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教授追忆本焕长老:报恩情怀回报社会
本焕长老(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临近清明时节,本焕长老静静地走了。
坊间传说,本老曾言:“我不走,谁也推不走;我要走,谁也拦不住。”幻生幻灭了无牵,从中感受着长老对生命无常勘察的体悟,也演绎着禅者生死一如行云流水般的洒脱。这让我想起2009年圆寂的台湾圣严长老临终遗言:“我的身后事,不可办成丧事,乃是一场庄严的佛事。”常言:人生不满百。本老百岁有六,接近了茶寿。于我们老家来讲,如此福寿全归,是谓“喜丧”。但从弘法寺网站上看到“鹏城空巷送生佛”的吊唁情景,尤其是荼毗时那淡淡的云烟从山间袅袅升起,眼中依然有泪光闪现,心里的不舍骤然涌起……
本老是佛门的世纪老人,自1930年出家,岁月悠悠,僧腊已有84载,曾做方丈60余年,自称史上少有。本老生于1907年,亲历晚清、民国、新中国三个时代。世纪回眸,百年沧桑。近代以来,风云激荡,佛教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在维新变法的变革中,在庙产兴学的挤压中,在战火纷飞的恐惧中,在新社会制度的洗礼中,承受着浓缩了自传入中土以来最为密集、最为强烈的震撼,本老就是这样一位独特的历史时段的见证人。在他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传统的风范执守,也可看到现代的弘法变通;既可以感受到上报四恩的个人情怀,也可感受到服务社会的公益慈善活动。弘法寺在他的带领下,既注重祖制清规的道风熏修,也构建着人文佛教的交流平台。可以说,他是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佛教的一个历史缩影,也是感悟当代社会精神生活的一个信仰符号,他已化现为中国佛教的一面旗帜,成为一种精神象征。
律风清凉规矩犹在
本焕长老被誉为当代中国佛教领袖、佛界泰斗、禅门尊宿。他早岁出家,悲愿宏深,戒行精严,信仰笃定。他曾于禅林道场高旻寺亲近中国近代禅宗大德来果长老,追随七年,耳提面命,足不涉俗,洪炉陶冶,深得禅法精髓。1949年,承接一代高僧虚云长老法脉,为临济宗第四十四代传人。后来他回忆在高旻参修的情形:“昼则勤修善法,无令失时;初夜后夜,亦勿有废,中夜诵经,以视消息。”1934年,本焕法师参加八个禅七后,又连打五个生死七,九十一个日日夜夜,禅坐静思坚持不倒单,效法古人“头悬梁”苦参禅法,深得来果长老嘉许。本焕长老亲灸二位禅门大老静心证悟,终生受益。他常说:“我入佛门是心不离佛,恩不离虚云。是虚云恩师直接对我传法,培植我立宏愿修行至今。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虚云和来果两位大德言传身教的结果。”他一生注重建寺安僧,护法修行;倾心宏传戒法,绍隆僧种。1930年四月初八,他于持松大和尚座下受具足戒时,曾得到慈悲的开示:“你多走些名山古刹,多参拜高僧大德,特别要注意持戒修行。”后他受虚云大师命,继席南华寺,随即开期传戒,请虚云大师为传戒和尚,传戒53天,国内外前来受戒的出家人达600多名。从1953年至1957年,连续三次主持传戒法事。1959年,虚云老和尚临圆寂前,对身边的随侍弟子言:“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撼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住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守护戒灯不灭,这是老和尚临终的遗愿。本老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不忘恩师教诲。2006年因缘成熟,本老再开百岁寿戒,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戒子,在这里经受了一次人生转折的洗礼,台湾星云大和尚、香港觉光大和尚,内地的净慧大和尚担任三师,一批国内高僧大德担任七证,长达40余天的传戒活动中庄严如法,影响巨大。
