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几十万册古籍破损触目惊心 亟待抢救
工作人员对古籍文献进行修复。(图片来源:太原晚报 摄影:邓寅明)
手握大楷毛笔,轻轻蘸了蘸特制的浆糊,笔锋滑过清代地契的破损处,镊子夹起一小块修补纸,轻放在地契上,小刷子将修补纸刷平。山西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的修复师魏清的工作速度很慢,一寸一寸,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山西省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工作2011年10月结束。根据这个《名录》,我省古籍总量约150万册,其中五十余万册古籍破损严重。山西省图书馆保存的30万册古籍,有10万册亟待修复,而我省专业的古籍文献修复师仅有10名,如果一本本去修补破损古籍,需要数百年时间,山西古籍保护已刻不容缓。
古籍珍贵孤本众多
文化部副部长、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致忠曾评价:山西古籍的珍贵价值用“价值连城”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省图书馆是我省集中存放古籍最多的地方,共有古籍三十余万册。其中的北宋雍熙三年绛州刻本《佛说北斗七星经》,不仅是省图镇馆之宝,也是海内外孤本。《佛说北斗七星经》在绛州(今绛县一带)制版印刷,之后分发给民众,以宣传佛教。这是目前我国最早的雕版印刷品,被称为我国木版年画的鼻祖。
省图还保存有一页元代佛经,佛经由西夏文字写成。至今,文字专家无法翻译佛经上的文字,极为珍贵。
此外,高平市文博馆馆藏的《开宝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本大藏经,印刷于北宋开宝年间,全世界仅存十余卷,仅仅高平一处就保存了3卷。大藏经是佛教经典的总集,内容博大精深,除佛教教义外,还包含政治、伦理、哲学、文学、艺术、习俗等方面的知识。省图书馆副馆长王开学介绍,《开宝藏》与欧洲的达芬奇手稿一样珍贵。
太原市崇善寺文管所保存的南宋《碛砂藏》,由苏州碛砂禅寺僧人主持雕版、印刻,共5000余卷,是目前全国仅存的宋版大藏经。
山西省图书馆负责全省古籍文献的修复工作。王开学介绍:“目前全国古籍约有3000万册,其中三分之一破损严重,我省共有150万册,亟待修复的古籍约有50万册。目前我们正在分步骤、分层次抢救最有价值、破损严重的古籍。”
破损严重触目惊心
2006年,国家文化部对古籍定义作出明确解释: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王开学解释,古典装帧形式包括5类: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根据历史文化价值不同,古籍又分为善本古籍和普本古籍两种。善本古籍一般指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以前的文献,分为三个级别,其中一级善本为元代以前古籍。
古籍破损主要由人为损坏和自然老化两种因素造成。古籍需要保存在恒温恒湿、避免紫外线、没有虫害的密闭环境内。“我省的古籍多保存于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高校、宗教寺院,以及科研院所等单位,除了图书馆、博物馆储存条件较好外,其他单位的存放环境令人担忧。”王开学说,相当一部分珍贵善本已流向民间,保护状况不得而知。
古籍自然老化,主要是由于纸张酸化引起的。古籍在长时间接触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后,会形成硫酸,纸张发黄变脆,难以保持原状。省图书馆保存的元代西夏文佛经,纸张酸化严重,破碎成几十块纸片。临汾市曲沃县图书馆保存的北宋刻书《赵城金藏》,由于纸张酸化严重,已经无法翻页。
“纸寿千年,墨润万变”原本是夸赞古纸流传久远,然而,对于珍贵文献来说,千年意味着“大限”将至。王开学说,事实上大多数古籍的纸张质量并不好,存放几百年就不行了。“比如说清代末期的文献,现在一碰就碎。”2007年,山西省图书馆核销古籍修复室,成立山西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同年12月,该中心被国家图书馆评选为国家级古籍文献修复中心,成为全国首批12个国家级修复中心之一。古籍修复师也从最早的两位,增加到现在的10位。
