尼泊尔、于阗等地引进,多为佛教经典。 

2006年,中国正式启动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西藏梵文贝叶经保护项目。西藏自治区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次旺俊美在拉萨接受专访时介绍,当年,在临退休之际,他受命负责具体工作,并从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等处招贤纳士,组建了团队。

考虑到贝叶经极其珍贵的价值,在经过一年的初步统计调查之后,次旺俊美等决定沿着历史上梵藏译经活动及译师的足迹,登门验收、就地影印,“不放过每一片贝叶甚至残片”。

“藏有贝叶经的一些寺庙,地处偏远的深山密林,路途十分艰辛”,次旺俊美回忆起寻经路,感慨万千。

在泥泞的山路行进,卷着裤管推车,徒步翻山越岭,这些都成为“家常便饭”。“但是一想到这些封存了上千年的贝叶经,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影印保存,以便于今后深入研究,大家都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次旺俊美说。

寻访过程中,西藏自治区和七地市的工作班子、专家们复查验收了全藏41个县的65个单位、寺庙和3处遗址、部分民众家庭,在对西藏现存梵文贝叶经写本资源进行了全方位、全覆盖的普查登记的基础上,还对现存贝叶经进行了影印、建档。

在金秋十月来临之际,西藏贝叶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终于摸清了西藏贝叶经的家底。初步确定:西藏迄今珍藏有梵文贝叶经写本(包括部分纸质梵文、藏文写本)共1千多个函(种)、近6万叶(页)。

由于年代久远,部分包经布、经夹板出现破损,该机构会同文物部门、科研部门多次研讨会确定,以传统保护方法为基础,审慎使用现代科技保护手段。次旺俊美说,“在保护方面,一点化学材料也没有使用”。

次旺俊美介绍,应各收藏单位所需,他们还对这些单位的贝叶经保护库房进行了维修加固,并制作了木质囊匣、桦木经夹板、包经布,为部分藏有贝叶经的文物保护部门提供了必要的研究设备。

西藏珍藏的梵文贝叶经都逐一被影印原件、整理编目和建档,所有复本也得以编辑成册。这些古老经书在历经千百年后,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寺管会常务副主任喇嘛洛卓嘉措,此前领取了该寺珍藏的贝叶经复本。

“这是萨迦寺一直想做的事”,洛卓嘉措说,如今寺藏贝叶经不仅得到妥善保护,还都影印造册、编出目录,对将来研究、保护佛教文化遗产奠定了基础。

因为年代久远,西藏梵文贝叶经已成为佛教流传、中印文化交流的“活化石”,次旺俊美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贝叶经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会对今人提出更多常新的话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张瑞霞] 标签:西藏 贝叶经 印度 佛教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凤凰新闻客户端 独家独到独立
 分享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