他经常教导弟子们要以戒为师。宋代契嵩在《辅教篇》中说:“教必尊僧,何谓也?僧也者,以佛为姓,以如来为家,以法为身,以慧为命,发禅悦为食。”出家人看重智慧与解脱,是一种心灵上的事业。人生就是修炼心的道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可以成就世界,也可以毁灭世界。人可以成佛,也可以下地狱。一切唯心造,就看自己怎么去把握了。”禅堂慧命牌上写有:“大众慧命在汝一身,汝若不顾,罪归汝身。”他认为,所谓续僧伽命脉,正法得久住,全在持戒也。所以他以身作则,引导大众修行,坚持早晚课诵,冬参夏学,结夏安居。为了继承百丈清规,光大禅门,长老不顾百岁高龄,每天出入禅堂,将自己70多年前在高旻寺学习得来的禅堂规矩,一丝不苟地传给弟子们,鼓励他们生起信心,坚持参禅悟道,并编辑了《禅堂开示》一册,成为后人学禅规范。同时,本老口传亲授,指点弟子在借鉴历代祖师所制定的丛林仪规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弘法环境,组织、整理出版了一套《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仪规》,并用现代的传播手段组织拍摄制作成教学片。在寺院管理中,本焕长老提议,寺院所有僧众形象都要公开透明,将僧众名单公布于众,时时处于社会监督之中,提醒着每一位僧人的行止威仪。同时寺里在全国率先建立僧、俗分离制度,避免因俗人过多地闯入僧人居住的地区,扰乱和干涉寺院的内政,以及产生各种不必要的纠纷。
本老一生重视清修,与佛源、一诚、传印、净慧、绍云诸同门一道坚持虚云老和尚的家风,严于律己,生活简单。他曾说:“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袈裟就够了,十方供养的还是要回报给十方。”
本老还秉承虚云长老兴建道场、住持三宝的遗风。他身体力行,悲愿无尽,先后筹集资金,建成十四座寺院。每建一座寺院,辛劳数载,随缘建立,随缘付讬,为而不有,功成身退。保持寺院住持选贤任能的古制,使丛林住持能者当之,德者居之。挽法运未颓而广修梵刹,虑道风式微而严净毗尼。
上报四恩下济三途
《华严经》中说:“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本老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报恩情怀回报社会。他说:我出家80年来始终以“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悲愿行化于世间,并把这句话题写成条幅悬挂在方丈室。作为佛子要懂得报恩。首先要报国土恩,“我虽是一出家人,但首先是一个公民,国家的兴衰,人民的疾苦,不管大小,我都有一份责任。”在弘宗演教的同时,本老也致力于社会的扶贫救灾、解难济危和兴医办教、修路架桥等慈善公益事业。特别是每当大灾降临,众生受厄,长老总是挺身而出,主持大法会,捐献真爱心,息灾祈福,扶危济困,为国分忧。他积极参加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先后筹集资金数亿元,恢复、兴修十几座寺庙。近年来,他率领弘法寺为扶贫救灾、修桥铺路、兴医办教等共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多次获得“鹏城慈善突出贡献个人奖”,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是中国佛教界爱国爱教的光辉典范,是党和政府肝胆相照的亲密朋友。
报佛恩。既为佛子,当行佛事。1937年2月,本焕长老曾朝礼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从保定起香,三步一拜。并于碧山寺闭关三年遍阅经藏。读经典中有“剥皮为纸,折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高积须弥,为重法故,不惜生命,难行苦行”之句,遂发愿刺血写经,历时多年,寒暑不缀,血书《楞严经》、《地藏经》,以及《金刚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文殊师利法王子经》等共19卷,20余万字。此外,以悲心切愿连续放焰口一千台。真正做到了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报众生恩。他经常告诫弟子:眼里要有大众的影子,耳里要有大众的声音,心里要有大众的功德,身上要有大众的恩惠。这就是我们出家人的慈善观。他说:“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我们成佛的菩提花果都在众生缘中。我的愿力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但是‘得离苦’还不行,我要把它改成‘早离苦’,要让众生赶快离苦、早早离苦才好。”成佛要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的福德在众生之中。如果没有众生,一切菩萨都不能成佛。所以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要结众生缘,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是本焕长老近十年来说得最多的几句话。数十年如一日,他不停地这样说,也从不间断地这样去做。他在待人接物上不分地位,也无论富贵贫贱都一律平等对待,所以,每天登门拜访的善男信女络绎不绝,特别是佛诞日、节假日的人数更多,每年的初一到十五,信众达到10万之多。