修复过程谨小慎微
在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记者见到了正在紧张工作的修复师魏清。她准备修复一份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的地契。这份地契四角向上翻卷,褶皱明显,文书中间的折痕处已经残缺,部分字迹无法辨认。
第一步,存底,配纸。魏清将一张白色吸水纸铺在工作台上,然后将地契正面向下,放在吸水纸中央。她拿起相机,拍照存底。接着,魏清拿出特制的修复纸进行比对,最终她选择了颜色、材质、薄厚与地契相似的马尼拉皮纸。马尼拉皮纸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专家为修复古籍文献工作的特制纸张。魏清介绍,一般古籍都是单面有字,为保证文献的内容不受破坏,我们在背面进行修复。
第二步,喷湿,整形。魏清手握一个小塑料喷壶,“嗤嗤嗤……”手指轻勾开关,地契被水点均匀喷湿。魏清拿起镊子,小心地将地契四角的褶皱一一展开,然后用软毛排笔将褶皱抹平。"喷壶里的水是蒸馏水,无菌、无杂质,不会改变文献的颜色和化学性质。"魏清说。
接下来是刷浆、补洞。魏清用大楷毛笔轻轻蘸了蘸浆糊,笔锋抚过地契中央的破损处。再用镊子将皮纸轻轻放在破损处,最后再用排笔将修补纸抹平。古籍修复使用的浆糊由修复师亲手制做,浆糊用白面熬煮而成,只保留其中稀薄的部分。魏清介绍,马尼拉皮纸一定要用手撕下来,因为用刀剪纸容易破坏纸的纤维。
最后,魏清将地契轻轻掀起,放在一张干燥的吸水纸上,然后将吸水纸夹在两块木板中间,上面压一块10公斤的铁块。
“这份地契需要在木板中压平一个月。修复师每天都会将地契拿出进行翻转,避免地契发霉。”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主任范月珍说。除了手工修复外,损坏程度较轻的古籍还可用纸浆补书机进行修复。范月珍介绍,把有虫眼和黄斑的书页放入纸浆补书机,几分钟后,书页上的虫眼就全部被纸浆补上了。修补后的书籍再通过低温冷冻等技术手段杀死虫卵,延长古籍寿命。
专家倾力培养人才
省古籍文献保护中心目前已修复了一万余册古籍文献。“省图书馆保存的元代西夏文佛经,山西不能修复,只有等待国家图书馆派专家亲自动手。”范月珍皱着眉头,无奈地说。
数量众多珍贵的古籍像一位位等待救治的病人,奄奄一息。据了解,省古籍文献修复中心只有10位修复师,面对的是全省50万册破损古籍,工作量之巨大,人力之紧张,让人无奈。
范月珍介绍:“全国古籍修复人才十分缺乏,山西拥有10名修复师,与其他省份相比,还是数量多的。”古籍修复师不仅要有娴熟的修复技术,还要掌握古文、生物、化学等知识,门槛相当高。
近年来我省在抢救和保护古籍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截至2011年底,我省的10位修复师,先后前往北京、上海等地进行培训。从2008年起,省图书馆从国家图书馆邀请专家,开办了近10次古籍修复培训班,前后共有200余人次参加培训,并每年派出修复师深入全省各地市图书馆手把手地进行古籍修复辅导。今年,省图书馆继续开设古籍培训班,内容涉及古籍普查、鉴定、修复等,全省预计有300余人参加,我省的古籍修复师数量逐渐增加。
位于太原市长风文化商务区的山西省图书馆新馆,目前已经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新馆内设有古籍存放室,存放室保持恒温恒湿,省图书馆的古籍保护环境大大改善。今年4月,省图书馆将邀请国家图书馆古籍保护专家,修复两百余份破损严重的古籍,其中包括省图书馆保的元代西夏文佛经。
“修复古籍是万里长征,我们已经跨出第一步。”王开学满怀信心。
相关新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48小时点击排行
-
108497
1踏雪游少林 感受独特韵味 -
79486
2安徽黄山雪后惊现美丽“佛光” 令人叹 -
78537
3习近平会见星云大师:大师送我的书 我 -
77552
4雪中探访千年古刹南京栖霞寺 银装素裹 -
59620
5沈阳一商场惊现“风衣弥勒佛” 前卫造 -
48772
6素食健康:震惊 肉食背后的25个真相 -
47722
7合肥一楼盘开业请法师祈福 公司领导现 -
36646
8西藏“90后”活佛:用新潮科技概念阐