出家并不是为了求清静,宋代诗人杨万里在“送德轮行者”一诗中说:“沥血抄经奈若何,十年依旧一头陀。袈裟未着愁多事,着了袈裟事更多。”出家人弘法是家务,利生是事业。食存五观,千金易化;三心未了,滴水难消。发心是道场,道心才是成佛的资粮。空花佛事,时时要做;水月道场,处处要建。目的就是为了度化众生。本老最为拿手的是用扇子敲着信众的头加持:“发心、发心、发大心!发财、发财、发大财!”慈悲是僧人修持和弘法的方便法门。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即借事修心,才是关键。弘法寺目前已形成“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的全新弘法模式。
本老常说:“父母恩德难报,但一定要报!一个人,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这对儿女是一个好的教育,儿女就会越孝敬父母。”早年法师燃臂孝母的事迹至今感动世人。自别母出家后,法师一直挂念着年迈的母亲,曾作诗一首:“死别诚难忍,生离实亦伤;子出山关外,母忆在他乡;日夜心相随,流泪数千行;如猿泣爱子,寸寸断肝肠。”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立即赶回湖北故乡,到报恩寺挂单结夏安居,坚持每天清晨坐禅,早斋后步行十五华里,回老家照料母亲,晚上又返回报恩寺,诵《地藏经》,并天天施放焰口。如是历时五个月伺候老母,端茶送水,喂药敬食,殷殷相护,细致入微。母亲离世后,他为母亲设坛,日夜诵读《地藏经》,并燃臂孝母,报答慈母养育之恩,其孝行德感龙天。在学佛的路上,要知行合一。路不行不到达,事不做不会成。
南国弘法典型再塑
只要知道深圳弘法寺的人,就一定知道这里有一位百岁高僧。本老于此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让这里的百姓恒处智慧音里,吉祥云中。有老和尚在深圳住锡,这是深圳人民的福报,正如许多信众所说的那样:“有本老在,台风也会绕道;有本老在,灾难都会远离。”弘法寺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它作为当代中国佛教的代表之一,已经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一个标志性符号。
弘法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就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好见证。不仅是展示中国宗教信仰自由的一个窗口,也是为行色匆匆的都市人提供一处心灵憩息之地。对于深圳,过去人们曾讥讽为文化沙漠,但有弘法寺的矗立,让人在这里不仅感受着物质生活富裕的充实,而且也看到精神家园的构建。冷漠、忧郁、自怜、无望、压力、焦虑等是都市人身心的严重病态,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如何使这些病态的心理转化为平静、乐观、自信、喜悦和慈爱,这正是都市佛教利益众生最好的用武之处。
赵朴老曾有诗赞:“香水海闻狮子吼,梧桐山引凤群来。”弘法寺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南天佛国”、“弘法圣境”。近年来,以道风建设为中心,以慈善和文化为两翼,构筑珠江三角洲及两岸四地面向世界的弘法利生平台;以“人文佛教”为抓手,全面践行着“人间佛教”。这一切是与老和尚的付出分不开的。
因工作的缘由,曾在多种场合见到本老,最为亲近的一次,是由印顺法师引领去拜见老人。老人听完介绍后,抬头故作认真地问我说:“你是教授,那么是教授大呢,还是方丈大呢?”说完不待我说话,老人已自顾自地哈哈大笑起来,瞬间就让见面变得轻松自在……
曾参加老人百岁寿诞庆典,老人喊出:“愿大家都能成佛!”中气十足,声如洪钟,至今余音犹在……
仙湖植物园空灵而清静,弘法寺依然回响着悠扬的佛号钟声。炉烟夜静香犹热,灯火春深夜欲沉。说不尽的本焕长老,也许多年之后,钟磬余响,会叙尽人世沧桑……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